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只滿腦子奇奇怪怪想法的“水瓶”,我經常在一般人覺得無比正常的文字里,讀出莫名的詭異,比如讀法國作家夏爾·佩羅的作品《穿靴子的貓》。
一只聰明的貓要幫助它窮困潦倒的主人翻身,于是向主人要了一雙靴子和一個布袋,穿過荊棘到森林里打獵。它把每次獲得的獵物獻給國王,用機智和勇敢打敗了富有的食人妖魔,最終幫主人得到了國王的青睞和公主的愛慕……難道你們不覺得這個故事很古怪嗎——貓為什么要穿靴子?它神通廣大、料事如神,為什么還需要一個糊里糊涂的主人?
夏爾·佩羅是17世紀法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一種全新文學派別——童話的奠基者,以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聞名于世,其中就有《灰姑娘》《小紅帽》等膾炙人口的佳作。他的童話多數源于一些民間傳說。他搜集、整理、記錄,促使“奇幻童話”正規化。他被譽為“法國兒童文學之父”。《穿靴子的貓》作為民間故事,一定折射了某種社會文化心理。其背后隱藏的真實社會情緒是什么呢?
古代西方人曾經稱陰險刻薄的女人為貓。如今,女人依然經常被形容成貓,只是多了一份嫵媚、性感的含義。有很多人做過“女人與貓”的比較,認為女人具有貓性。貓的優雅曲線、輕盈姿態,甚至奇怪多變的性格,時而熱情,時而狡猾,時而溫順,和女人真是有著妙不可言的關系。在一些人眼里,女人像貓一樣,不僅有柔情的一面,也有野性的一面。貓天生喜歡高處,就像很多女人高高在上的尊嚴與傲氣,以及與生俱來的女王氣質。貓與女人的性格都是這般捉摸不定。貓的靈魂上印刻著女人的標簽,又或者說,女人的形象中反射出貓的姿態。
貓為什么常常以高冷姿態示人?如果你讓動物學家來解釋這個問題,他們大概會說,這很簡單,因為貓是半馴化動物。未褪去的野性,讓人類對待貓的態度陰晴不定,愛恨交加,迷戀又忍耐。貓可能會有一天不辭而別,投奔另一廣闊天地;貓也可能在瞬間一改溫柔安靜,閃電般攻擊小型哺乳動物、鳥和魚類等。
貓一般的女子,是雙重焦慮的疊加。連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也表示,相對于宇宙中一些最為艱深的難題,有一個謎團至今都沒能弄明白,那就是女人。女人就是個謎!霍金先生都解決不了的終極之謎,也是一代又一代人類男性祖先們前赴后繼致力解決的生命難題。為什么一只穿靴子的神秘“喵星人”,要賣力地為其男主人登上人生巔峰而奔走呢?因為貓是女人的化身,而那雙長靴,就是忠誠的象征。這根本就是男人臆想出來的故事嘛!

在土耳其歷史上,有過皇帝強迫后宮的女人們穿木制短靴的事情。中國古代女子也曾用布帛纏裹雙足,使其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從此只能穿特制的纖小弓鞋。更有甚者,雙足裹至不到三寸,以致行動不便,成了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古代還很受歡迎。這些特制的鞋的用途,就是為了不讓女人行動便利。從此,她們就被剝奪了自由,無處可逃了。就像安徒生童話《紅鞋》中芭蕾舞者的紅鞋,讓少女變成跳舞的奴隸。
用類似的眼光來讀《穿靴子的貓》,不難看出,那雙靴子意味著貓對主人的效忠,一經穿上就隱含了某種束縛。這樣理解,就可以解釋故事中的詭異之處了。比如,由于穿著靴子,貓跳起來既費力又危險,在房檐上走路也不方便。可它還是主動要求主人給它做一雙靴子,從此忠于主人,無怨無悔。這個故事包含了對女性生命自由與行動能力的一種畏懼,給貓穿上靴子,是向女人宣示束縛的意味。
也許我想多了!如此暗黑,還能不能愉快地看一個童話?
如果有些女性,不介意自己的地位,不介意被遮蔽,總之就是不追求女性個人權益,相當于對人宣告:我就是要穿上靴子怎么樣?對此,我確實也沒有什么話說。個人對生活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她們自愿選擇依附男性生活,放棄獨立求得安穩,她們的權利應該受到尊重。如果她們認可傳統的婦女“出嫁、生育、相夫教子”的模式就意味著幸福,別人亦沒有權利替她們代言。
我曾經偶遇過一位62歲的大姐,她看起來好像只有30多歲,風風火火,一身運動裝沖去看生病的孫子。她已經是好幾個小朋友的奶奶了。她和我說,她才不想和小區的廣場舞大媽在一起,沒有任何共同話題,因為背后永遠是各種風言風語——別人看不慣她這輩子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吹來吹去的自由的風。我立即意識到,我碰上了“不穿靴子的貓”了!
印度“電影詩人”薩蒂亞吉特·雷伊曾經說過:“穿著鞋無法進入名為自由的土地。”裸足行走于大地之上的他,或許早就看透了世間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