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水資源日益緊張,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已成為當前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傳統的城市建設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需要,因此對其進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參考《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體制與機制創新》一書,探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
當前,我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管理模式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傳統的以經濟增長為主導的城市建設模式,往往忽視水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導致水資源過度開發、水污染嚴重等。另一方面,現有的管理模式在協調各方利益、推動跨部門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難以形成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合力。因此,需切實推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模式的創新。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業主方管理模式創新。作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業主方在管理模式創新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其一,構建以項目為核心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傳統的項目管理往往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的問題,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傳遞不暢,業主方應打破部門壁壘,整合內外部資源,圍繞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定詳細的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業主方應采用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實現對項目的全過程監控和動態管理;通過定期的項目進度評估、質量檢查和風險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此外,業主方還應建立項目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對項目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提高項目管理的透明度,提高決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二,推行市場化、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模式。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涉及多個領域和多種專業知識,業主方往往難以獨自承擔所有任務,應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入專業的運營管理團隊,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和市場機制的優勢,共同推進項目建設。
工程發包方式創新。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工程發包方式不僅關乎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率,而且直接影響水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引入綠色采購理念,將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節約作為發包的重要標準。在招標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承包商的報價和技術實力,還應重點評估其在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利用方面的經驗和承諾。其次,嘗試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發包模式,將設計和施工兩個環節緊密結合,由同一承包商負責,避免設計和施工銜接不暢的問題。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可以在項目啟動階段公開招標,選擇一家兼具施工經驗與卓越設計實力的團隊,充分結合當地水生態環境與保護需求進行設計施工。再次,探索基于績效的發包方式,將項目成果和效益作為發包的重要考量因素,通過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激勵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利用。最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在線發包平臺。業主方通過在線平臺發布項目信息,吸引更多的承包商參與競標,同時對項目信息進行實時更新和共享,提高項目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監理模式創新。監理模式是對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的重要機制。首先,對于工程中所涉及的水體,應實施嚴密的施工封堵,從源頭上避免水污染。其次,保護水生態系統,提前規劃施工工藝、設備和施工方案。在規劃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水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選擇對其影響較小的施工方法和材料;對于可能影響水生態環境的施工活動,應提前制定應對措施,減少其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再次,引入信息化監理手段。傳統監理工作往往依賴人工巡視和檢查,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遺漏和誤差。應采用無人機巡查、智能傳感器監測等信息技術,自動采集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并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可以為監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判斷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性。以水質監測為例,可以通過自動監測設備對水體進行連續、實時的監測,一旦出現數據異常,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提醒監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而且能有效預防和應對水質污染,保護水生態環境健康和穩定。最后,綠色化監理模式是實現監理模式創新的必然趨勢。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是核心要求,監理工作應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施工和綠色管理。例如,加強對環保材料、節能技術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工程建設符合環保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