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繪畫的喜愛——房間的門板、臥室的地板、客廳的墻壁、姐姐的作業本、爸爸的大肚子……無一能逃過孩子們的小手,全都成為了他們自由發揮的繪畫天地,而這種“胡亂的涂鴉”很多時候會被家長錯誤地當成“調皮搗蛋”的行為而進行斥責,其實這種行為是對孩子繪畫天性的扼殺,更是對他們繪畫興趣的磨滅,也許一個未來的“梵高”,就這么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不會畫畫。”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不喜歡畫畫。”還有的家長說:“大人不會畫,怎么教孩子呢?”在外界沒有任何要求的情況下,孩子們不存在“我不會畫”或者“我不喜歡畫”的問題,因為他們想畫畫的時候,必然有一種內在動力驅使著他們去繪畫。當他們說“我不會畫”或者“我不喜歡畫”的時候,可能是在老師和家長既定的要求下或是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上出現了問題,那么如何正確引導幼兒開展繪畫活動呢?
遵循發展規律,追隨幼兒興趣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旦產生,隨后的自主學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涂涂畫畫非常感興趣,但由于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手眼協調能力較差,導致其繪畫作品的整體形象和色彩搭配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甚至他們的作品會讓我們像看“天書”一樣難以看懂,這時切忌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對于兒童的繪畫涂鴉作品,如果按照繪畫藝術和兒童畫的基本要求,用固有的方法讓孩子們掌握“大樹該怎么畫,小草該怎么畫”的技巧,這樣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其繪畫興趣的培養。孩子的天性是自然的,有時候成人錯誤的引導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幼兒繪畫萌芽
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依賴于系統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因此,我們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繪畫環境,以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1.創設寬松的繪畫場所
很多時候,成人經常局限于讓孩子用彩筆在紙上畫畫,在這種形式非常單一、紙張尺寸固定的限制下,孩子們無法盡情地自由創作,時間久了,他們很有可能失去對繪畫的興趣。那么作為家長,您不妨給孩子買一些新的水粉或顏料,然后邀請孩子一起去衛生間,那里的瓷磚地板和墻壁是最好的畫布——可以按照孩子自己心中的想法隨意作畫,畫錯了也不用擔心,直接擦掉就好了。
2.準備充足的繪畫材料
在開始繪畫之前,我們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畫紙、畫筆、顏料等材料。小班孩子用基礎的粗頭彩筆即可,粗筆頭可以防止孩子被筆頭刺傷;畫紙可以是彩紙,也可以是大白紙,甚至可以是廢舊的報紙,值得注意的是紙張的尺幅要大,太小的紙張會限制孩子的創作。
3.營造愉悅的創作環境
當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繪畫時,家長切忌在一旁指指點點或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而應該在旁邊默默地仔細觀察,必要時提供材料支持或者言語鼓勵,從而讓孩子們在安靜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創作。
4.增加豐富的生活經驗
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帶孩子去郊外游玩,多認識一些樹木花草、交通工具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或者事物描述給孩子聽,以加深他們的印象;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帶孩子參觀各種藝術展覽或者博物館,開闊孩子的視野和思維。
潤物無聲,以多種方式增強幼兒的繪畫意識
1.結合手工藝活動,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愛撕紙是孩子的天性,當看到孩子將紙撕成一些小紙條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甚至可以鼓勵他們將小紙條撕得更小更細一些,然后利用這些小紙片來裝飾娃娃的頭發或者小裙子。孩子們特別喜歡這種結合實際操作的手工活動。
2.利用添畫方式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孩子們剛開始繪畫的時候,可以在紙上先畫一個小圓圈,然后問孩子:“這是什么?”“是糖果、是皮球、是太陽……”孩子們的答案顯示了豐富的想象力。這時家長可以再適當增加一些線條與小圓圈組合成其他物體。比如,在圓圈下方增加一條長線就可以變成氣球,在圓圈上方增加一條短線就能變成一個蘋果,在圓圈周圍增加許多短直線就能變成太陽,而在圓圈兩邊加上許多圓圈就可以變成糖葫蘆……當孩子們用圓圈組合成很多不同的物體時,他們會感到無比神奇。這時家長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對孩子說:“今天我已經變了很多魔術,你也想來變一變嗎?”通過自由添畫,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繪畫的樂趣。
3.通過繪畫故事,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繪畫對于孩子來說就像是玩游戲一樣,通過游戲或故事來學習繪畫,孩子們會覺得特別輕松,也能很好地融入他們的繪畫小天地,更能提高他們的專注力。中秋節快到了,在幼兒園,老師引導孩子們嘗試畫月餅。在家里,家長不要急于讓孩子畫,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觀察月餅,再給孩子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可以對孩子說:“嫦娥姑娘的月餅被貪吃的豬八戒吃掉了,這可怎么辦呀?”這時孩子們可能會想到要幫助嫦娥姑娘,比如畫個月餅送給嫦娥姑娘。那畫個什么樣的月餅呢?這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畫個“開心”的月餅(見圖1),這樣嫦娥姑娘看到后也會很開心;畫個奔跑的月餅(見圖2),這樣豬八戒來吃的時候,小月餅就能自己跑掉了;還可以畫個功夫小子來保護嫦娥姑娘和小月餅(見圖3)。經過這樣的交流和討論,孩子們很快就畫好了月餅,這時我用嫦娥姑娘的口吻對孩子們說:“謝謝小朋友,我吃了你們的小月餅好開心、好幸福啊!”
4.提供想象的空間,增強幼兒的繪畫興趣
當家長看到孩子的畫時,通常第一句話可能是不屑地問:“你畫的這是啥呀?!”當孩子回答不出時,有些家長可能就會加以質疑甚至是責備,殊不知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可是如果家長用另一種提問方式,比如:“你是這樣認為的嗎?”“可以給我講講你的作品嗎?”這種啟發性的提問方式,會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像長了翅膀一樣——他會主動告訴你他在畫什么以及他是怎么想的。他也一定會因為你喜歡他的畫、懂他的畫而更加愛你,親子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和諧融洽。

兩位一體,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幼兒園和家庭雙方聯動、互為補充,不讓幼兒的繪畫活動在幼兒園被弱化、在家庭被淡化。幼兒園可以通過微信、家園互動等方式向家長普及科學培養幼兒繪畫興趣和能力的知識和經驗。
1.明確表達對孩子的認可肯定
孩子非常在意家長對他們繪畫作品的評價,當他們拿著作品開心地想要得到表揚時,他們會問:“你看我畫的好嗎?”“我能得幾顆星?”……這時我們不能隨便用“好”“很棒”等簡單的詞匯應付了之,而應該用欣賞的態度和贊美的語言來鼓勵他們,肯定孩子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真真切切地體驗到成功的幸福感,進而對繪畫充滿更為濃厚的興趣。
2.配合孩子共同完成繪畫作品
幼兒園的孩子需要成人的照顧,特別是小班孩子很少有機會獲得成就感。因此,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繪畫,在繪畫之前,給予孩子分配任務的權利。繪畫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孩子:“我這樣做對嗎 ”“是這樣畫嗎?”當繪畫完成以后,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因為有了他的幫助,這幅畫是如此的美麗,當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加。
其實,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支持和正確的引導,那么孩子就會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也許下一個達芬奇就會因為你的指引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