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頭痛,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搏動性中重度頭痛,患者常伴有惡心或嘔吐、畏光及畏聲等癥狀,部分患者可有視覺、感覺、語言、運動、腦干功能障礙等先兆癥狀。偏頭痛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發作的腦功能障礙,會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失、生活質量下降,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負面影響。
偏頭痛的診斷比較復雜,患者需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如果一個人經常受偏頭痛困擾,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給醫生提供更加詳細的病史資料。一般可以記錄偏頭痛的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強度、性質、部位、伴發癥狀,以及有無誘發因素、加重或緩解的因素、應用的藥物和藥效等。
雖然偏頭痛目前無法根治,但是可以有效控制。規范治療、科學用藥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減輕疼痛的程度,縮短發作持續的時間,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
偏頭痛用藥誤區
誤區一 偏頭痛發作時能忍則忍無須用藥
偏頭痛的藥物治療很關鍵,患者在偏頭痛發作1小時內服用急性止痛藥物,效果更好。及時用藥可以快速止痛、恢復功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建議患者在偏頭痛急性發作時盡快服用藥物。
誤區二 隨便吃點止痛藥就行了
偏頭痛急性期的治療藥物不能亂用。一般要根據患者偏頭痛的程度、伴隨的癥狀、既往用藥情況和個人身體狀況,結合階梯治療或分層治療原則選用藥物。
階梯治療是指首先給予患者足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有布洛芬緩釋片、雙氯芬酸、萘普生及阿司匹林)等非特異性藥物。若藥物療效不佳,則升級為曲普坦類和其他偏頭痛特異性藥物。
分層治療是指當患者偏頭痛較輕時,可服用非甾體抗炎藥,1小時后若觀察療效欠佳,可加用曲普坦類藥物;當患者為中度或重度偏頭痛時,應盡早足量服用曲普坦類藥物,1小時后若觀察療效欠佳,可加用非甾體抗炎藥。有先兆的偏頭痛患者,可以在先兆開始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在偏頭痛開始時服用曲普坦類藥物。
預防性用藥
患者通過服用預防性藥物,可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減輕偏頭痛的程度、縮短偏頭痛持續的時間,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但不是所有偏頭痛患者都需要預防性治療,以下情況是啟動預防性治療的指征:避免誘因并使用急性治療藥物后,偏頭痛發作仍明顯影響生活質量的;急性藥物治療失敗或不耐受,存在藥物過度使用或禁忌證的;偏頭痛發作過于頻繁的;特殊類型的偏頭痛,包括偏癱型偏頭痛、腦干先兆型偏頭痛、先兆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的偏頭痛、偏頭痛性腦梗死、偏頭痛發作時間持續超過72小時等。
預防性治療可選用的藥物有很多,一般包括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抗癲癇藥(如丙戊酸鹽、托吡酯、左乙拉西坦)、鈣通道阻滯劑(如氟桂利嗪)、抗抑郁癥藥(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
具體如何選擇藥物,要根據偏頭痛的類型和患者的身體狀況、合并用藥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除了積極避免偏頭痛誘因,中藥治療、針刺治療、神經調控治療、行為療法等均被證明可以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溫馨提示
偏頭痛患者的預防性用藥,需要在足夠治療劑量的條件下使用6~8周才能評估療效。達到滿意的療效后,治療至少要堅持6個月,慢性偏頭痛或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患者需要堅持治療12個月以上,然后才能逐漸減停藥物,同時要監測頭痛頻率。偏頭痛的預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藥。
用藥注意事項
偏頭痛患者急性期治療常用對乙酰氨基酚和非甾體抗炎藥,用藥時需要考慮患者有無消化系統癥狀。這兩種藥物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惡心、腹瀉、便秘、頭暈、乏力和腎臟損害等。雖然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高,但患者還是要在服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服藥前最好通過抽血化驗,了解自己的肝腎功能狀態,謹防藥物加重肝腎損害程度。
急性期治療的特異性藥物常用曲普坦類藥物,但有三四成的偏頭痛患者反映該類藥物療效不佳或無法耐受。這種現象在女性、嚴重頭痛、有先兆發作、畏光畏聲、惡心和共患抑郁癥的人群中更常見。這時,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增加藥物劑量,或是換用另一種曲普坦類藥物,或是聯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
某些復方止痛藥中含有咖啡因,可能會增加藥物過度使用、成癮及發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的風險。巴比妥類鎮靜藥物雖然可以緩解頭痛,但鎮靜劑可能有成癮性,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纱?、曲馬多、嗎啡等阿片類鎮痛藥物也有成癮性,可能加劇惡心癥狀,增加發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的風險,甚至誘發對其他藥物的耐藥性,故不推薦。
溫馨提示
大家要關注偏頭痛急性期藥物的使用頻率,每周最好不超過1次,否則容易導致患者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的發生。也就是說,急性期止痛藥吃多了,不僅會導致頭痛,還會造成偏頭痛的慢性化,增加后續治療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