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詞藝術歌曲《長相思·其一》的基本概述
(一)詞曲作者簡介
1.詞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世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作品充滿了對自然的歌頌和對生命的熱愛,語言簡練明了,意境深遠。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熱愛自由,追求個性獨立,喜愛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
2.曲作者簡介
劉卓,中國內地音樂制作人,音樂總監,在《中國好聲音》擔任樂隊總監、編曲、鍵盤手,其代表作品有《長相思》《竹石》《情是何物》等。
3.改編者簡介
鄧垚,作曲家、鋼琴家,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鋼琴藝術指導,連續三屆榮獲“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最佳伴奏獎”,其代表作有《昭君》《梁祝新歌》《高原的眼睛》等。
(二)古詩詞的創作背景
《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題意取自《古詩十九首》中的“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這類詩多寫思婦之怨。《長相思·其一》的創作時間一般認為是李白被“賜金還鄉”之后,大約在其遭受排擠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
(三)詞意分析
《長相思·其一》為七言律詩,其古詞原文如下:“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日日夜夜思念的人和事,都在長安啊!秋夜里紡織娘在井欄啼鳴,更深露重寒氣襲來,微霜浸濕了竹席格外清寒。昏暗的燭燈發出微弱且孤獨的光,讓思念變得更加濃烈,起身卷起帷帳對著明月仰天長嘆。如花似玉的美人啊,仿佛相隔千里之外。遠空之上是一片青色渺渺茫茫,清水之下是波濤洶涌的萬丈波瀾。天長地遠,日夜跋涉多艱苦,夢魂都難以翻越這重重關卡,但我依然日日夜夜思念得肝腸寸斷。該詩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渲染氣氛,突出表現了男女相思的痛苦之情,同時又抒發了詩人李白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郁悶心情。
二、《長相思·其一》的音樂特點
(一)曲式結構特點
該歌曲是在c羽上呈示的六聲變宮調式,音樂結構為并列單二部曲式,共71個小節,由A+B兩個部分組成,前有引子,后有尾聲,4/4拍,整首歌曲節奏舒緩,曲調優美。歌曲從引子開始,后經過間奏進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段由三個樂句構成,為三句式,是4+4+4方整的對稱性結構,樂句為aa'b,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復,音樂材料十分集中和統一,此時調式調性又轉入f羽雅樂七聲調式,第三句為新的樂句,加強了對比,作為主題最初的呈示部分。此樂段結構方整,調、和聲清晰明確,充分體現了呈示性、穩定性的特點,后進一步遞進到第二部分B樂段,B樂段是對比段,由三個樂句組成,為三句式,是4+4+5非方整的不對稱結構,樂句為cde,第一句開始進入d羽雅樂七聲調式,后經過兩小節的連接后反復A段和B段,調式調性又轉回F羽雅樂七聲調式,最后經過4小節的尾聲結束全曲。
(二)旋律與伴奏特點
旋律又名曲調,在音樂要素中排在首要位置,它由音高、節奏、節拍、力度等構成,《長相思》這首歌曲以F羽雅樂七聲調式為主調,旋律基調寂寥傷感。引子部分(1—9小節)前兩小節的鋼琴伴奏采用了全音符和柱式和弦展開,給人的感覺沉穩安靜。從第3小節開始“長相思,在長安”,選擇了貫穿樂曲始終的四分音符節奏型,旋律上以二、三度級進為主,引子結尾部分落在調式主音c羽上,給人的感覺寧靜悠遠。而后4小節間奏的旋律音進行與后面A段的旋律趨于相似,預示了呈示段的到來。呈示段A段轉為F羽雅樂七聲調式,第一句“絡緯”兩字出現了一個五度下行的大跳,伴奏上采用了柱式和弦,到后半句“寒”字也是五度的大跳,且時值三拍,鋼琴伴奏采用了半分解和弦,節奏清晰、線條流暢。后半句“嘆”字將四拍時值拉滿,音高也隨之下來,與前面的“望月”形成對照。到第三句“美人如花隔云端”,音區升高,尤其在“美人”的長拍上,伴奏色彩最為明朗,而后的“隔云端”開始音高不斷級進上行,音樂達到此句的高潮,是作者情緒的一個轉折點,盡顯對于現實的無奈。A段旋律整體上較為平LBJbnj0lHerc8p6+KAXBcKn6+BJ3RZEAyLJSh9wwuUg=穩,主要是對環境的渲染,為B樂段作者情感的爆發作鋪墊。B樂段進入D羽清樂調式,第一句與第二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區較高,以左手的分解和弦和右手的柱式和弦搭配,豪邁結實又富有流動性,而后在第三句點明主旨“長相思,摧心肝”,“摧心肝”這三個字在伴奏上連續使用了兩小節相同的柱式和弦,突出了旋律部分的語氣感,后通過兩小節的連接后進行了A樂段的兩句反復,旋律上沒有大的變化,而后用“嗚”的多音反復代替了A樂段的“美人如花”,“嗚”是象聲詞,有哭泣之意,在此句上到達了全曲最高音。后又完全反復了B段的旋律,在右手伴奏上密集地采用了十六分音符節奏型,左手采用了半分解和弦,最后通過四小節的尾聲,采用了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的搭配來結束全曲。縱觀全曲,旋律上音域寬,音區高,通過各種節奏型與鋼琴伴奏織體的結合將歌曲的情緒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長相思·其一》的演唱探究
(一)氣息的運用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氣息是聲樂演唱的動力和源泉,在歌曲的表達中,我們需要借助氣息的支撐和調節來處理歌曲的強弱變化、力度對比、節奏、音準、情感表達、音色變化等。氣息的運用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吸氣、呼氣、氣息支撐等。在演唱《長相思·其一》這首歌曲時,演唱者需要不斷調整和運用氣息,以實現對不同樂句的音色處理,滿足情感的要求。首先,第一句“長相思,在長安”速度是比較慢的,給人的感覺沉穩深厚,在吸氣時,去體會半打哈欠的感覺,此時硬腭能感覺到涼涼的風、肋骨向兩邊擴張,在這個狀態下演唱,呼氣時氣息要緩緩地均勻送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唱“在”這個字要落到胸腔支點上,以免聲音發虛,“安”這個字時值有五拍半,因此這一句的吸氣要飽滿,不能中途隨意換氣,以免破壞歌曲的美感。而后是A樂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這兩句都是對景物的描繪,力度上較弱,配合氣息均勻地讓音樂流動起來即可,在每一句的銜接處可以用聲斷氣不斷的技巧去唱,音樂聽起來就會更加細膩。需要注意的是,“寒”“嘆”這兩個字,在演唱“寒”的時候,有一個五度的上行跳進,演唱時要注意第一個音的時候就要把歌唱位置擺好,不要到第二個音的時候再去找位置,避免提喉、音準不準,在演唱“嘆”的時候,要把字嘆下去。在唱“隔云端”的時候,呼吸的感覺要更強烈、氣息更加飽滿。從“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這一句開始,音域進入高聲區,且有大跨度的音高上行,因此在演唱前,氣息要充分蓄力,在唱“苦、到”這幾個字的時候,氣息不能隨音高的上升而往上提,利用腰腹的支撐感,其他字在氣息上唱即可,不需要把每個字都撐大唱,合理利用氣息是唱好歌曲的關鍵。
(二)咬字發音
聲樂是音樂和語言結合的藝術,正確的咬字吐字能更好地表達歌曲內容和傳遞歌曲情感。我國傳統的歌唱理論根據漢字發音的特點歸納為出聲、引腹、歸韻的咬字過程,出聲由21個聲母來承擔,即字頭;引腹就是延長韻母,也叫字腹;歸韻即字音的收尾。歌唱的發音過程就是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的過程。咬字頭講究準確、短促、有力,按照字頭發音的著力點分為唇、齒、舌、牙、喉,也就是五音,唇音有b、p、m、f,如歌詞中的“不、波、美、冥、夢”,發音用力部位都在唇上,上下唇噴口要有力清晰,如“波、不”,在發音時形成阻塞,要感受氣流從緊閉的雙唇中噴發而出;如“夢、冥”,發音時嘴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后雙唇快速松開,感受聲音和氣息從鼻腔出來。齒音有z、c、s、zh、ch、sh、r,如歌詞中的“在、長、催、思、上、山”,要感受發音用力部位在齒上,感受上下齒間阻礙氣流而發音。舌音有d、t、n、l,如歌詞中的“簟、燈、天、難”,發音著力點在舌尖,舌尖抵住上顎。牙音有J、q、x,如“卷、心”,著力點在上下牙。喉音有g、k、h,如“孤、空、苦”,在演唱這些字時,感受發音用力部位在喉,要把喉嚨打開,發音時舌根和軟腭肌肉摩擦阻礙氣流發聲。吐字腹要引長,吐字講究飽滿,元音清晰,共鳴充分,引長按照字腹中的不同韻母的口形要求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大類,也就是“四呼”,在引長的過程中字要拉開立起,位置要保持統一。《長相思·其一》中所運用的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開口呼的韻母有“a、o、e”,如“高、夢”,在演唱這些字時,口腔要充分打開。韻母開頭是i的,或者韻腹是i的韻母屬于齊齒呼,如“思、簟”,演唱時,口腔保持扁平狀,氣息通過上下齒縫隙送出。合口呼的韻母以u開頭,如歌詞中的“孤、苦、不”,發音時上下唇收攏呈圓形。收字尾也就是常說的歸韻,要求弱收、完整,收“an、ei”的韻尾時,應收i音,嘴角稍向兩邊咧開,如“安、寒、瀾”等。收以ng為字尾的音時,如“長、井”等,發音時軟腭下降,舌根上抬,貼住軟腭,堵住口腔通路,讓氣流從鼻腔出來。收ao、iao、iu的韻尾時,應收u音,如“高、端”,演唱時雙唇微微向前撮。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時候,要把咬字發音的規律與歌唱結合起來,不要生搬硬套,要遵循“咬而不死”的原則,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所要傳達的內容。
(三)情感表達
各種聲樂技巧的學習和使用最終目的是表達歌曲所蘊含的情感,而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真實情感的代入同樣能推動歌曲的演唱。《長相思·其一》這首歌曲情感層次豐富,引子“長相思,在長安”,上半句就點明情感基調,下半句則點明相思的客體——長安,演唱時內心要有畫面感,用訴說的語氣把聽眾帶回繁華的長安。從A段開始是對生活環境的描繪,“絡緯、微霜”等都是帶悲傷基調的詞,演唱時依然是用淡淡的訴說感演唱,到“孤燈”“望月”時思念開始翻涌,“思欲絕”“空長嘆”直接與景物相呼應,演唱時要帶著絕望又無助的情感,“絕”字要揚起來唱,“嘆”字要有嘆息感,“美人如花隔云端”是求之不得的無可奈何,情緒上一層層遞進。B段的“上有青冥之高天”一直到“夢魂不到關山難”的情緒表達則是通過景象來抒發作者不服現狀卻又無奈的情感。而后的“長相思,摧心肝”又反復抒發相思,演唱時可以帶著哭腔去唱。“嗚”到“啊”是全曲音最高的部分,這里可以想象自己是從“嗚”的哭泣到“啊”的吶喊,痛徹心扉!全曲感情基調明確,情緒層層遞進,在演唱時要將自己代入李白的角色,細致地體會每一個字的情緒,只有用心用情去歌唱,才會打動聽眾。
四、結語
《長相思·其一》是一首優秀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筆者通過介紹歌曲的詞曲、分析作品的音樂特點,同時結合個人的演唱經驗,深入闡述歌曲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希望能為歌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湖南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