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所說的“腦卒中”是指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栓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大腦功能異常的一類疾病,其中血管破裂引起的叫“出血性卒中”或“腦溢血”,血管栓塞引起的叫“缺血性卒中”或“腦梗死”。
不論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都是腦血管病變的結果,因此,醫學上又根據病變血管的粗細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大血管病和小血管病。
什么是腦小血管病?
顯然,小血管病特指病變血管是比較細小的血管。通常認為,管徑在200微米以下的血管可以算是小血管,包括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和小靜脈等。細小血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流血液,其承壓較小,管壁肌層較少或缺如。血管結構不同,病變形式也不同。腦小血管病指腦部小血管發生病變,不僅容易出現栓塞造成組織缺血,ECbrBixBAUc6qUIjeBZbLyuToP6pPWZVQQ97RbQLWBc=還容易出現破裂出血的情況。
腦小血管病有什么表現?
千萬別因為損害的血管比較細小就小瞧它,它可是引起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走路不穩的重要原因,而且跟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
這些病變具有累積效應,常隨時間積累而逐漸加重,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和運動能力減退。比如記事能力會變差,集中注意力也會變得困難,完成某些復雜一點的事情時找不到頭緒,不能制訂合理規劃等。運動能力下降常表現為走路變慢、走路不穩、怕摔倒或經常摔倒。此外還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患者常會變得容易焦慮或抑郁、情緒多變、淡漠,甚至出現幻覺等。
腦小血管病的一些表現的確在老年人群中更多見,也會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衰老”就是病因。真正的原因還是血管本身出現了問題,導致大腦出現了功能失調。
如何防治腦小血管病?
目前證實與腦小血管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心臟病、頸動脈狹窄等。如果老年人出現走路腿腳不好、記憶力較同齡人差,就需要警惕是否有腦小血管病的可能,建議去醫院做一些詳細的診斷和評估。
另外,要做到規律作息,戒煙、限酒,適度體力及腦力勞動;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暴飲暴食、過度肥胖;定期檢測血壓,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內;定期檢測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此外,考慮到這一疾病還與腦出血風險增加有關,老年人不能盲目地吃阿司匹林,需要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定期隨訪,觀察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