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轉型升級,需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概念的提出,符合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和大邏輯。這與“兩山”理念引領下,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本文旨在探討“兩山”理念如何影響和促進新質生產力下技工教育的變革,通過分析“兩山”理念對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深度影響,探討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技工教育的發展空間,為技工教育的發展提供前瞻性思考。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兩山”理念;技工教育;產教融合
(一)新質生產力與職業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是由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力量共同發展作用的過程,即教育鏈、創新鏈和人才鏈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過程。技工教育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能夠發揮聚集效應,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筑牢根基。
(二)新質生產力與“兩山”理念
“兩山”理念是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這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相吻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厚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綠色底色。
新質生產力和“兩山”理念都注重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理念,以堅持良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兩者互為表里、融合共生,在新時期共同為技工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技工院校的責任和使命
技工院校作為我國培養基礎性勞動者的搖籃,始終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高素質人才是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支撐,技工院校要重視提升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在新質生產力和“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技工院校應注重人本理念,堅持人才為本、人才驅動、人才引領的人才培養方向。
(二)產業升級和變革的需要
技工院校只有將人才、產業、技術、創新等要素作為整體來謀篇布局,才能切實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轉化。隨著新能源、新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協同演進,技工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與生產深度融合,根據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基礎性人才支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
新質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產教融合模式,也對教學模式和手段指出了更多元化、個性化和公平化的發展方向。為了推進產教融合一體化,技工院校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優質的育人環境、創新的產教融合生態體系、德技雙馨導向的成長路徑,打造人才成長與技能提升、資源集聚和要素創新平臺,促進新產業領域產業鏈延伸、升級和培育,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智慧力量。
(一)構建產教融合長效機制,促進“三鏈”融合
為了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安吉技師學院動態開展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匹配度分析,積極根據安吉縣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貫徹落實《安吉技師學院專業建設動態調整機制》,計劃新增工業物聯網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通信網絡運行方向)等新興專業(方向),高度耦合安吉縣“4+3”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布局。
立足“4+3”現代產業體系,學院新增工業機器人、焊接技術、工業互聯網3個專業,專業開設數量達到16個;同步提升了12個專業的高級工、技師人才培養層次。學院以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二階段建設單位為契機,扎實推進“引企入教”改革,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為原則,切實推進院企融合發展,深化推進與英特科技、阿里云、華意科技等13家企業的合作共建,共建成4個產業學院、6個企業學院、1個社會培訓學院;開辦中德諾浩智能網聯、農村電商直播、民宿管家6個“定向班”,培育專才240人;學院與新華書店、中國電信(湖州)已經簽訂合作協議,下一步兩家國有企業將累計投資180余萬元,建設學院書店和信息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外延進一步拓展。
(二)推進數字化進程,完善數字化升級打造
為了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學院運用數字化手段和線上交互技術,開發線上職業培訓資源,為提高人才的終身職業技能打造平臺。一方面,學院積極推進數字化改革,秉持“大資源觀”“大應用觀”,基于“共性技能+復合技能”培養目標,持續升級專業群內共享的網絡課程資源平臺功能模塊,加快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與積聚,兩年共新建校級教學資源庫1個,開發專業在線精品課程5門、市級精品課程3門,完成焊接、電氣、數控方向4個工學一體化精品課程的建設。另一方面,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技能認定等方面的需求,學院改變傳統、單一的培訓、認定管理模式,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在線培訓認定信息化管理平臺。平臺涵蓋招生、報名、授課、在線學習、測驗、評價、證書錄入等多項內容,健全完善技術先進、功能全面的“學院+企業+學員”一體化管理體系,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更好地提供面向學院內部和外部的培訓認定服務,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三)校企攜手共建,優化實訓基地和平臺建設
近年來,學院不斷深化“院企合作”模式,共建、共享實訓設備和企業高端生產流水線,共同合作開發校本課程,確保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縣內重點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目前,企業高端生產流水線建設所涉及的生產線設備、軟件系統、校外師資等均為企業投入,學院提供基本場地、設備配套。目前,學院建成19個校內高等級實訓基地,2024年擬再共建1家產業學院和5家企業學院。目前學院105個校內實訓室、11個產企學院、32個校外實踐點均得到高效利用。
(四)對接世賽先進標準,練好大賽基本功
學院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引領課程改革,將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標準轉化為人才培養標準,在技能人才培養領域探索出一條“參加世賽—應用世賽—研究世賽—轉化世賽—推廣世賽”的技能人才高質量培養路徑。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師發展通道
為加快年輕教師的成長,學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企業導師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領雁工程”“導師幫帶”和9個大師工作室的作用,強化人才梯隊培養,實施“首席教師”計劃,通過名校長、名師、企業大師、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平臺建立教師“登山型”成長體系,拓展“新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領軍人物”的發展通道;落實專業帶頭人制度,全面實施校級“領雁專家”計劃,累計建成21個“領雁”專家工作室,確保一專業一帶頭人。目前,學院累計聘請46名“政校行企”專家擔任學院“特聘講師”,開展導師幫帶活動;派遣骨干教師赴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5個、校企聯合申請專利14項;教師個人獲得專利13項、發表論文12篇、研究課題結題獲獎21個。
在“兩山”理念和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安吉技師學院努力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使命擔當,著力打造高水平的縣級技師學院標桿,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技術創新“孵化器”、產業發展“強后盾”。未來,學院將繼續弘揚“兩山”理念,促進“兩山”工匠培養與產業發展變革的深度融合,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緊密融合,為培養新時代的高技能人才貢獻力量。
[1]馮慧娟.淺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中職教育管理的改革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 2012(26).
[2]張伶俐.工匠精神視域下技工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3]陽丹.堅持校企合作辦學,實現職業教育的真正“對接”[J].中國校園導刊:教育版,2011(2).
(作者:姚池泉,安吉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應琦,安吉技師學院技能鑒定(認定)科科長兼安吉職教中心校長;周永寧,安吉技師學院機電科技學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