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化和風險的不斷增加,內部審計和財務會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本文以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兩者之間的協同模式及在企業風險管理、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應用。本文認為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在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促進財務信息質量提升、增強企業抵御財務風險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內部審計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保障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防范潛在風險。財務會計則為企業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數據,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因此,探討企業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模式,對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降低企業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二、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一)定義
企業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規性、有效性進行獨立、客觀、全面的評估和監督,以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財務會計則是通過對企業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分類、匯總和報告,為企業決策者、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是指在企業內部,將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工作進行有機整合,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補、目標協同,以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降低風險的一種管理模式。
(二)內涵
1.信息共享:實現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信息的實時傳遞、交流與利用,提高信息準確性。
2.資源互補: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在人員、技術、知識等方面的相互支持與補充,提高工作效率。
3.目標協同:確保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目標的一致性,促進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三、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模式的選擇
(一)全面協同模式
全面協同模式是指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在組織結構、人員配置、業務流程等方面實現全面協同。在此模式下,企業需對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資源進行整合,確保兩者在職能、流程、信息等方面實現高度融合。具體措施包括:
1.組織結構協同: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組織結構,確保兩者在組織層級、職責劃分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協同效應。
2.人員配置協同:企業需對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合理配置,確保隊伍素質、專業能力等方面相互匹配,以提高協同管理的效率。
3.業務流程協同:企業應優化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業務流程,確保兩者在業務處理、信息傳遞等方面順暢對接,降低管理成本。
(二)部分協同模式
部分協同模式是指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選取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在特定領域進行協同。這種模式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和風險點進行針對性協同管理。具體措施包括:
1.明確協同領域:企業應根據自身風險特點,確定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的領域,如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經營效益等。
2.制定協同策略:針對協同領域,企業需制定具體的協同策略,如加強信息溝通、共享審計資源、協同開展審計項目等。
3.落實協同措施:企業應將協同策略具體落實到業務操作層面,確保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在協同領域實現有效合作。
(三)項目協同模式
項目協同模式是指針對特定項目,實現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協同工作。這種模式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有助于提高項目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具體措施包括:
1.項目立項協同:在項目立項階段,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需共同參與,確保項目目標、預算、進度等方面的一致性。
2.項目實施協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應共同監督項目的進展,確保項目按照預定計劃推進,防范潛在風險。
3.項目驗收協同:在項目驗收階段,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需共同確認項目成果,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和財務合規性。
四、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實踐路徑
(一)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組織架構
在實施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過程中,組織架構的搭建至關重要。合理的組織架構有助于明確職責、提高工作效率和強化協同效應。以下是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組織架構構建要點:
1.設立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領導小組:企業應設立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協同管理策略、審批審計計劃和監督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企業高管擔任,以體現其權威性和決策性。
2.明確內部審計部門和財務會計部門職責:在企業內部,分別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和財務會計部門,負責各自領域的專業工作。內部審計部門負責對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經營效益等方面進行審計,以確保企業經營合規、風險可控;財務會計部門負責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財務分析和管理等工作。內部審計部門和財務會計部門在協同管理過程中,應明確各自的職責。內部審計部門負責審計工作的實施,財務會計部門負責提供財務數據和配合審計工作。雙方在協同管理過程中,應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3.建立協同工作機制: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工作機制,包括定期溝通、信息共享、項目合作等。通過協同工作機制,雙方可以及時交流工作進展、協同處理問題,提高審計效率和準確性。
4.加強人員交流與培訓: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之間的人員交流與培訓,促進彼此了解和合作。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研討會等活動,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協同管理能力。
5.整合審計資源:企業應充分利用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在審計項目中,雙方可根據項目需求統籌安排人員、合理分配任務,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審計效果。
6.完善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監督與評價機制:企業應建立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監督與評價機制,對協同管理過程中的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評價。通過監督與評價,確保協同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果,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整合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業務流程
1.明確業務流程:企業應明確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業務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內部審計流程包括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和審計整改等;財務會計流程包括會計核算、財務報告、財務分析和預算管理等。
2.整合審計資源:企業應充分利用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在審計項目中,雙方可根據項目需求統籌安排人員、合理分配任務,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審計效果。
3.優化審計方法:企業應根據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的特點,采用合適的審計方法。例如,內部審計可采用風險評估、抽樣審計、合規審計等方法;財務會計可采用賬務核對、財務分析、預算評估等方法。
4.強化內部溝通: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雙方應定期召開溝通會議,交流工作進展、協同處理問題。
(三)提高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是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企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提高人員素質:企業應選拔具備專業素質和審計經驗的人員從事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工作。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能夠更好地理解財務報告;財務會計人員也應了解內部審計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審計配合度。
2.定期培訓:企業應定期為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人員提供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和協同管理能力。培訓內容包括審計方法、財務知識、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內容。
3.人員交流: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之間的人員交流,促進彼此了解和合作。可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等活動,增進雙方人員的溝通與交流。
(四)建立信息化平臺,為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提速增效
建立信息化平臺是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企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搭建審計信息平臺:企業應搭建內部審計信息平臺,實現審計數據的統一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平臺應涵蓋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等各個環節,方便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共享數據。
2.完善財務信息系統:企業應完善財務信息系統,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財務信息系統應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分析、預算管理等功能,以滿足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需求。
3.實現數據接口:企業應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平臺與財務信息系統的數據接口,方便雙方共享審計數據。數據接口應具有安全性、實時性和穩定性,以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4.利用大數據技術:企業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發現潛在風險和問題,提高審計的精準度和效率。
五、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效果分析
(一)提高工作效率:協同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在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模式下,企業可以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通過整合內部審計和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減少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具體表現,首先是信息共享,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可以實現審計和會計數據的實時共享,提高數據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減少人工操作失誤;其次是資源整合,協同管理模式下,企業可以將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其他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整體工作效率;最后是優化流程,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可以對企業內部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消除不必要的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二)降低企業風險:協同管理有助于發現和防范企業潛在風險,保障企業穩健經營。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降低企業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強化內部控制。協同管理可以強化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確保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降低企業內部欺詐、違規等風險;第二,提高合規性。協同管理有助于企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避免因違規行為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和罰款;第三,風險預警。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可以實現對企業各類風險的及時識別、評估和預警,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提升管理水平:協同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有助于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協同管理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支持,提高決策效率和質量;第二,提高管理水平。協同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提升,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實施;第三,持續改進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有助于企業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企業持續改進,提升管理水平。
六、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持續改進與優化
(一)動態調整協同管理模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市場環境,不斷對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模式進行動態調整。這包括審計目標的調整、審計范圍的擴大、審計方法的改進等。同時,企業還應關注國內外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最新發展動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二)強化內部溝通與協作: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兩者在協同管理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這包括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享審計成果與經驗,協調解決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此外,企業還應鼓勵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審計協同效果。
(三)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了提高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專業水平和獨立性,企業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審計方案和意見。企業應在充分了解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資質、信譽和專業能力的基礎上,與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改進與優化。
(四)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與激勵:企業應重視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與激勵,以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工作積極性。這包括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設立激勵機制,鼓勵審計人員積極參與協同管理,并提出有益的建議和意見。通過加強人員的培訓與激勵,為企業內部審計與財務會計協同管理的持續改進與優化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青島北岸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簡介:于小禾,1991年6月出生,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與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