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市圖書館聽陳見星老師的講座,他在坦桑尼亞呆了11年,是坦桑尼亞國家公園駐中國辦事處代表,也是中國長時間觀測、拍攝非洲野生動物第一人,被譽為“中國獅子王”。
聽陳老師的講座,陶醉于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大草原的絕世美景,沉浸于他與動物之間那種親密的關系,更感慨他的人生軌跡。
陳老師從小就喜歡動物,自從他懂事起,央視的《動物世界》他便一集都沒有落下。在大學他學的是英語,但依然執著于動物,成立了動物研究群,甚至為了提高口語和聽力水平,他整集整集地背誦《動物世界》的英語臺詞,將他的愛好進行到底。
2004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后,他到了外交部,并主動去了坦桑尼亞。當時領導問他:去那里的目的是什么?他很爽快地回答:去看動物。
領導一聽就笑了,這是他從事外交工作以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回答。這位領導說,去這些艱苦地方的年輕同志,要么去掙高工資,那時每月可拿3000美元,那是真掙錢;要么為將來從政打基礎,因為去過了艱苦的地方,接下來再外派,都會派到美國或者是歐洲發達地區。因此,他覺得陳見星是一個另類。
陳見星很快就飛赴坦桑尼亞,可工作一年后,他每天忙于各種公務,一頭動物都沒有看見,他說他那段時間沒有一點快樂。
正巧坦桑尼亞國家公園管理局招募志愿者,陳見星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驚訝的決定,他辭去了公職,正式加入了坦桑尼亞國家公園管理局。入職后,他整天做保護區規劃,住著用樹枝、泥巴和棕櫚葉搭成的茅屋,沒有水,沒有電,洗澡從不打香皂,只拿勉強糊口的補貼。
可是,陳見星很快樂。因為,從他進入草原的那天起,他真的見到了心中的天使,獅子,豹子,大象……每天都可以和它們近距離接觸,然后拍攝它們精美的圖片,研究它們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正是因為他的執著,2013年,他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鱷魚湖畔的獅群》,一舉轟動全國,成為國內第一本有關野生獅子生活的紀實作品。他成為中國研究動物的權威,成為中國獲頒坦桑尼亞國家公園特別通行證第一人,成了野生動物的專職拍攝和研究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可被生活所迫,夢想走著走著就會偏離,半路擱淺。陳見星能舍棄待遇優厚的工作,把對動物的熱愛做成一生職業,并取得成功,真的值得我們仰慕和學習。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如此執著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