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要求的“四好農村路”建設已有十年。十年來,農村公路取得歷史性成就。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達4.2萬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約250萬公里,截至2023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從2014年底的388.16萬公里增長到了460萬公里,農村公路覆蓋范圍、通達深度、管養水平、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顯著提高。
十年來,“四好農村路”加快建設,我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實現了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歷史性地解決了農民群眾“出行難”問題,鋪就了一條人民群眾通向小康的幸福路,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年來,農村公路建設成效顯著,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在山西,黃河一號、長城一號、太行一號,三條農村公路把全省113個縣、近千個旅游景區和旅游資源點全部“串聯”起來,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后,沿線約20萬群眾將在家門口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就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隨著“四好農村路”不斷延伸,地處偏遠的小村莊如今正迎來產業發展的更大機遇。“四好農村路”修的是路,改變的卻是農村面貌。“四好農村路”串聯起城鎮和鄉村,深刻改變了農村面貌。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讓黨心、民心貼得更緊。
如今,“四好農村路”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逐步邁進。在浙江,當地試點使用智聯管養電動自行車進行農村公路巡護,攝像頭記錄的數據能實時傳輸到綜合交通信息指揮中心。哪里有裂縫、哪里有破損,人工智能計算機都會自動識別,提醒及時進行維護。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各級路長共計67.6萬人,有農村公路管理任務的縣級行政單位已實現農村公路“路長制”全覆蓋。規范有序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目前,“路長制+信息化”手段已成為提升公路管理養護水平的重要方式。
農村公路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構建可視可聽的全路網運行監測平臺,能夠通過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應急事件,實現公路路網運行監測動態可視化管理。提升農村公路管養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水平,同樣將“路長制”與信息化手段進行了融合。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推進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和沿線服務設施,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安全防護水平和運輸服務能力,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