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盡管偽軍的戰斗力不如日軍,但鑒于偽軍與中國本土的社會聯系更甚,其危害性和破壞性不容小覷。周恩來在新四軍軍部干部大會上講話時曾指出,新四軍瓦解偽軍的任務至關重要,“不僅在軍事上消滅他,而且在政治上瓦解他”。
“瓦解敵軍和優待俘虜”的指導原則
八路軍總政治部在1939年與1940年先后發布《關于敵偽軍工作的訓令》和《關于偽軍工作的指示》,在總結既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對偽軍工作的方針。總的來說,有消滅與爭取同時并進、反正與瓦解同時并進、既聯絡上層又在下層進行工作、散布宣傳品并培養專門人才打入偽軍建立抗日堡壘等四個方面。中國共產黨在“瓦解敵軍”的原則下將“打”與“拉”雙向緊密聯合,進行了系列工作方法探索。
首先,準確分析了偽軍構成——偽軍多來自東北、內蒙古、華北、河北、山東等地方軍,且“多半為流氓地痞所領導”,以及“偽蒙軍因語言隔閡,須派遣熟習蒙民生活與言語的分子進行工作”。其次,針對不同偽軍,有的放矢采取斗爭策略。在與日本帝國主義斡旋之時,要堅決肅清漢奸,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偽軍偽政府中是有兩面派的”。根據實際情況把偽軍發展為共產黨的內線,以待時機成熟里應外合,最大程度打擊日本帝國主義。最后,根據偽軍的構成特征實現擴兵計劃。1940年,八路軍總部在擴兵工作中指出,針對不同對象要制訂不同的口號。其中,針對偽軍加入八路軍的口號是“驅逐日寇”以及“打倒汪精衛”;在爭取偽軍反正的工作上,“爭取俘虜的兵士原則上應爭取其全部加入我軍,其軍官亦爭取其進步分子分配適當工作,不能爭取的軍官應優資遣散”。
基于偽軍組織的思想搖擺性,中共中央在1941年下達了《關于敵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決定》,指示要爭取和發展兩面派,給予政治教育,不斷孤立削弱日軍力量。與此同時,共產黨發現敵人也在仿效我黨爭取兩面派的政策,因此及時調整工作,一旦發現就切斷一切聯系并由鋤奸部門給予處理。到1942年,冀南軍區在偽軍偽組織中建立的秘密關系已有1397個,并且根據這些秘密關系建立了許多秘密交通線與秘密交通站。
偽軍在抗戰時期處境尷尬,對外背負“漢奸走狗”“民族敗類”罵名,對內也并未真正得到賞識重用。偽軍對日軍的畸形依附,決定了二者內部必然存在矛盾嫌隙。這種矛盾,不僅有日常摩擦,甚至還存在日軍清除偽軍的極端情況。共產黨抓住這些矛盾并加以利用,將其巧妙分化。
爭取策動偽軍投入抗戰
“爭取策動偽軍投入抗戰”,是瓦解偽軍的重要軍事工作內容。1939年,周恩來指出,確定新四軍在江南敵后地區的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哪里“只要有敵人偽軍”,就向哪里發展,“可以減少摩擦,利于抗戰”。
在實際的瓦解工作中,各地根據時機確定具體內容:在戰斗前,注意了解偽軍的政治活動并搜集情報,作好準備張貼布告,書寫“醫治偽軍傷員,歡迎反正”等標語,充分運用“紅黑點”攻心戰,鼓勵猶疑偽軍自新,警示打擊作惡偽軍,通過宣傳攻勢、群眾動員、設調查員收集材料與登記“紅黑點”、定期公布善惡等步驟擴大影響,最終實現動搖偽軍的效果。在戰斗中,一邊打仗,一邊“喊話”,宣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質問他們的打仗動機,呼吁不要盲目地被敵人利用等。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動搖偽軍軍心,讓他們反戰情緒高漲,不愿意打仗。在戰斗后,慎重考慮偽軍問題,一般不要他們立即反正,爭取長期埋伏,以待將來的有利時機。在開展偽軍工作與其碰面時,照顧偽軍的情緒,最好叫“同胞”,或別的名字,少說“偽軍”,以及把“反正”叫“起義”等,以積極謹慎的態度把握并照顧偽軍的心理及情緒,從而實現最大的爭取策動效果。
在瓦解偽軍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通過群眾路線開展的偽屬工作發揮著巨大的動員作用。說服教育偽屬并聯絡偽屬對偽軍進行情感上的滲透與施壓,力爭達到兩個目標:第一,爭取偽軍思想覺醒,讓他們知曉抗日戰爭是民族自衛的正義之戰,不能幫助敵人戕害同胞;第二,策動偽軍走向正確的革命道路,使偽軍積累厭戰情緒,實現“不反對抗戰-同情抗戰-參與抗戰”的情感轉變。
開展偽屬工作前,首先,營造“偽軍可恥”的輿論氛圍,從而調動他們的民族意識與正義感,進而對偽屬進行調查與登記。為防止偽屬逃跑,在調查時必須同時說明寬大政策及目前形勢,使偽屬了解這一工作是為了救家中偽軍,而不是處罰和為難他們。其次,為打消偽屬顧慮,通過公開保證、群眾勸說、召開偽軍反正歡迎大會、發動反正偽軍現身說法、個別訪問等方式,鼓動偽屬勸說家中偽軍改過自新。對于保持懷疑態度的偽屬做到耐心解釋,爭取消除其疑慮。最后,給予偽屬支持,幫助其接近據點偽軍,為他們出主意,利用“送雞蛋”“送鞋子”等方式達到見面目的,進而給偽軍分發抗日傳單、反正條例等宣傳物品。感動、號召偽屬爭取策反偽軍一度形成瓦解偽軍的高潮,為爭取策反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瓦解偽軍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共產黨的軍事打擊攻勢與政治爭取策反之下,有的偽軍在戰場上自動繳械投降參加人民軍隊,攜槍逃出、投奔解放區者日益增多。有的偽軍則想方設法與人民軍隊接頭傳遞情報,“掃蕩”時則朝天放槍,設法讓路以便人民軍隊順利通過。《華北戰場敵偽軍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一文中即指出,“在冀南30余縣,不是用兵力占過來的,大都是由爭取偽軍而成功的”。
抗戰勝利前夕,共產黨針對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既包括軍事威脅、經濟封鎖,也包括上層統戰以及對下層瓦解等方面,極大破壞了偽軍組織。據統計,到1945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共俘偽軍512933人。
以參加過青幫、跟隨李長江(原國民政府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出任第二縱隊司令的顏秀五為例。顏秀五先后在共產黨、國民黨、汪偽政權工作過。1939年,陳毅率領新四軍一支隊渡江北上,通過中間人與顏秀五取得聯系,使其成為為新四軍提供重要情報的聯絡人。黨爭取策動顏秀五參加抗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打探并傳輸敵偽軍情以作御敵準備。1943年2月,日軍集結1萬多人,拼湊偽軍七八千人準備大舉“掃蕩”,顏秀五派人四處打探敵偽的部署,并透露給了新四軍。第二,掩護新四軍活動并為之提供武器彈藥。顏秀五充當新四軍的“擋風墻”,允許新四軍第18旅在顏秀五的塘頭據點活動,敵我相距不足5公里。在日軍對江都地區頻繁“掃蕩”無法生產武器時,顏秀五同意將新四軍兵工廠搬進其塘頭據點制造武器,使新四軍得到彈藥補充。
共產黨在爭取策動偽軍參與抗戰工作的智慧策略影響之下,成功建立了對抗日軍的緩沖地帶,保衛了抗日根據地的安全。自全國性抗戰爆發至日軍戰敗投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斃傷偽軍490130人,俘虜偽軍512933人,策反偽軍183632人。
(摘自《黨史博覽》朱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