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一個區域的軟實力,更是一個地方的核心競爭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土壤,是吸引企業聚集的平臺。張家口市政協圍繞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組織召開“民主監督員”座談會和“優環境·聯百企”企業家座談會,向市場主體發放網絡問卷,廣泛聽取縣(區)、行政部門及市場主體意見建議,總結經驗,分析形勢,研究問題,集思廣益,當好優化營商環境的踐行者、建言者、監督者。
近年來,張家口市站在政治、全局、戰略的高度,以“爭一流、當冠軍”活動為抓手,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交出高質量發展優異答卷的重要舉措,通過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抓規范政策綜合發力,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穩步提升,發展趨勢向好,活力持續顯現。
一、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市委、市政府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優化對市場主體政策支持,印發《關于嚴格執行“五個堅決”爭創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定》《嚴厲懲治違法犯罪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十條舉措》《關于優化營商環境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評議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四梁八柱”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二、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推動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市本級526項政務服務事項100%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推出不動產登記、公積金提取等30個首批“無證明辦事”服務場景。進一步規范“12345”政務服務熱線接辦流程,按時辦結率99.94%。
三、要素環境保障更加順暢。建立項目全周期用地保障服務工作臺賬,開辟重大、重點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做到即來即辦、快審快報,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實現“標準地”供應全覆蓋。
四、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市經營主體凈增1.05萬戶。推進“雙盲”評審負面清單和“評定分離”改革,扎實開展公平競爭專項治理,審查新增文件687件,整改問題文件8件。
五、法治環境更加公平公正。印發《張家口市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嚴肅查處“運動式、一刀切、選擇性”等不規范執法行為,持續加大重點領域監督檢查力度。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當前情況看,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辦事時限長、審批集成度低等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仍存一些隱性壁壘,特別是相關市場主體對政策扶持、金融服務、產業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尚需加力解決,為此建議:
一、聚焦問題導向,高位推進短板指標提升。市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精準扶持政策,剖析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正面典型廣泛宣傳,反面典型堅決曝光。市發改委作為牽頭部門,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緊盯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各項評價指標,特別是針對2023年短板弱項和市場主體最不滿意的指標,進行“回頭看”,及時發現堵點、痛點問題,第一時間制定舉措,打通“中梗阻”。各級職能部門要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聚焦要素短板,全力做到政策落實到位、行政服務到位、執法監督到位,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市、縣投促局要增強主動招商和追擊趕超意識,學習借鑒主動對接、主動幫辦、主動跟蹤的經驗做法,抓住每一名外地企業家來張考察、學習、旅游等機遇,介紹招商項目,爭取在張投資。宣傳部門要結合正在開展的“爭一流、當冠軍”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運用新媒體宣傳優勢,引導黨員干部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代表政府形象”的思想自覺,營造“尊商重商親商愛商”的濃厚氛圍。
二、聚焦品牌建設,構筑營商環境最強場景生態。城市品牌與營商環境品牌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要整體設計打造張家口城市品牌,聯動反映張家口營商環境核心理念,通過一流口碑贏得市場、走向世界。建議組建專門團隊,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城市品牌打造宣傳經驗,充分結合張家口冬奧精神、口商精神和史前文化等,發揮聚合效應,打造張家口獨有的城市形象與辨識度,特別是打造具有冬奧標識的文化品牌,構筑城市形象“主品牌”,增強城市發展和營商環境競爭力。同時,充分通過互聯網媒體推廣和網紅達人帶動,在樹立城市品牌的基礎上,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嵌入式宣傳張家口熱情溫暖的政務環境、包容審慎的法治環境、活力迸發的市場環境,最終形成“打得贏”“叫得響”的營商環境“主品牌+子品牌”矩陣。
三、聚焦實體經濟,全力支持優勢主導產業率先突破。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更有力度、更集中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大數據、氫能產業、汽車制造等產業率先突破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在資金支持、激勵創新、優化產業生態、引進和培強優勢企業,以及為企業降本減負、引進人才等方面強化頂層設計,舉全市之力,以非常之舉,支持優勢主導產業率先突破發展。二是強化要素保障。在破解供地難方面,大力開展“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土地清理專項行動,全面清理,限期處置到位,加快“騰籠換鳥”;積極探索新興產業混合用地模式,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在破解投資難方面,設立全市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吸引國內外資本、優質項目、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向張家口市聚集,更好地推動主導產業發展;以獎勵、貼息、補助等方式,重點支持現有企業技術研發、技術改造等,提升產業聚集能力和發展水平。三是強化招商引資。對可再生能源、大數據、氫能產業、汽車制造等重大產業集群,組建專門團隊,謀劃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各行業中標志性的領軍企業,發揮龍頭項目引領聚集作用。
四、聚焦金融創新服務,疏通中小微企業融資堵點。金融活,則經濟活。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是中小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重要血脈。一是拓寬銀企對接渠道。支持金融機構搭建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與財政、發改、工信、商務等部門對接機制,聚焦各類政府主導的招投標項目進度,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推進房地產白名單制度落地執行,督促金融機構及時跟進信貸支持,推進張家口市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金融產品。加強與駐張金融機構上級單位的常態化聯系,主動推介項目、互通信息、尋求支持,爭取拓寬抵押品種類,推廣知識產權、股權、倉單、訂單、保單、應收應付賬款和票據質押等貸款融資業務,全力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聚焦產業供應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圍繞產業鏈開發免擔保供應鏈融資產品,建立訂單融資、保理、保函、福費廷等產品組合,為產業創新集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三是探索新型融資業態。加強和壯大融擔等政府性質擔保公司發展,實時探索多種財政擔保參與的融資業態。探索建立普惠金融發展中心、普惠金融專項基金等專門機構,加強行業監管,制定合理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風控和管理機制,切實提高中小微金融服務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