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云無疑是我們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只要你稍稍抬頭,在晴朗的白日,就能欣賞到姿態各異的云飄浮在空中,讓人遐想萬千。
讓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形狀像濃煙,變化萬萬千。雨雪是它造,能擋日和天。”
(打一自然現象)揭曉謎底——云。
在生活中,云無疑是我們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只要你稍稍抬頭,在晴朗的白日,就能欣賞到姿態各異的云飄浮在空中,讓人遐想萬千。
然而,你見到過形狀酷似UFO(不明飛行物)的云嗎?
前不久,四川樂山上空就出現了一朵奇特的“飛碟云”——雨后的天空中,一片巨大的云彩懸在低空中。在云層底部,環繞著數條由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條狀云,每條間隔均勻,陽光透過云間的空隙照射下來。整片云彩仿佛一個旋轉發光的巨型UFO 即將降臨地面,帶給人們震撼、神秘的科幻既視感。引得網友們紛紛腦洞大開:“這是哪顆星球的UFO?”“老天爺這是要‘打開天窗說亮話’呀!”
千變萬化的“精靈”
當然,這并不是“飛碟云”第一次出現。2 0 2 1年,就有網友拍到在北京出現了粉紅色的“飛碟云”,如同一個圓盤懸在城市上空;2 0 2 2年,在蘇州上空,奇異的三角形云朵像一座火山,又像一架外星飛船,該話題一度登上了熱搜榜;而在云南大理,“飛碟云”不僅出鏡率相當高,甚至還有“Pro 版”,形成了“絲滑與粗糙共存、規整與怪異疊加”的特殊組合形態。
其實,這些看起來像UFO 的“飛碟云”有一個共同的學名:莢狀云。
莢狀云在形成之前,和普通的云并無區別,也只是一團聚合的水蒸氣。當水蒸氣平穩運動時,我們看不到它們;然而,遇到高山阻擋時,這團水蒸氣便向上爬升,越往高處溫度越低,遇冷的水蒸氣就會凝結聚合成微小的水滴,云就此進入我們的視野。
當云翻過高山后,在大氣流動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一般都會往下沉。如果剛好在它“下山”時遇到上升的氣流,那么在上升和下沉氣流的共同作用下,云便會被“撕扯變形”,變成豆莢狀或橢圓形,成為我們看到的“飛碟云”。
Tips:
一般莢狀云的形成多是由于空氣流經山丘時受地形作用的影響,比如中云族的莢狀高積云。另一種產生莢狀云的原因是大氣中局部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匯合所致。當上升氣流絕熱冷卻形成的云遇到上方下降氣流的阻擋時,云體不僅不能繼續向上升展,還會因為下降氣流增溫,出現蒸發變薄現象,故呈莢狀。莢狀高積云還有指示天氣的作用,當其孤立出現,無其他云系相配合時,大多預示天氣晴好。
是不是很神奇?還有更神奇的,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小片”云可重達6 4 0噸,相當于1 0 0頭成年非洲象的重量!如此龐大的構成卻是一滴滴小水滴匯聚而成。俗話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
而云像是活潑多變的精靈,有時像一群好動的白兔,追逐奔跑;有時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盤旋而上;有時又像瑤池中盛開的朵朵白蓮,靜靜綻放,裝點著湛藍的天空。
為什么云的形狀千變萬化?這是因為構成云的水滴和冰晶會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動。而大氣的流動是時刻都在變化著的,當溫度、濕度、氣壓發生變化時,便造就了云千變萬化的形狀。
五顏六色的“魔術”
云,不僅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絢麗多彩。天清氣朗時,它潔白如絮;風雨CVDxprMOujORm3Y5skQvr90vhPNkdEDEUiVrS3i7c/A=來臨前,它灰蒙蒙一片;朝陽升起,它紅中泛紫,折射萬丈金光;夕陽西下,它橘里透紅,使人倍感溫暖……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云的顏色不盡相同?
要知道,云本身不發光,也沒有顏色。我們看到的五顏六色的云,其實和太陽光的散射有關。
在白天,當云滴粒子(構成云體的基本單元)的直徑大于太陽光的波長時,會發生米散射,即太陽光中的各種顏色會被均勻散射,最終呈現白色。于是,就有了我們日常看到的白云。
但在陰天的時候,由于上層的云遮住了太陽,導致照到下層云的太陽光相應減弱,米散射也會變弱,于是到達地面的光大大減少,所以我們看到的云就會變暗,形成烏云。
而在日出和日落時,由于太陽光是斜射到地球上的,要穿過很厚的大氣層,空氣中的水汽和雜質等,使得太陽光的短波長部分——藍光和紫光——被吸收或散射殆盡,最后僅剩下長波長部分的紅光或橙光在云中發生散射。這時,不僅日出、日落方向的天空是紅色的,就連被它照亮的云層底部和邊緣也變成了紅色,于是我們就看到了絢麗的朝霞和爛漫的余暉。
不得不說,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將原本無色的云彩,描繪成五彩斑斕的美妙色彩,甚至還有傳說中的“七彩祥云”。
實際上,在重慶、廈門、杭州、海口、麗江等多地上空,都曾頻頻出現七彩云。這其實是日華現象。在天氣條件適宜時,當太陽光正好和云層形成一個恰當的角度時,通過折射和反射作用,云內的水汽將太陽光譜分離,從而散射出七色光芒,形成七彩云。
和七彩云一樣令人目眩神迷的,還有珠母云。云如其名,珠母云閃耀著珍珠貝母般斑斕的光澤。然而,在它美麗的外表下潛藏著危害——它的出現意味著此處高空臭氧消耗加劇。
預報天氣的“使者”
盡管云變幻萬千、絢爛繽紛,但按照云的分類系統進行辨識,可謂簡單明了。
今天,氣象科學家根據云的外形特征、結構特點和云底高度,將云分為3族1 0屬2 9類。從高度上,分為低云、中云和高云3族。其中低云分為積云、層云、層積云、積雨云;中云分為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高云分為卷云、卷層云、卷積云。1 0屬分類法是云彩分類學的基礎,常見的云,都包含在這1 0個屬中。
在眾多云彩種類中,云譎波詭的糙面云或許是“樣貌最駭人的云”。它是由于大氣波動混亂無章、極端扭曲而造就的,因此常常出現在災難電影的畫面里。可實際上,糙面云非但不是“不祥之兆”,反而還是好兆頭,因為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惡劣天氣即將結束。
通過觀察總結,我們得以憑借云的形態變化預測天氣。比如,如果透光高積云的云量越來越多且越來越低,說明將要下雨;再比如,積雨云經常形成降水,有時伴有大風、雷電和冰雹……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天氣預測經驗,并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代代流傳。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陰雨天時,西北方向的云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隨著陰雨東移,本地將雨止云消,天氣轉好。
“棉花云,雨快淋。”“棉花云”指絮狀高積云,出現這種云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蒸氣充足并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云,將有雷雨降臨。
文章寫到這里,我想起詩人顧城寫過的一首耐人尋味的關于云的詩: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每片云都是大自然的一首詩,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一樣的云。但想要在生活中找到云的樂趣,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管抬頭,剩下的就交由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