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上的大學,其間參與無償獻血9次,累計3200毫升。回老家工作后,家人生病住院需要用血時,被告知外省獻血證在本地不能減免用血費用?!?近日,河北的小寒講述了他曾遇到的情況。
根據《獻血法》相關規定,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于血液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的費用。無償獻血者臨床需要用血時,免交這些費用;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可以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免交或者減交規定的費用。但現實中,有的獻血者及其家屬異地用血、報銷用血費用以及申領相關表彰等,存在“跨省”梗阻問題。
眾所周知,無償獻血是一項高尚的公益行為,它不僅能夠救助需要用血的患者,還體現了社會的互助與愛心。然而,當獻血者或其家屬在異地需要用血時,卻常常因為獻血證不能跨省使用而陷入困境。這不僅讓獻血者感到寒心,也削弱了公眾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在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打通獻血證的“跨省”堵點顯得尤為迫切。
究其原因,一方面,獻血與用血信息的互聯互通不足,導致不同地區血站、醫療機構之間難以協調;另一方面,各地獻血政策和制度存在差異,使得獻血證在不同省份之間存在互認問題。此外,血液調配和庫存管理的復雜性也是導致獻血證無法跨省使用的重要原因。打通獻血證“跨省”堵點,就需要“對癥下藥”。
首先,推動獻血政策的改革和完善。雖然《獻血法》規定了無償獻血者的相關權益,但在實施過程中,各地政策差異、信息不互通等問題導致了“跨省”使用獻血證的困難。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明確獻血證跨省使用的具體規定和操作流程,從而簡化異地用血的報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獻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獻血用血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獻血者信息、血液庫存信息、用血需求信息等數據的實時更新和互聯互通,為無償獻血者享受優先用血權利提供信息支持。這將有助于優化血液資源的配置,提高救治效率,同時也為獻血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打通獻血證的“跨省”堵點,是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這需要政府、醫療機構、血站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政府應加大對無償獻血事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和落實;醫療機構和血站應加強溝通與協作,提高服務質量;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宣傳和推廣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