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氣副詞是表示語氣范疇的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句法位置靈活,表示說話人對命題的主觀態度。本文以左權方言中有特色的幾個語氣副詞“可倒”“管保”“懸乎”“半年”“硬”“好曾曾/好好里”為研究對象,從語義、句法、語用三個方面對其展開分析,力圖展現左權方言語氣副詞的獨特面貌。
【關鍵詞】左權方言;語氣副詞;語義;句法;語用
【中圖分類號】H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9-012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9.037
左權縣處于山西省中部邊緣,太行山西麓,清漳河上游。[1]1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分類,左權方言屬于晉語大包片。
副詞最早在《馬氏文通》中被稱為“狀字”,后來又有很多學者對其下了定義。王力認為“凡詞,僅能表示程度、范圍、時間、可能性、否定作用等,不能單獨地指稱實物、實情或實事者,叫做副詞”[2]18。語氣副詞是副詞中特殊的一類。王力在《中國現代語法》提出何為語氣副詞,認為“凡虛詞,居于品末常在的位置,而又有語氣詞的功用者,叫語氣未品”[2]180。之后張誼生將副詞分為三類,其中一類是評注性副詞,即表示說話人的態度和主觀評價,句中位序也比較靈活。[3]18史金生認為語氣副詞是表示說話者對命題的主觀態度和說話者的情感認識,將語氣副詞分為兩類,一類是知識類,是指說話者對自己所講命題的判斷,其中又包含肯定和推斷;另一類是義務類,表示說話者的個人意志和對說話內容的評價,其又分為指令和意愿。[4]65-66張誼生認為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突出焦點、指明預設、限定指稱。[3]62
本文在現有語氣副詞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左權方言語氣副詞的特點,選取左權方言中使用頻率高、有特色的“可倒”“管保”“懸乎”“半年”“硬”“好曾曾/好好里”六個為研究對象,從語義、句法、語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左權方言語氣副詞的個例分析
(一)可倒
“可倒”為肯定類語氣副詞。該類詞表示說話者對命題實然性的確定。[4]65
1.語義分析
(1)“可倒”意思為“實在、的確”,主要表達對事物具體狀況的判斷,并且這種判斷是肯定性的,是說話者對命題為真的主觀認識。如果從情態角度看,屬于認識情態,表示一件事的可能性,對此事做出判斷,表現說話者的態度和語氣。
①伢做哩可倒好啦。
②咱可沒啦伢會啊,伢可倒會辦事啦。
③這事兒可倒難辦啦。
④你可倒麻煩啦,半大天也沒啦做完這活兒。
上述例句中都是說話者的主觀感受,例①含有褒義的贊賞,此時的語境中說話者暗含羨慕的眼光。但有時句子的言外之意為諷刺,如例②,在前一句的背景下可知這里的說話者在譏諷“伢”,有嘲諷的意思。例③表示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同時也體現了說話人的自我認識,其中說話者的主觀想法是隱藏在句子里,沒有明確的表達,需要聽話者揣摩。例③突出“事難辦”可能是為了告訴聽話者自己費盡周折才做了這件事,并提醒聽話者以后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就別經歷這件事了。例④是表達說話者的不滿情緒,有消極色彩。
(2)“可倒”還有“終歸、到底”的意思。主要指事物或人不管遇到什么狀況,最后依舊如初,常用來稱贊他人。如:
⑤伢孩兒可倒厲害啦啊,甚事也能做了。(到底還是他家孩厲害,什么事也可以完成。)
⑥兀大人可倒好心啦啊,不管會不會被碰瓷,每次都上前幫忙。
“可倒”與“到底、終歸”的不同是:在這樣的語境下,“到底”“終歸”常出現在主語前,是全幅評注副詞,焦點是整個句子。而“可倒”是句中,且述題部分是在發話者意料之中。
(3)“可倒”的意思為“純粹”,表示事情、話語沒有任何依據,發話者對其表示不滿,有責備、埋怨的語氣。如:
⑦伢可倒是瞎說啦,見還沒啦見過哩。
2.句法特征分析
(1)分布位置
“可倒”位于謂語前,對話語內容表示主觀評價。例如:
⑧伢兀人可倒不正經啦。
⑨可倒新麻煩啦。
從中可以看到“可倒”也可以用在否定句中,位置在否定詞前。也可以出現在省略了主語的句子里。
從組合搭配角度來看,“可倒”主要位于形容詞性謂語前。如例⑧。
3.語用特征分析
(1)句類分布
“可倒”主要用于陳述句和感嘆句,如果是對某件事或者某個人的評價,句子的感情色彩偏向嘲諷。如例?帶有譏笑的語氣。
⑩今明這天可倒冷了。
?哈哈!可倒幼稚了!
(2)焦點功能
張誼生根據語氣副詞所在位置的不同分為了全幅評注副詞和半幅評注副詞。[3]50“可倒”主要在句中出現,為半幅評注副詞,對述題進行主觀評價,句子的焦點是述題部分。例?主要傳遞的重點信息是“冷”。
(二)管保
“管保”屬于推斷類語氣副詞。該類詞是對命題的真實性進行推測估量。[4]66
1.語義分析
“管保”表示說話者大體上認為某事或某人怎么樣,是說話者的一種推測和估計,有比較大的把握,意為估計、可能。
?兀家人去哪啦?——伢管保去外頭旅游啦。
?這事管保能成,放心哇。
?快遞回來管保到了明天了。
?這一大袋袋,管保能有七八斤山藥蛋哇。
“管保”可用來推測事件的狀況、估計時間和數量。例?說話者對已經發生的事“那家人不在家”的原因進行推測,認為“去旅游了”,說話者這么認為,可能是因為曾經聽那家人說過最近要去旅游或者從其他人口中了解到那家人將要去旅游。例?猜測事件的結果,“可以成功”,透露著一點點自信,這樣表述仍是有說話者的理由。
2.句法特征分析
(1)分布位置
“管保”能位于主語前,作句首狀語,也可以在謂語前。如“管保他去地啦”“如果硬拉上他上山,他管保也去哩。”同一句子中,“管保”位置的變動影響著語義焦點、語義強度和語義轄域。[5]例如:
伢管保去他姥姥家了。
管保伢去他姥姥家了。
這兩個都是表示說話者的推斷,但有許多不同點。第一句是主謂結構,“管保”的轄域和焦點是謂語,即“去他姥姥家了。”,第二句“管保”放在主語前,修飾后面整個句子,成為“伢去他姥姥家了。”
(2)組合搭配
第一,“管保”與能愿動詞連用。左權方言語氣副詞“管保”不和“要”連用,有與“愿意、敢”連用的。如:
?管保愿意跟伢兀家小哩。
?管保敢一人去山上。
第二,“管保”修飾數量短語、時間短語,如例??。
第三,“管保”常出現在動詞性結構之前,如例?。
3.語用特征分析
(1)句類分布
“管保”常用于陳述句,如例?。陳述句的語用目的是向聽話人傳達信息、對已知命題進行評論或判斷,表達內容與事情的真假有關,具有真值性。[5]“管保”主要表達說話者對某件事的猜測,與陳述句的目的相協調,故多在陳述句中使用。除此之外,疑問句中也有使用,比如“他們管保能來吧?”感嘆句中一般不出現。
(2)焦點功能
“管保”有一定的表述功能,表示說話者的疑惑。如:晚期能下嘍雨哇——管保哇。表現了說話者對“天下雨”的猜測。此外具有凸顯焦點的功能,傳遞給說話者新的信息。如例?說話者主要傳遞的信息是“明天”。《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中“管保”為動詞,表示某件事有把握,類似于“保證”。[6]241這與左權方言“管保”是截然不同的。
?我管保他會讓你留下。
?伢管保讓你在這吃飯哩。
例?意思是“我保證他會讓你留在”,是說話者對事實的擔保。例?表示的是說話者對“讓你在這吃飯”的推測。
(三)懸乎
1.語義分析
左權方言“懸乎”是表示揣測推斷性的語氣副詞,表示即將達到某種程度,但事實上沒有到達,帶有可惜或慶幸的語氣,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差一點兒”。例如:
?懸乎伢家小孩把你書撕嘍。
?伢孩這回考試考嘍99分,懸乎滿分啊。
?明日早點起啊,今明懸乎遲嘍。
以上三個例句中的“懸乎”都可以替換成“差一點”。例?表示書差點被撕,幸好還在,體現了說話者的僥幸心情。例?為差一點就滿分了,表達了說話者的遺憾、惋惜。例?同理,不僅表達了說話者的慶幸,而且還有提醒、告誡發話者的作用,“明天要早一點。”
2.句法特征分析
“懸乎”常出現在主語前修飾整個句子,如例?。也在謂語前作狀語,使用時常形成“懸乎 VP”的句式,下面對此句式的結構組合進行分析說明。
(1)肯定式“懸乎+VP”
肯定句中“懸乎”后面的謂詞性成分不能是單音節,比如:“懸乎哭”“懸乎走”“懸乎買”等是不成立的,需要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些附加成分,比如狀語、補語、賓語等。[11]如:“懸乎哭起來”“懸乎走嘍”“懸乎買上嘍”等。
(2)否定式“懸乎+沒+VP”
否定式與肯定式基本相同,但仍存在細微差別。單音節動詞可以單獨使用,不需要加其他的附加成分,如:
?你倒上來車上啦,俺懸乎沒上。
?聽伢們說伢蘋果可便宜哩,俺懸乎沒買。
3.語用分析
“懸乎”在陳述句、感嘆句中出現。其突出焦點功能因所在位置不同,重點也不同。如:
?懸乎你跌倒了。
?你懸乎跌倒。
?哎呀,你懸乎跌倒嘍!
由于“懸乎”的位置不同,例?主要是強調“你”即“誰”,例?則是強調動作“跌倒”,即“怎么了”。所以“懸乎”位置的變動影響焦點部分。
(四)半年
“半年”屬于評價類語氣副詞。該類詞表示的是對已知事實的價值、特點等的評價,而不是對真實性的承諾。[4]67
1.語義分析
“半年”在左權方言中表示發現了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有出乎意料、恍然大悟的意義,加深了驚訝的語氣,類似于“原來”。如:半年是你搞的鬼,怪不得我沒啦找見那雙鞋。
2.句法特征
(1)分布位置
“半年”可以出現在主語前,也可以出現在謂語前。例如:
?半年都三點了,怪不得這么餓呢。(原來已經三點了,難怪會餓。)
?半年你會作魚香肉絲啊。(我還以為你不會做這道菜,原來你會!)
(2)句法搭配
首先,“半年”可位于動詞短語之前,常與“是”連用,進一步強調了突然醒悟。
?半年是跑啦,兀還說引上他去找他家里頭大人哩。
其次,“半年”可加形容詞性短語,形容詞前面多出現“這[t??53]”。
?你半年這胖哩啊,趕緊準備減肥哇。
?你半年這厲害哩,考試得了第一名。
3.語用分析
(1)句類分布
“半年”可以位于陳述句、感嘆句和疑問句。
?我還準備問你一問題來,半年你還比我差哩。
?我還說是誰在那賣東西呢,半年是你啊!
?半年你還沒啦熱好車哩,兀你這么早叫我出來做甚呀?
(2)突出焦點
焦點是說話者最想讓聽話者注意的地方。“半年”在句中有對比功能,與句外背景形成對比。
?半年他長這,兀還以為是帥氣的小伙呢。
?半年伢孩們還甚也不知道哩。
例?強調的焦點是“他長這”,與句外的顯性背景“帥氣的小伙”形成鮮明對比;例?焦點是“孩們甚也不知道”,只有這一個句子,所以這里有一個隱性的句外背景“孩們什么都知道”,兩個構成對比。
(3)預設
?半年他在那里胡說,讓咱們同情。
他在胡說八道,以此博取我們的同情心。
?見伢在那兒搞了半天價,半年兀人沒啦買那件衣服。
你在那里搞價,沒買那件衣服?
例?中第一個句子的“半年”觸發了這樣的預設:發話人以為對方是真誠的講述,結果與現實情況相反。而第二句只是簡單陳述說明“他胡說”這個情況。例?中第一個句子預設是說話者認為那個人買了衣服,事實是沒買,有驚訝的語氣。第二個句子是有疑問語調的疑問句。
(五)硬
“硬”屬于意志類語氣副詞。這類詞表示說話者或施事的一種意志,體現在規定、禁止、愿望。[4]66
1.語義分析
“硬”在左權方言中作為語氣副詞,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偏偏、非得、就要”,第二個是表示很艱難地完成了某件事,常帶有稱贊的語氣。
?咱說不要讓伢去哇,你硬讓伢去,這下可好了哇。
?兀家孩腿腳不方便,就兀還硬是去了學校,不想落下課。
例?“硬”是第一個意思,表示不管怎么樣,都要去做某件事,有強烈的主觀意愿。例?中“硬”為第二個意思,指完成了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在使用過程中常組合成“硬是”“硬是要”,進一步加強語氣。
普通話中也有“硬”,主要表示說話人堅決、執拗的態度,或者是強制做某事。但是除此之外“硬”在一定條件下還是“反預期標記”[7]。左權方言中沒有“反預期標記”。
?他硬不去買東西。
?他硬被拉去買東西。
?老師問我問題,那會硬沒答上。
例?體現了他執拗的態度“就是不去買東西”例?表示“他”是被別人強制性帶走的。例?中“硬”是用來說明該動作行為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它的語義是“表示一個陳述在某種方式上與說話者認為在特定語境中屬于常規的情況相偏離。”[8]
2.句法特征
從分布位置上看,“硬”只能位于謂語前作狀語,對述題部分進行主觀評價。其主要修飾動詞短語,表示“偏要”義的還可以修飾單個動詞,常在“硬”的后面加助動詞“要”。此外,“硬”可以出現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在否定句中常與“不”連用,但是作為第二個意思的“硬”只用于肯定句中。如:
?他硬要喝。
?兀家孩硬是不去。
?兩個人的家務,他硬是一個人完成了。
3.語用特征
(1)句類分布
“硬”在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都可以使用。
?他硬要吃雪糕,沒辦法。
?你不讓他玩,他硬是不聽。你不讓他玩,他就不聽!
?一會咱們拾跟上去耍,你怎呢硬要一人去?一會一起去,你非要一個人去馬?
(2)突出焦點
“硬”具有突出焦點的功能,因為“硬”在謂語前,所以述題部分就是整個句子要突出的焦點。另外“硬”有觸發預設的功能,表“偏偏”義的“硬”的預設是客觀情況與主觀行為不同,第二個意義的“硬”的預設是做這件事的困難程度比較大。如:
他硬是要選理科。
他要選理科。
他硬是把這盤辣椒吃完了。
他把這盤辣椒吃完了。
例 的焦點是“選理科”,預設是他的父母不讓他選理科,而主觀行為是就要選理科。假如去掉“硬是”,明顯沒有這種預設,只是單純表現“他”的意愿,至于是否有人反對是不確定的。例 的焦點是“把這盤辣椒吃完”,預設是吃完這盤辣椒對他來說是你叫困難的,如果去掉的話則只是簡單的陳述事實,他把辣椒吃完了。
(六)好曾曾/好好里
“好曾曾/好好里”為情感類語氣副詞。這類詞表示說話人對說話內容的情感,可分為疑問和感嘆。[4]67
1.語義分析
(1)左權方言“好曾曾”表示某件事或某個行為動作突然發生了,說話者是驚訝、感到莫名奇妙,在一定的語境下可以理解為“好端端”。
兀家孩好曾曾怎呢去嘍內蒙啦。
這路燈怎呢好曾曾不著了。
例 說話者認為“去內蒙”這件事情比較奇怪,沒有任何征兆就發生了。例 同理,對“路燈不亮”感到莫名其妙,沒有原因可尋。
(2)左權方言“好曾曾”不僅可以作語氣副詞,還可以作形容詞,形容某個東西是完好的。
這衣裳還好曾曾里,扔嘍怎甚。
這蘋果還好曾曾里,吃哇。
例 “好曾曾”用來形容“衣服還可以穿”“蘋果還可以吃”,不是客觀評價,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一般與聽話者的觀點相反。
2.句法特征
“好曾曾”可以作句首狀語,放在主語前,也可以在謂語前。常和“怎呢”連用。如:
你怎呢好曾曾叫我喝酒哩。
好曾曾你來這怎甚哩。
3.語用特征
“好曾曾”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其具有突出焦點的功能,述題部分是說話者向聽話者表達的重要信息,有疑問和勸說的語氣。
伢曾曾就生病啦。
你好曾曾怎呢走呀。(你怎么走呀呢?)
二、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語義、句法、語用三個角度對左權方言中使用頻率高的語氣副詞進行了簡單描寫。左權方言語氣副詞各具特色,使用范圍較廣,體現了左權方言獨特的語言面貌。
參考文獻:
[1]王希哲.左權方言志[M].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1.
[2]王力.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3]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0.
[4]史金生.現代漢語副詞連用順序和同序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張大雁.現代漢語或然類語氣副詞比較研究[D].華僑大學,2017.
[6]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7]李芳.現代漢語副詞“可”和“可是”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7.
[8]陸方喆.反預期標記的性質、特征及分類[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12(06):53-59.
[9]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1]唐芝.“差一點 VP”句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12.
作者簡介:
郭凱麗,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