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亦 浙江海洋大學
我不擔心。我學的專業是歷史學(師范),我就從“歷史學”和“師范”兩個特性來談談我的專業不會被AI取代的原因吧。
首先是歷史學。大家都知道,歷史學是一門人文學科。所謂人文學科,就是在學科之中摻雜了人的因素。人并非機器,當人做出行為時,必然摻雜了人在當時的情感、心理、思維、家庭背景等眾多個人因素,人的特性是不會被AI輕易取代的。同時,歷史學當中的史料分析也是AI難以企及的。過去的人在書寫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一些原因“微言大義”、敘事隱晦,甚至有可能篡改說法。這可能是作者基于個人立場寫下的,也可能是迫于當時社會環境的無奈。而歷史學需要抽絲剝繭,從層層迷霧之中以人的視野和情感去推斷作者為何這么寫,以現在的AI文本分析技術,很難做到。
再從“師范”的角度來看,教師這個行業是很難被AI取代的。尤其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網課后,學生紛紛表示更喜歡線下課,有真人互動的課遠勝于線上課或是AI課。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這個專業是一定不會被取代的,但是也會逐漸和AI結合,與時俱進。
王宇欣 西南大學
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我確實擔心我的專業會被AI取代。這幾年,語言類專業的高考錄取分呈現下降的趨勢,AI的沖擊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在翻譯、文本編輯和語法檢查等領域,AI可以迅速且準確地完成任務,我們的語言優勢就失去了競爭力。盡管目前AI在理解復雜語境和微妙含義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局限性可能會逐漸縮小。英語專業學生引以為傲、需要苦練很多年的同聲傳譯技能,AI能夠輕松完成,這挺可怕的。所以有很多同學都在跨專業學習別的領域的知識,努力成為“語言+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避免被AI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