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學
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于2018 年2 月14 日正式獲教育部批準設立。
專業選擇“冷靜期”,你值得擁有
大二第一學期末才面對“專業選擇”這道題?是的,你沒有聽錯,2022年入學的西湖大學首屆本科生,直到今年5月才正式敲定了他們要攻讀的專業。
專業自主選擇是西湖大學本科培養的重要特色之一,本科生入學時不分專業,前兩年進行通識教育,后兩年進行專業教育。學生有5個專業可以選擇,分別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在完成專業預選之后,學校會給予大家一個學期的“冷靜期”,允許調整,最終確認專業。
為什么要實行兩年通識教育?校長施一公給出了答案:“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定需要有人文社科的熏陶。只有把人類歷史走到今天的精華和經驗告訴大家,學生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會有今天的世界,人類該往哪兒去,我們該如何順利地往前走。”
高中剛畢業,有些同學對自己將來想學什么仍舊迷茫。在西湖大學,你可以在真正接觸、了解專業之后再做選擇。大二學生許經緯通過“排除法”選擇了化學專業。經過對幾個學科的學習比較,他發現自己學習化學的狀態穩定,且他的學術導師、理學院博導王鴻飛的研究領域是物理化學,并非“傳統的”化學,這讓他對化學更加感興趣。
胡爍怡剛剛把專業從生物學轉向物理學。大一、大二時,胡爍怡把化學、生物的前置課“都上了”,對她來講,選這兩個專業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太難。但她偏偏選了第三條路——物理,相對“最難”的那個選項。通過西湖大學的課堂、實驗室的科研實訓,胡爍怡逐漸意識到,自己對生物領域的喜歡,本質是對其中使用的實驗儀器和方法的喜歡——核磁、電鏡、光鏡,“這些技術本身讓我更感興趣,我覺得它們可能是推動生物領域發展的新興技術”。而這類儀器的基本原理,把那個從高中起就酷愛讀大學生物專業課本的胡爍怡,引向了物理領域。
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更多可能。西湖大學的專業自主選擇,也正面向這樣的期待應運而生。本科的專業,只是洞見科學世界的千萬扇窗戶之一;不同領域課堂的大門,依然向學生們敞開。
全員海外交流,探索自己和世界
全員海外交流,是西湖大學培養學生創新領導力的重要一環。每一位本科生都將根據自身專業和選課情況,從西湖大學出發,走向世界,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
物理學專業的首屆本科生,幾乎都選擇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磊就是其中之一。他知道“伯克利”這個詞,是在吳從軍老師的普通物理課上。吳老師的課,從《費曼物理學講義》入門,隨后采用的教材是《伯克利物理學教程》。這套教材加入了很多數學物理的實例,這讓任磊對編撰這套教材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產生了興趣。而任磊的科研訓練主要是跟著陳虹宇導師研究推進納米合成的控制力,前往伯克利分校交流,正好去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見同樣研究納米科學的Michael Crommie教授。
在所有海外交流申請中,毛昇是唯一一個申請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起初,他受學術導師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楊劍的影響,期待著去澳大利亞學習。后來,通過與各個學院多位博導的交流,在了解了科研文化和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之后,他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整個過程中最打動他的是教學事務部的張楚翹老師,張老師為他寫了一份相當完整的《康奈爾大學非正式生存指南》。這是一份10頁的PDF文檔,圖文并茂,涵蓋校內校外的衣食住行,是張楚翹作為康奈爾大學畢業生為本科生海外交流特別準備的。毛昇說,要“探索一個全新的文化,就要去實地,體驗那里的城市,結交那里的朋友”。
陳嘉昊的“不一樣”出乎意料。他在西湖大學學的是物理專業,但在海外交流時卻選擇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數學。陳嘉昊對數學的喜歡是從大二開始的,他常常去聽理學院數學系博導王子鵬老師的課程。“王老師的辦公室里有一塊大黑板,我遇到難題時就會到他辦公室里與他討論,有時候可以在黑板上演算一下午。”陳嘉昊在王子鵬的指導下自學了數學分析,目前正在按照老師推薦的書目學習復分析。下一步,他打算往感興趣的新興交叉科學方向“AI+數學”發展。他在伯克利分校的官網上找到了“對胃口”的專家——數學、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教授 Bernd Sturmfels,他是計算代數幾何領域的專家。
無論是在西湖大學的校園里,還是在異國他鄉的名校里,西湖大學的年輕人們都在學校持續的引導下,不斷地探索自己,探索世界,探索未來。這是新一代年輕人該有的態度,也是世界該給年輕人的支持。
(摘編自西湖大學微信公眾號)
Thinking
如果本科結束也有“考綱”,那本科畢業考的“知識點”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