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已成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政策選項。目前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從量上和質上都具備可行性,針對我國現階段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結構不均等問題,本文立足我國實際,提出健全政策法規、改革退休制度、開展老年教育、凝聚社會合力等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對策建議。
一、引言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快速增長,逐步高度老化是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發展趨勢,這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全方位影響。老年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將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必要支撐。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是指將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老年群體所具備的智力、技能、經驗等優勢和資源潛能進行充分發掘和合理使用,并轉化發展為有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資源的過程。立足我國國情,充分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是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選擇。同時,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也會給全世界提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經驗”。
二、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出生率的降低,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社會撫養比上升,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將導致家庭和社會養老負擔的加重,以及勞動力短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與國家現代化建設、人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增加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
從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角度看,老年人在工作經驗、技能和社會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可彌補人力資源市場的結構性短缺,通過合理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將會從勞動力數量、人力資本、儲蓄率、資本回報率等方面創造“老年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緩解勞動力市場壓力。同時,通過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還可以促進經濟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發展,為經濟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老年人自身健康和發展角度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為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老年人可通過發揮技能、經驗、文化等方面的優勢,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為個人養老儲備更充分的物質基礎,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這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成就感與幸福感。同時,通過參與工作或社會活動幫助老年人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和學習,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延緩衰老速度,助力“積極老齡化”。
(二)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可行性
從量上看,我國老年人力資源豐富。我國低齡老年人口總量可觀,根據《2022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69歲低齡老年人占老年人總數的55.83%。老齡化既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結果,也是預期壽命以及健康壽命延長的結果。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將保持增長態勢,達到長壽且健康的生活狀態,為進一步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2020年的77.93歲提高至2021年的78.2歲。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5年我國有望實現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的目標。因此,我國存在大量低齡老年人、健康老年人,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質上看,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潛力大。一方面,我國老年人總體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為13.9%,比2010年提高了5.0個百分點。得益于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普及,新一代老年人進入退休階段后,整體擁有更高的學歷、更專業的經驗和更全面的技能,人力資本含量提升,為進一步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尤其是低齡老年人具備較好的身體條件,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經驗豐富,開發成本較低,社會資源廣泛,在性格和心智方面較為成熟沉穩,流動性較小。此外,大多數老年勞動力具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
三、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
一方面,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率低。伴隨老年人口總量的快速增長,老年人口就業比率總體呈下降趨勢。通過整理測算人口普查數據,我國2000年、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就業比率分別為32.99%、30.25%、22.64%,大量老年人力資源未充分開發。同時,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維度淡薄,就業老年人主要分布在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或志愿服務,從事需要較高技術含量或專業性強的行業的人口占比低,未充分將老年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
另一方面,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結構不均。根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測算顯示,老年人就業存在明顯城鄉差距,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就業率均高于城市,這與農村老年人從事農業生產比例高相關。同時,城鄉就業老年人口的職業分布也明顯不同,農村老年人大多集中在第一產業,城鎮老年人則較多從事服務相關行業,如社會生產服務、生活服務,這與城鄉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生活環境、經濟水平相關。
(二)原因分析
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不充分、不均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政策規劃和法律法規缺位。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體制缺乏統一規劃。老年人管理服務工作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及各單位老干部工作機構,工作力量分散、服務側重不同,這導致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沒有建立有效的工作體制機制。這種各自為政、自找門路的無序狀態,缺少統籌協調,影響了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效率和效果。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對于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法律和政策支持仍顯不足。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專門針對老年人就業權的法律法規體系,老年人再就業和權益保護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如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繳納等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和保障措施。這導致老年人社會參與渠道不通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再就業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其參與經濟社會生活過程中面臨的風險。現有關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規定多為方向性引導,實施性欠佳,因此導致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針對老年人就業的勞動力市場不完善。一是老年人就業機會不足。由于年齡、健康狀況、技能跟進程度及社會觀念的影響,老年人在就業市場上往往處于劣勢地位。一些用人單位對老年人的能力和適應性存在疑慮,甚至存在年齡歧視等問題,導致老年人就業機會有限;二是就業培訓和信息服務缺失。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新月異的職業要求,老年人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相對有限,缺乏必要的就業培訓和信息服務支持,導致其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崗位要求,造成老年人力資源被忽視、被閑置;三是目前我國老年市場培育和發展嚴重不足,對如何科學、系統、規范開發適合老年人參與的勞動力市場缺乏規劃和建設,尚未形成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的有效平臺和規范服務,這就使得老年人難以有效匹配崗位需求,進一步加劇了就業難度。
四、我國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政策法規,構建年齡包容的政策環境
首先,我國應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在政策謀劃時應堅持系統謀劃、以人為本、科學適度、有效管理的理念,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征分層分類設計,并細化為有效的、系統的激勵機制和實施方案,以滿足老年人多樣性需求。
其次,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需通過法律法規來保障老年人就業的合法權益,通過政策導向提高社會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認可和支持。國家應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和完善,在勞動法規中增加適合老年人再就業的相關規定,建立老年人仲裁制度,將保護老年人的勞動權益、促進老年人就業和社會參與等更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確保老年人社會參與有法可依。
最后,應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如禁止就業年齡歧視,對就業歧視給予相應處罰措施;應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提供適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工作崗位;可以通過提供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老年人就業,對于促進老年人就業方面表現突出的企業,可給予一定的榮譽和獎勵。
(二)改革退休制度,探索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
中國當前退休年齡較低且采用強制性退休年齡規定,限制了老年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國家應盡快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使勞動者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齡上下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退休年齡,從而使部分有意愿繼續工作的低齡老年人繼續留在工作崗位或是尋找新工作,達到最大限度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的目的,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為有序、有效推進延遲退休,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一方面,可通過提高延遲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和福利保障,在社保繳費、稅收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低齡老年人留在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應從需求側提高用人單位提高招錄老年勞動力的積極性,政府可通過工資補貼、稅收和社保優惠等措施進行有效激勵。
(三)發展老年教育,促進老年人力資本提升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目標的重要因素和推進路徑。國家應進一步加強終身學習體系建設,通過職業培訓和老年教育,增強老年階段的就業能力,持續推進老年人力資本的提升和積累。應豐富老年培訓渠道,可考慮出臺老年人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計劃,加強老年勞動技能培訓,根據老年人的工作經驗、認知體系、知識層次、身體素質等因素對其進行專門的指導和培訓,不斷完善老年人的知識、技能體系,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資源潛力,使有社會參與意愿的老年人能夠通過培訓增強再就業能力。
要加強老年教育,增加老年教育服務供給,加強老年教育資源建設。可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來拓展老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將老年大學作為老年人力資源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推動老年大學在學習資源、平臺建設、師資隊伍、課程設計等方面為老年人創造繼續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線上線下聯合,擴大多樣化課程供給。
(四)多元合力,探索多樣化開發途徑
人力資源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政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社區等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構建年齡友好型社會環境,拓展形式多樣的老年人社會參與途徑,推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有序、高效運行。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類民間組織尤其是老年民間組織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中的自助作用,激發其活力。一是充分利用各級老齡協會、各類老年人俱樂部等組織的紐帶作用,促進老年群體內部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互助共進的良好氛圍;二是各類老年退休者協會應積極倡導并開展各類公益性活動,發揮老年人的專業特長和豐富經驗,為社會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三是重視社區學習共同體、社區睦鄰點等組織的作用。通過宣傳發動、組織與扶持,深入挖掘社區內的老年人才資源,鼓勵居民自發組建睦鄰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和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要構建合適、有效的老年人就業渠道,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才信息庫、老年人才市場,及時有效地實現老年人與用人單位就業供需平衡和精準匹配,以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創設完善的就業環境,拓寬老年人的就業途徑,在返聘、受聘、打零工的基礎上,提升老年人自主創業,推行靈活彈性就業機制,把繼續就業的決定權交給老年人。政府、社會、企業和各類機構應協調配合,完善老年人志愿服務、社會服務的相關制度和支持體系,鼓勵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社會服務等多樣化的社會活動,助力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作者單位:國家開放大學)
作者簡介:韓璐,1997年出生,女,河北邯鄲人,漢族,中央財經大學2019級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國家開放大學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