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九個以”的實踐要求中收尾的一條,是“怎樣推進自我革命”這一重大問題的答案之一。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的堅持,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動,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明確了路徑、提供了遵循。
一、深刻理解“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邏輯意蘊
推動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蘊含著“一個問題”“兩個答案”的內在邏輯,蘊含著中國智慧。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權力的監督。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這是我們黨必須回答好的問題。毛澤東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余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強調外部約束、人民民主,“自我革命”強調刀刃向內、管黨治黨,“兩個答案”既相互區別、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內在統一,共同構成了回答“一個問題”的內外兩面、一體兩翼。從“兩個答案”到“兩個監督”,理論邏輯閉合嚴密,實踐探索扎實有效,意蘊深刻。
(一)自我監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
自我監督具有權威性強、針對性強、效率高等突出特點,只有自我監督有力有效,才能增強自我革命的內生動力,才能發揮好其他監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于強化自身監督。”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黨內監督缺位,必然導致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扎緊織密自我監督網絡,積極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著力強化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不斷拓寬監督渠道。正是因為自我監督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們才能不斷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二)人民監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行自我革命也要注重依靠人民,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幫助解決自身問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自我革命,而要敞開大門聽取人民意見、順應人民意愿、接受人民監督、贏得人民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暢通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作用,把權力置于嚴密監督之下。正是因為始終誠心接受人民監督、嚴肅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我們才能持續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三)自我革命和人民監督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監督是內在一致的,都源于黨的初心使命。”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在根本出發點上的共通性,決定了兩者作為自我革命動力的目標一致性、實踐貫通性。自我監督作為內生型機制,從內部驅動并應用于黨和國家,以自我革命帶動社會革命,是由內而外的;人民監督作為外生型機制,從外部驅動并應用于黨和政府,通過人民的監督防止黨和政府的腐化,是由外而內的。兩者相互結合、貫通協調,能從不同方面防止權力異化,促進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和執政基礎鞏固。
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為自我革命積累了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證了黨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人民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制度的籠子管住權力,用法治的韁繩駕馭權力,使“人民監督”在新時代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黨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領導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動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格局,使“自我監督”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力量。實踐證明,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作為推進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力量是強勁的、實踐是有效的;堅持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力量是加倍的、成效是顯著的。
二、牢牢把握“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實踐路徑
我們黨要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就要內靠自我監督、外靠人民監督。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更加自覺地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做到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的內外協同、雙輪驅動,從而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一)增強監督體系的集約性、協同性,讓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立得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監督體系、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向縱深發展、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要要求。當前,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已由前期的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進、積厚成勢,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接下來,要不斷優化完善監督體系,在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的結合上下功夫,深化監督改革和制度建設,增強監督體系的集約性、協同性。
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強化黨委(黨組)全面監督,加強對各類監督主體的領導和統籌,使監督工作在決策部署指揮、資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運用上更加協同。要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體系,延伸監督觸角,激活監督“末梢神經”。要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機制,堅持在黨內監督定向引領下,促進各類監督既依照自身職責發揮效能,又強化關聯互動、系統集成,形成同題共答、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要完善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體系,持續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常態化制度化,加強人大監督,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暢通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渠道。
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加強監督,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建好籠子。籠子太松了,或者籠子很好但門沒關住,進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新征程上,要進一步健全科學嚴密、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的監督法規制度體系。要進一步強化法規制定與法規執行、法規監督的結合,著力消除對公權力行使的監督空白和盲區,把所有黨員、干部及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置于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形成全面覆蓋、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要圍繞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完善基礎性法規制度,健全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配套制度。要完善關于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法律法規,突出監督的規范化建設。要完善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有機結合的制度,暢通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渠道。
(二)增強監督方式的針對性、有效性,讓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用得好”
2024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不斷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把黨的自我革命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嚴密,把每條戰線、每個環節的自我革命抓具體、抓深入。”這就要求我們抓住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中的關鍵性監督形式,優化機制設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新探索加強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的方法措施,有效增強監督合力,提高監督質效,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
首先,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政治監督,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我們必須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政治巡視是政治監督的重要方式,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大舉措和戰略性安排。強化政治監督,要以政治巡視為抓手,深入探索提級巡視、聯動巡視,不斷提高巡視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進而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督促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步調一致向前進。
其次,要完善派駐監督制度,讓派駐監督更加規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2022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推動派駐監督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紀委監委向黨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普通高等學校等單位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履行監督專責,不但實現了黨內監督全覆蓋、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而且有效破解了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難題。完善派駐監督制度,要增強“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推進派駐機構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推動新時代派駐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
同時,要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鍛造忠誠過硬的自我監督鐵軍。執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純潔先進的紀檢監察干部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來源。充分發揮自我監督作用,要以鐵的紀律打造忠誠于黨、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善于斗爭的紀檢監察鐵軍。紀檢監察干部要自覺改造主觀世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筑牢理論之基、淬煉思想之魂、錘煉堅強黨性,把牢“總開關”、補足“精神鈣”,嚴防“燈下黑”、清除“害群馬”。在發揮監督作用的政治實踐中,紀檢監察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在反腐敗斗爭中亮劍,真正做到懂紀守紀、懂法守法,嚴明執紀、規范執法。
再次,要提高人大監督質效,充分激活人民監督的制度活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原則和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都要受到監督和制約。人大監督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種重要形式,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用好憲法賦予的監督權,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愿,推動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同時,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傾聽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積極作用。
(三)增強接受監督的自覺性、主動性,讓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管得住”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切公職人員必須“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這樣“能可靠地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財”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備當領導干部的起碼素質。”一切權力必須有邊界、受監督,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黨員。無論是自我監督還是人民監督,一個積極而長遠的效果就是黨員、干部始終接受監督,自覺、主動地在法治軌道上履職行權、為黨盡職、為民謀利。
首先,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要讓黨規黨紀始終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讓不想接受監督之人感受到震懾力。要堅持態度不變、力度不減、重心不偏,繼續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緊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把嚴懲政商勾連的腐敗作為攻堅戰重中之重,堅決防止利益集團、權勢團體向政治領域滲透,強化反腐敗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其次,要完善日常監督機制。“奢靡之始,危亡之漸。”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小事小節進行日常監督。完善日常監督機制,要將監督觸角深入黨員、干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時時刻刻提醒黨員、干部守住初心,克服私心和欲望,懷德自重、一心為民;時時處處提醒黨員、干部守住拒腐防變“圍獵”關口,清正廉潔、挺直脊梁,內無妄思、外無妄動,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
再次,要加強黨規國法學習。要注重對國家憲法法律、黨章黨規黨紀的深入學習理解,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從學法學規中明確守法遵規的底線與紅線。要創新警示教育方式,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機制,推動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
討論題:
1.如何理解“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邏輯意蘊?
2.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牢牢把握“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