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高新區億豐大街85號有一家科技企業,自2001年建成以來,許多對面小區的居民一直不清楚這家企業是干什么的。但就是這家貌似平凡無奇的企業,卻在我國慣性導航行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神舟七號載著英雄與夢想飛上蒼穹,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實現空間交會,“祝融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印跡,“一箭41星”創造中國航天發射新紀錄,大國重器在長安街上自豪地向世人展示時,這些都涉及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慣性導航系統,該系統的部分核心器件就來自這家名叫“世維通科技公司”的企業。這是一家生產光電子器件和芯片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省域內唯一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企業。企業雖“戰功赫赫”卻“默默無聞”,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該公司負責人就是第十三屆河北省工商聯執委,第七、八屆廊坊市政協委員,第七屆三河市政協常委,北京世維通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功。
堅守初心 砥礪前行
20世紀末,我國光學角速度傳感器發展的瓶頸是基礎元器件不過關,而美國和歐洲西方國家的核心器件又對華禁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01年世維通的創始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了“光電子技術聯合開發中心”,并在燕郊建設了國內首條鈮酸鋰集成光學器件產業化生產線。
“該項目剛起步的時候,光學角速度傳感器產量少,單靠市場根本養活不了公司,我便積極爭取各級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經過6年的艱苦奮戰,公司才扭虧為盈。”提起創業時艱辛歲月,王功感慨不已。
科技型企業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人員。如何留住專業人才,成為了公司一項重要的工作。為此,王功提出了一套“立體而走心”的人才凝聚計劃。
培育員工的使命感。“我們生產的雖然都是小產品,但要想到它們會被用在國之重器的大系統上。我們每個工序上的小事,都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工作中加入家國情懷,王功的勵志話語讓員工感受到,雖然大家所在的企業不是國家隊,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航天精神早已融入到每個世維通人的血液之中。
加強員工的歸屬感。為了穩定員工,2011年世維通給出購房貼息的政策,鼓勵員工買房,一大批老員工就此安家。為解決外地員工子女入托入學問題,王功爭取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本公司外地員工與當地居民子女有同等的入托入學待遇。這批員工后來都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干。
增加員工的幸福感。在寂靜的燕郊,世維通的業余生活卻是豐富多彩,公司羽毛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的活動熱鬧非凡。王功一直希望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是有“組織的人”,有組織的人才有幸福感,在略顯枯燥的環境中給員工一個“熬得住”的理由。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世維通研制的集成光學器件打破國外的封鎖,實現自主可控,突破了我國光學角速度傳感器發展的瓶頸。2007年國產化的集成光學器件在多款新型裝備定型使用,公司當年扭虧為盈。2008年憑借高性能光電子器件在國家某重大工程上的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舉成為細分行業領跑者。在國家加快高科技行業發展政策的支持下,世維通在這一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王功經常對團隊講,“就算是身在逆境中,也要心有桃花源。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靠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勇氣,堅定地走下去。”
謀篇布局 開拓創新
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思路指引下,世維通起步期實施集中化戰略,專注擁有核心技術的產品,提出要把產品做精做專,把“做中國專業化的光電子器件供應商”作為公司發展的目標。準確的定位讓世維通進入了健康發展階段。
2011年以前,世維通公司生產的集成光學器件的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更是宇航級器件的唯一供應商。“一招鮮也許能吃遍天,但是做企業不能短視,現有市場畢竟有它的局限性。”王功決定調整公司戰略,尋求突破。
“公司通過‘水平多元化’和‘縱向一體化’戰略拓展新興市場。在多元化上,除了生產已站穩腳跟的集成光學器件系列產品外,我們著力開發了探測器、激光器系列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結構。在一體化上,我們抓住國家建設智能化電網和冶金行業要求低碳減排的機會,研制出了全光纖電流傳感器,為公司找到了一片新的藍海。”王功說。
短短幾年,世維通作為一家沒有電力行業背景的民營企業,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拿到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作為“超小衛星用輕質、高可靠、耐輻照光纖陀螺”項目的參與人之一,王功榮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入選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2023年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0Gb/s鈮酸鋰體強度調制器獲得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認定,榮獲2023年北京企業評價協會科技創新獎“創新型企業獎”和“科技創新產品獎”,成功入選2023北京市專精特新百強企業。
建言獻策 履職盡責
自成為政協委員以來,王功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視察、調研活動,關注民生,反映民意,先后被評為三河市政協 “十佳委員”“優秀委員”,兩件提案被評為“十佳提案”。
他的大會發言力求高度,2020年和2021年王功所作的 “促進全市電子信息產業更快發展的建議” 和“大力發展‘硬科技’提升全市創新活力” 兩篇大會發言,均被廊坊市委主要領導批示,并轉發有關部門研閱,其中一篇還被轉化為市政協重點提案。2022年提交的“發展園區經濟,打造全市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大會發言內容分別被刊登在《廊坊日報》和“學習強國”網絡平臺。2023年所作的“聚焦京津,多渠道做好招商引資”的大會發言受到廊坊市政府領導的關注。
他的政協提案注重深度。廊坊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召開前,為撰寫好“大力推進全市軍民融合企業更快發展”的提案,王功走訪了廊坊市市工信局、市軍民融合辦,查閱了北京市、深圳市創新性的軍民融合扶持政策,通過調研廊坊開發區、燕郊高新區、固安縣5家民參軍企業,拿到了第一手資料,找出了“民企參軍”的困惑與困難,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得到了領導的肯定。
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講究溫度。王功總是把那些群眾想反映、苦于不能順暢傳達的意見和建議,原汁原味地反映給上級部門,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當看到20多萬“北漂”迫于生活壓力,每天不得不花三四個小時遠距離通勤,他主動當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代言人,就此提出了“優化進京檢查站設置的建議”,積極為京燕兩地通勤人員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