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數字時代到來,平面設計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這不僅影響了設計師的工作方式,還對設計作品的呈現形式和傳播途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數字化浪潮中,平面設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印刷媒介,而是擴展到了網絡、移動應用、虛擬現實等多種數字平臺。對于設計師來說,如何在保持原創性的同時,利用數字技術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提升設計效率,使所設計的平面作品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審美變遷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數字時代平面設計面臨的變革
(一)設計工具的數字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設計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設計師們依靠紙筆和直尺進行創作,使用紙張、塑料板等來呈現藝術作品和設計方案。如今,數字化設計工具已經成為涉足該行業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平面設計創意的可能性。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和Adobe InDesign等數字化設計軟件,增強了設計師創作的靈活性。例如,Photoshop中的圖層功能允許設計師在不同的層上工作,無須擔心不同元素之間相互影響,這大大簡化了編輯過程。此外,數字化設計工具的迭代速度能夠讓設計師快速嘗試不同的顏色方案、字體和布局,立即查看效果,并據此作出調整,讓整個設計過程更加直觀和高效,同時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生成多個版本,從而選擇最佳方案。
(二)從靜態設計向動態設計的轉變
數字時代的平面設計已經從單一的靜態視覺表達轉變為包含動態元素的綜合設計實踐。這不僅改變了設計師的工作流程和創作方式,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創意空間,也為品牌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為品牌傳播效果的提升和用戶體驗的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傳統印刷時代,平面設計主要集中在雜志、海報、宣傳冊等紙質媒介上,這些設計作品往往是靜態的,意味著一旦印刷出來,其內容和形式便無法更改。設計師們需要精心考慮版面布局、顏色搭配、字體樣式等因素,確保最終的印刷品能夠有效地傳達信息并吸引目標觀眾。進入數字時代后,平面設計的邊界被擴展,設計不再局限于紙張上,而是延伸到了電子屏幕。這促使設計師們開始探索如何通過動畫、視頻、交互式界面和網頁設計等動態元素來增強視覺傳達的效果。比如,當前流行的GIF動圖盡管屬于平面視覺設計領域,卻允許設計師通過動態化手法,將靜態作品轉化為具有動態效果的動圖,從而呈現出連續動作的演變。該形式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特別是在移動設備上,用戶能夠利用這種動態設計來更生動地表達憤怒、快樂、輕蔑或尷尬等個人情緒,使得情感傳遞更為準確直觀。
(三)視覺傳達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在數字時代,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已經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于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平面設計師需要不斷創新,運用多種視覺元素和技術手段,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來傳達信息。第一,在數字時代,平面設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媒介,還涉及網站、社交軟件等各種數字平臺,設計師需要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元素融合在一起,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視覺作品。第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獲取信息,這要求平面設計師具備跨媒介的設計思維,能夠針對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對作品進行調整,確保作品在各種設備上都能呈現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設計師還需要考慮網站設計的導航結構、移動應用的觸控操作等不同媒介的特點,提高用戶的體驗感。第三,數字時代,人們對于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平面設計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靈活運用色彩、字體、布局等元素,充分考慮文化、地域、年齡等因素,為受眾量身定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傳達方式,從而更好地與其建立情感聯系,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傳播力。
(四)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延伸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平面設計已經從傳統的紙質媒介擴展到了虛擬世界。這不僅改變了平面設計的表現形式,還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數字時代背景下,平面設計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和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為用戶帶來沉浸感更強的體驗。一方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將現實世界的真實感在虛擬環境中再現,營造出一種似真感;另一方面,允許用戶在虛擬世界中體驗現實世界中無法獲得的技術滿足。
二、數字時代平面設計的創新策略
(一)重視平面設計動態化
在數字化背景下,設計師應該跳出傳統的設計框架,重視對新技術和新思維的應用。設計不應僅局限于靜態圖像,還應關注動態元素、交互式體驗和多媒體內容。首先,設計師應該利用數字化設計軟件,通過與動畫、視頻和聲音的結合,創作出更具吸引力的設計作品,傳達更加豐富的情感。其次,要重視動態的平面設計。動態設計能夠捕捉觀眾的注意力,提供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師應考慮如何將動態效果與品牌信息或視覺傳達目標相結合,創作出既有美感又有功能性的設計作品。例如,一個動態的導航菜單可以在鼠標懸停或點擊時展開或收起,從而提供更直觀的導航方式。
(二)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的需求和感受
數字時代,用戶體驗已成為衡量設計成功與否的核心指標。這不僅適用于網頁設計和應用程序開發,也適用于平面設計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期望的不斷提升,平面設計師必須將用戶的需求和感受置于設計過程的核心位置,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創新。第一,用戶體驗的核心在于理解用戶的心理、行為和習慣。設計師應通過進行用戶調研、訪談、問卷調查、用戶測試和數據分析等方式,從喜歡程度、使用習慣等方面研究目標受眾,從而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作品。第二,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確保色彩對比度合理,讓用戶獲得舒適的閱讀體驗;確保布局直觀,使用戶能夠輕松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此外,設計應該是響應式的,能夠適應不同設備和屏幕尺寸,便于用戶在各平臺獲得一致的體驗。第三,要重視平面作品中的情感設計,這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設計師應盡可能地創造有吸引力的視覺元素,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用戶情感反應。因為用戶在與設計作品互動中感到愉悅、受到啟發或產生歸屬感時,更有可能記住品牌信息并與之建立長期聯系,從而提高對作品的滿意度和對品牌的忠誠度。
(三)基于傳達視覺,強化三維視覺形態
視覺傳達是平面設計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數字時代,人們的注意力越發分散,而有效的視覺傳達可以迅速抓住觀眾的眼球,提高信息的接收效率。一方面,平面設計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視覺傳達界限,逐步融入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感官體驗。因此,設計者應重視對平面設計表現技巧的創新,通過色彩、形狀、排版等視覺元素來傳遞信息和情感,利用對比、重復、對齊和親密性等設計原則來增強視覺沖擊力和傳達效果。另一方面,加強三維視覺形態表現。目前,三維視覺形態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平面上的布局和構圖,還要考慮如何在三維空間中展現視覺效果,通過VR、AR以及3D打印技術,提高立體構造能力,增強平面設計作品的空間感。以圖1作品為例,該作品展現了設計者深厚的傳統繪畫功底,特別是對多點透視技術的熟練運用。設計者不僅吸取了希羅尼莫斯·波希《人間樂園》中的創作精髓,還充分利用球體與尖塔的形態學構造,打造出基礎的三維空間感。通過光點的巧妙運用,引導觀者進入設計者預設的視覺路徑。具體來講,在初次審視該平面作品時,觀者可看見一副構圖略顯松散的畫面。其中前景的球體與中景尖塔相互交錯,讓觀者產生一種畫面斜倚、失衡的錯覺。隨著觀看角度的調整,觀者可以觀察到各個元素實際上保持了垂直狀態,并未發生傾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設計者深化了色調,以類似晚霞的“城市之光”為背景,拓寬了視野范圍,賦予了作品一種深遠的空間立體效果。
(四)依托技術賦能,開展虛擬現實化創作
VR、AR以及混合現實等技術的出現,為平面設計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設計人員應當充分意識到技術賦能途徑的關鍵性,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虛擬現實化的設計創作。首先,設計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造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允許用戶通過頭戴設備或其他接口進入完全由設計師構建的三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色彩、形狀、紋理和布局等平面設計元素被重新構想,設計師需要考慮用戶的視角、視距以及與虛擬環境的交互方式,從而創造出全新的視覺語言和敘事手法。例如,為了突破平面設計的局限性,西班牙工作室relajaelcoco打造圖形實驗項目,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破平面設計的局限性,將平面圖形設計元素通過編碼再現于三維空間中,跳脫出固有的設計思維,用抽象的幾何元素和豐富的顏色創建一個全新的360°圖形運動軌跡的視覺體驗,以不同視角去探索和發現未來的世界,具體如圖2所示。
其次,設計師應通過AR技術,將數字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中,讓平面設計作品與現實世界的物體或場景結合。設計師可以創建圖形、動畫或交互式元素,并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攝像頭將其映射到用戶的現實世界中,從而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再次,設計師可運用混合現實技術,允許用戶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進行更加流暢的過渡,為用戶提供既熟悉又新奇的體驗。最后,為更好地進行虛擬現實化創作,設計師還應該了解和掌握3D建模、動畫制作、用戶界面設計以及編程等方面的知識,與軟件開發人員進行溝通,確保所設計的作品既美觀又具有較強的功能性。
三、結語
數字時代為平面設計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設計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平面設計領域發生的改變,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和工具,培養創新思維,并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創作出符合時代精神的設計作品,滿足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
(昭通市職業教育中心)
作者簡介:阮麗敏(1991—),女,回族,云南昭通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美術、藝術設計。
責任編輯 時鳳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