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骨文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代漢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來源,蘊含深厚的傳統氣韻。甲骨文化的傳承與藝術弘揚至關重要,書法文字作為中華文化的基因,具有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通過對甲骨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精髓,為我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貢獻。
【關鍵詞】文化傳承;時代價值;文化載體;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K8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32-010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2.033
一、甲骨文化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一)甲骨文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
甲骨文作為中國文字文化的源頭,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和深厚的歷史內涵。甲骨文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其字形古樸簡練,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和美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于文字的向往和審美追求。甲骨文的結體整齊劃一,筆畫線條流暢有力,顯示出古代書寫者的工整和功力。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不僅有助于了解古代社會的政治、宗教、風俗等方面,還可以揭示先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狀況。甲骨文中記錄了古代人們的祭祀儀式、戰爭征討、宗族動態等各種重要信息,為后人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甲骨文還代表了當時文字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反映了中國文字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精深。通過對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歷程,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歷史情感。
(二)甲骨文在新時代的文化活力與傳承
新媒體時代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這為甲骨文的研究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首先,數字化技術可以助力甲骨文的多元化應用,提高其保存和傳播的效率和可靠性。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將甲骨文的內容進行高清掃描、虛擬展示,使更多人能夠輕松獲取和學習甲骨文的知識。其次,數字化時代的網絡和移動設備為甲骨文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和手機應用了解甲骨文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促進其重視甲骨文的藝術價值并進行傳承與發展,對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繁榮至關重要。甲骨文書法藝術體現了時代美,其字形美、結體美等特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借鑒與弘揚甲骨文書法藝術,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入新的活力。
二、甲骨文書法藝術的美學特征與文化魅力
(一)“橫豎撇捺有乾坤”甲骨文的書法魅力
甲骨文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字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其美學特點主要體現在字形美和結體美兩個方面。首先,甲骨文書法藝術的字形美表現在字形的簡潔和線條的流暢上。甲骨文的文字筆畫簡潔明了,每個字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字形的設計充滿了藝術美感。這種簡潔的字形設計,不僅使得文字更具辨識度,也增加了書法作品的美感。其次,甲骨文書法藝術的結體美體現在字體的組合和排列上。甲骨文的字體結體緊湊,整體排列有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每個字體的組合都經過精心設計,使得整體書法作品在視覺上更加和諧統一,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總體來說,甲骨文書法藝術具有獨特的字形美和結體美,這種美學特點不僅體現了甲骨文在藝術上的獨特魅力,也為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藝術價值。在數字化時代,通過借鑒和弘揚甲骨文書法藝術,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做出貢獻。
(二)甲骨文化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價值
甲骨文的文字形態古樸粗獷,線條簡潔流暢,字體工整規范,整體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古代文字的書法藝術不僅展現了古人的審美情趣和智慧,更反映出古代文化的繁榮和成就。甲骨文中的字形美和結體美,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獨特審美觀念和書法技藝,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呈現了古文字發展的溯源和文脈。通過甲骨文的研究和傳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對國家文化自信的認同感,激發民族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
三、甲骨文的民族精神與文化觀念
(一)甲骨文化是精神載體
甲骨文(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甲骨文所記錄的政治、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中,可以看到古代中國人民的團結、勇敢和智慧。這種民族精神的展現不僅體現在甲骨文的文字本身,更體現在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甲骨文所記錄的古代女性生活等內容,也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對女性的尊重和崇敬。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古代女性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現出中國古代社會的女性文化和家族觀念。這種對女性的尊重和重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家庭觀念,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人文精神和人倫道德的尊重和弘揚。因此,甲骨文不僅僅是一種古代文字形式,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和傳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二)甲骨文中的民族精神與傳承
在甲骨文中,有許多文字可以體現當時人們的生活,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體現了獨特的文化印記,這是其他國家、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古代有種名“鉞”的兵器,“鉞”被稱為王權的象征,但這種兵器作為近戰兵器實用性較弱,被稱為禮兵器。甲骨文中的“王”字就來源于此,其形似斧鉞。在許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商周時期的君王將鉞賜予大臣或者諸侯,以此象征授予其征伐大權,授予其生殺予奪的權力,這反映了對傳承已久的某種制度的繼承。所以,在甲骨文中的“王”最早是指代持有斧鉞之人,代表著擁有軍事統帥權的首領,之后逐漸轉變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這也是在甲骨文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這樣意味著甲骨文在古時的作用,它是商朝時期史官刻在龜甲上,專門給王占卜的文字。在甲骨文中這樣的文字不計其數,從一個“王”字就可知一段民族歷史傳承,就可知一個王朝縮影。這也是甲骨文獨特的民族傳承性,通過甲骨文窺視歷史,獲得傳承。
(三)甲骨文對后世文字的影響與歷史研究作用
甲骨文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成熟漢字形式,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同時對后來的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書到隸書、楷書、草書或是行書,文字在一步一步地改變,逐漸簡化的同時,逐漸藝術化,將文字變得更加便于書寫、觀賞。但這些都離不開文字之初,才讓如今的中國文字發展到如此的形態,這也是同其他外國文字不同的地方,是中國文字的獨特之處。文字的演變與時代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文字之所以演變,是因為人們需要它有所改變,以此來應對生活的需求。文字的核心是交流、記錄、傳遞信息,文字的發展過程便體現出這一特點,人們追求速度,所以會產生草書,這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也是時代的需求,是文字發展的必經之路。甲骨文具有象形性,這意味著甲骨文將文字的組成部分元素化,之后不論是金文、篆書、隸書還是楷書等,都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影子,其中某些部分只是稍微變換了一些形態,將這些元素融合、重組。
不論處在哪個時代,研究歷史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歷史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以前人們生活的好奇,還能了解以前的制度、社會環境,分析其中蘊含的深刻社會意義,以此來避免古人所犯的一些錯誤或是借鑒古人的正確之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甲骨文作為一種象形文字,作為迄今已知最早的成熟漢字形式,其中所講述的歷史有許多,一個甲骨文就是對一個事物的具象化。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簡牘實物是在戰國時期,是戰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但是在商朝時就有甲骨文形似竹簡,就是“冊”字,其中的豎線長短不一,這三到五根豎線代表著“冊”是由許許多多的竹子編在一起形成竹簡的意思,也就是說明在商朝時期就已經有了簡牘。從甲骨文本身的表現方式,也就是刻在龜甲與獸骨上這一特點,讓甲骨文得以保存至今,現在對甲骨文的研究可以發現,商朝貴族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都是求神問卜,這也讓甲骨上的卜辭成為研究商朝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商朝時期,皇室在處理大小事務都要提前使用甲骨占卜,事后再將所問之事刻在甲骨之上。人們通過這些卜辭對歷史的發展和變遷帶來了一定啟示作用。
四、甲骨文的形象美學與文化意義
(一)甲骨文中的形象故事
甲骨文是一種象形文字,也就是將一個文字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每一種簡筆畫的呈現都有著對應的特殊含義,但是現如今還有許多甲骨文不能被辨別,抑或是兩種極其形似的甲骨文找不到對應的現代漢字。但有些文字其實是記錄了當時的一個事件,例如“車”字,但是有些字長得像“車”,卻又不是“車”。有一篇卜辭同時記錄了這兩個字,卜辭中記載商王和臣子去獵犀牛的時候,某臣子的車子呈現了車輪中間橫軸斷裂的樣子,而王的車呈現翻轉的樣子,前者代表事故后損毀的車,后者代表傾覆的車,這兩個變形的“車”字生動地展現了當時車子的慘狀,這也是甲骨文獨有的文字魅力所在。甲骨文通過象形的表達,講述出其中的故事并傳遞出它的形象美學,讓文字更具美感,讓文字與繪畫有了異曲同工之處。
(二)甲骨文的細節之美
在甲骨文中除了本意相似的字的外形相似之外,還有許多字外形雖像,但是含義卻是截然不同的。區分兩個相近的字,則需要從細節出發,觀察兩個甲骨文細微之處的不同。甲骨文的“犬”和“豕”正是如此,二者都是四肢著地的生物,所以在甲骨文的象形表達中十分相似,但是這兩個相似的文字在一些細微之處有所不同。“犬”字呈現的形象張著嘴,弓著背,翹著尾巴,一副活靈活現的樣子,而“豕”的意思是豬,呈現的形象張著嘴,垂著尾巴。兩個文字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的“尾巴處”,通過與現實中兩種生物的對比,體現出甲骨文對于細節的把控有其獨特之處,將文字的形象之美生動地表現出來,以此凸顯出甲骨文的細節之美。
(三)甲骨文的意義之美
有一些東西,不是物體,不能具象化,但甲骨文運用這個字所擁有的意義來表達,讓文字不只是物的形象,還可以是對一個事情的形象體現。
通過意義來表達的甲骨文有許多,例如,“禮”字并非是一個具體的物件,而是一個極其抽象的字,但在商朝時期,“禮”是一種行為。甲骨文下面部分形似禮器,上面部分形似兩個玉,就像一個禮器中放著兩個貴重的玉用以祭神,古人認為玉是最珍貴的東西,因此將兩塊玉放入禮器中進行祭祀。甲骨文的“禮”字就是表示進行儀禮、祭神、求福,有著它獨有的意義內涵,體現商朝當時的禮儀文化、鬼神信仰,以此來反映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春”字就是其中之一,在甲骨文的“春”中左側有太陽、有草,右側有形似嫩芽破土而出的樣子。而這嫩芽破土而出表示的字是“屯”,“屯”字在《說文解字》中說:“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意思是“屯”字像草木剛開始生長一樣艱難。春天在古時人們的印象中,有著推動萬物生長的力量,是生命力的象征。甲骨文中的“春”通過元素的結合,僅憑借單獨的一個字就將“春”的本質內涵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這種通過人們印象表現出來的甲骨文,有一種詩意,這也是古人通過甲骨文傳遞給世人的意義之美。
五、當代的甲骨文的媒介作用與文化傳播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傳播已經變得十分便捷,甲骨文化也能夠借助新的傳播途徑與手段,獲得更大范圍的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文字之美、傳統文化之美。新媒體時代下甲骨文被更多人學習了解,讓它不再是一種冷門的文化。更多的人從中了解到每個文字的內涵,每個字背后的歷史故事,了解古人的思想。古人通過甲骨文將事物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讓文字不枯燥乏味,也正因如此讓現在許許多多的人對甲骨文產生興趣,并投身于對甲骨文化的研究當中。現在學習研究甲骨文化的人越來越多,這與現在的時代是密不可分的,現在是傳播信息十分迅速的一個時代,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傳播信息,當有人將甲骨文的講解研究傳播到網絡上時,新媒體時代下的甲骨文熱潮就已經開始了。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傳統文化有著極大的熱情,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而甲骨文化在這種思想下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這讓甲骨文的傳播范圍變得更加廣泛,讓甲骨文化變得不再陌生,讓更多的人知曉神秘面紗后的甲骨文,這對甲骨文的破譯研究、文脈傳承有著重要影響(推進作用)。在很久之前,人們提到甲骨文能做什么,答案必定是非常統一的。甲骨文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人們只是對它進行學習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歷史,并沒有一些實際上的運用。但是現在在許多地方都有甲骨文的影子,例如,在一些運動賽事的宣傳中,已經出現了甲骨文的影子,早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體育圖標,就融合了中國篆刻藝術和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特點,這讓體育圖標在文字的基礎下變得生動,與運動會的主題相呼應。再到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宣傳,將甲骨文動態化,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亞運會的運動賽事。以甲骨文“人”出發,將“人”放置到其他的甲骨文中,與“阜”結合形成攀巖,與“顛”字形成了跳水。正是新媒體時代下甲骨文的運用,讓圖案不再是能生動傳遞動態信息的唯一媒介,使甲骨文在多形式的文化傳播形式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六、結語
甲骨文作為中華文化,所具有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文字在變化,但不論是哪一種文字,它的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它們是一個民族的根。通過對甲骨文的探索,可以窺視到當時那個擁有著信仰的時代,這就是曾經最真實的樣子,甲骨文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它是一個時代的映照。新媒體時代下,甲骨文的傳播范圍變得更為廣泛,形式更加多樣,也具備了新的生命力。通過新技術手段,將已經破譯的甲骨文讓更多人認識并體會其本身的生動性,甚至讓甲骨文呈現動態化,不再局限于圖案形式,可以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的精髓,為我國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秦曉航.融媒體時代甲骨文文化傳承與弘揚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5):69-71.
[2]周晶晶,栗青生,吳青,龍小丫.基于融媒體傳播的甲骨文可視化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0,6(11):44-48+79.
[3]朱彥民.從甲骨文說到中國文化自信[J].殷都學刊, 2018,39(03):23-34.
[4]丁國棟,崔含.甲骨文融入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邏輯理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27):33-36.
[5]高蕾.對國內博物館甲骨文陳列展示的研究[J].東方收藏,2024,(02):62-64.
[6]焦麗,孟昕.甲骨文字構造的認知轉喻理據及其折射出的哲學理念[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29):31-34.
作者簡介:
柴雨婷,青島黃海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葉輝,通訊作者,青島黃海學院,講師,博士在讀,系主任,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林含之,青島黃海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