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應該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對促進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調查發現,農村交通發展存在交通規劃和建設落后、公路養護和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鄉村應該通過加強交通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等途徑發展交通,從而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一、農村交通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
(一)鄉村振興概述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受到地區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鄉村振興主要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層面的全面振興,共包括五大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鄉村產業的發展是鄉村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環境是農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精神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支柱。鄉村為實現全面振興,需要加快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群眾收入。
(二)農村交通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影響
通過對比、分析鄉村發展經驗發現,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不便利,交通發展落后。由于交通不便利,農民很難將農產品運往城鎮,城鎮居民也不愿意前往鄉村,導致鄉村和城鎮難以形成穩定的資源共享模式。近些年,鄉村交通條件逐漸改善,鄉村和城鎮之間人員與物資流通逐漸頻繁起來,鄉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鄉村振興步伐逐步加快。
二、農村交通發展問題
(一)交通規劃和建設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鄉村地區的公路存在路窄、坡陡、彎多等問題,存在諸多交通安全隱患,這不僅無法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還給鄉村的安全、穩定造成一定的威脅。一些地區鄉村公路呈放射狀分布,不符合現代化的網狀交通建設需求,公路規劃建設質量較低。鄉村忽視交通規劃,難以保證公路建設路徑合規合理,公路建設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實際需求。例如,某市鄉村交通項目建設程序比較復雜,公路建設項目立項時間較長,政策的落實具有一定難度,道路、客運站場、運輸車輛等硬件支持要素直接影響農村公共交通發展,主要體現在該市的公共交通狀況方面。該市常住人口為61萬人,總面積為15.26平方公里,GDP達到418.04億元,而該市公路總里程為2128公里,鄉村公路總里程為1918公里,公路全網人口密度為35.39公里/萬人,公路全網經濟密度為4.59公里/億元。上述數據說明,鄉村地區公路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公路的功能較弱,公共交通站場規劃不合理,無法真正滿足公共交通需求,直接影響公路運輸效果,不利于提升鄉村交通水平,難以達到促進鄉村振興的目的。
(二)公路養護和管理水平較低
鄉村公路類型主要包括砂石路和柏油路,其主要由石子堆砌、混凝土澆筑而成,但其壽命較短,砂石路經過3~5年時間將出現破損問題,而柏油路經過1~2年時間將出現破損問題,說明鄉村公路的養護力度較小,無法維持高效的道路管理。由于養護和管理不到位,鄉村公路的安全性、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其承載能力較弱。同時,鄉村公路護坡和兩旁水溝養護力度不足,綠色植物數量較少,路面無人清理,加劇了公路的破損,形成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也不利于促進鄉村發展。鄉村道路養護和管理機制落后,道路養護和管理存在諸多不符合道路規定的行為,交通管制措施不完善,交通安全責任監管主體不明確,相關責任沒有得到劃分,出現嚴重的監管漏洞,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例如,某市鄉村公路路面養護資金投入不足,機械設備落后,每年僅支出10%的流動資金投入公路路面養護工作,導致柏油路建成后2年就出現破損問題。公路養護問題亟待得到重視。
(三)農村交通運輸市場不完善
鄉村交通運輸市場存在不完善的問題。一方面,鄉村公共交通設施不完善;另一方面,交通系統和產業契合度不足,從而無法達到促進鄉村交通運輸發展的目的。鄉村公共交通設施不完善,地方政府投入農村客運站和公交車的資金較少,無法形成穩定的客運系統,難以為鄉村客運系統順利運行提供基本保障,導致鄉村客運系統不能真正滿足鄉村居民出行需求。例如,某市投入運營5輛新能源車,但該類型的車輛需要配備充電樁,即使地方政府為該項目投入60萬元左右,但鄉鎮卻并不愿意承擔項目的建設責任。鄉村交通系統和產業存在契合度不足的問題,受到市場、政策和科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鄉村產業和城鎮之間的聯系不足,農民無法順利利用合適的交通工具將農產品運送至指定位置,難以滿足農產品的售賣需求。例如,某市鄉村的物產沒有對應企業的重點產業項目,鄉村物產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無法更換,而企業也不愿意放棄重點產業項目,挑選風險較大的其他產業項目,導致地區產業鏈缺失。
(四)農村交通運輸落后導致鄉村經濟滯后
農村交通運輸處于落后狀態,導致鄉村經濟發展水平滯后,不利于城鄉均衡發展。第一,鄉村交通運輸處于落后狀態,鄉村旅游經濟受到嚴重阻礙,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路線,無法真正凸顯鄉村自然的經濟優勢,難以促進鄉村振興;第二,忽視農民的切實利益,沒有將農民的利益和交通運輸聯系在一起,無法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道路建設方案,不能真正踐行為民服務的意識,鄉村發展的安全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制約了鄉村經濟長遠發展,影響了鄉村振興效果,不利于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目標。
三、實施優先發展農村交通的戰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一)加強交通規劃建設管理
鄉村應該加強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積極推進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形成交通組網,提升綜合交通管理效率,為農民提供便利出行條件,打通城鄉之間的壁壘,進一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同時,堅持高標準規劃理念,按照鄉村的實際情況落實路網規劃工作,樹立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理念,基于標準化原則,加大公路建設規模和力度,增強城鄉公路的服務功能。制定科學的交通規劃計劃,以控制成本為目標,選擇合適的公路材料,設計合理的公路路線,嚴格掌控施工質量,加強資金管理,從而保證公路施工順利進行。組建高水平公路建設隊伍,提升施工水平。例如,某市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完善交通路網。堅持“大規劃謀篇、大路網布局、大項目突破、大交通強國”基本思路,統籌鐵路、水運、民航機場布局,打通海、陸、空新通道,快速提升地區交通區位,構建“一機一鐵三高多出口、城鄉多網水航通”的交通發展新格局,實現“對外快捷、對內通暢、多式聯運、出川入滇、通江達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目標。除此之外,該市預計2023—2025年之間,投入34632.23萬元的資金建設40km/h時速、路基寬10m、路線長12.08公里的二級公路,打通更多城鄉壁壘。基于該計劃,鄉村的業務往來事件數量將增加,農產品銷售量同比將增長12%左右。
(二)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鄉村要堅持高效管理的原則,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適當增加公路養護資金預算,使農村公路養護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和日常化,積極推動農村公路全生命周期養護工作的落實和完善,延長鄉村公路的使用壽命。關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基于管理機制、部門協作、治理模式等多個方面,建立全面管控制度,使農民樹立愛護公路的意識。地方政府要整合日常養護和專業養護工作,積極推廣成本較低、效率較高的公路養護技術,積極探索鄉村交通產權管理要點,進一步擴大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范圍,以達到提升公共交通管理水平的目的。例如,某市根據《xx縣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辦法》文件要求,開展鄉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重點檢查道路養護質量、橋涵養護質量、構造物及安全設施情況等,查閱鄉村公路管理養護內業資料,包括鄉村公路管理養護站成立情況、鄉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計劃、鄉村公路管理養護站巡查記錄及檢查記錄、各類愛路護路宣傳資料等。伴隨著公路養護工作的落實,鄉村公路建設資金得到控制,公路施工費用同比降低2.9%。
(三)完善農村交通運輸市場
基于鄉村公共交通運輸的實際,不僅需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還應該以鄉村發展為背景,統籌建設公交站點、停靠點、候車廳等車輛設施,科學規范交通秩序。同時,按照“綠色交通”“低碳交通”的具體要求,大力引入對自然環境危害較小的交通運輸工具,避免交通運輸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制約。為推動農業發展,鄉村借助農村交通運輸市場,可以建設鄉村電商物流體系,推進建設“鄉村+物流+電商”模式,積極推銷農產品和傳統手工產品,促進鄉村發展。例如,某市交通運輸局進行24小時值班,對進入本市的人員、車輛,采取“四查一掃一問”措施,實行“七步工作法”檢查流程,加強查驗管控,切實加強對全縣寄遞物流行業的監管,積極做好交通運輸行業聯防聯控和保通保暢保運各項工作。與此同時,該市完成鄉村公路路側護欄項目,共投資2.2億元,據分析,該護欄項目提升25%的農業物流安全性,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
(四)交通帶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完善道路交通運輸模式,擴大鄉村旅游范圍,建設獨特的鄉村生態旅游線路,合理利用鄉村資源,整合優勢資源,帶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鄉村應深入分析自身的情況,基于特定的標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工作,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條件。同時,基于公路交通建設項目,增加就業崗位,通過多個渠道控制鄉村貧困問題發生。例如,某市養殖產業道路建設項目,建設長度1.8km、寬度4.5m的公路;建設油橄欖產業道路建設項目,建設長度4.5km、寬度3.5m的公路;建設蠶桑產業道路建設項目,建設長度2.2km、寬度4.5m的公路。基于此,加快構建“互聯貫通、功能完備、無縫對接、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作用,加快融入川滇、成渝、東盟經濟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要注重交通運輸管理工作的落實,基于經濟發展趨勢,加大公路管理力度,優化交通運輸模式,以農村公路為依托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以達到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的目的,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