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專委會副主任,蜀都書畫院常務理事,成都詩婢家畫院、蜀都書畫院畫師,無根山房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首批巴蜀畫派最具實力畫家。2000年后三次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花鳥畫個人專輯。
我居住在崇州無根山房畫家村近八年。從每年的文化下鄉活動,到平時的開放式藝術村展示,其影響力已是崇州的一張名片。在這里度過的每一天,都融入了深厚的故土情,它是我的第二故鄉。到這里的人,都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坐下來,泡上一杯茶,靜靜品鑒美術館的作品,再移步園區工作室,近距離接觸藝術家們的生活。觀賞者的記憶會存留在此,深深愛上這里的山、人和自己。
崇州,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寶。古鎮的一街一巷,都曾住過狀元;古街的祠、廟、堂、名人遺址,值得去深入探索。每當我駐足此地寫生,似乎在和古人對話。一步一景,手稿兒經打磨,在筆下,又是一幅幅佳作。任滄桑變遷,老街至今仍保留當時的原貌;古老的永定橋上,記載著多少傳說;江岸兩邊的老百姓,如今生活安穩。政府的關心和重視,讓世世代代勤勞的崇州人傳承著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
2009年我去峨眉山支教,一待五年。為靜心攀習嘉州畫院創始人李瓊久老師的畫作,年居山中,筆耕不輟。后又在深山道家支教五年,虛心學習道長傳授的器樂、香供、點燈、禮儀、道歌……堅持上早晚課,為從中悟畫緣。直至現在,也仍能想起那清晨空中,鐘鼓悠揚的仙樂久久回蕩在山谷里的聲音。
疫情后,我回到了無根山房。這里的地理位置極佳,氣候溫和,多了人間煙火氣,聚了不息生命力,讓人不知不覺進入了潛心創作的最佳狀態。每當清晨推窗眺望,滿院花香,身心輕松自在;閑暇和畫友們暢聊作畫心得、品茗、相約外出采風或是趕集;年底為村民寫春聯,和鄉親們觀看生態養豬成果,參觀鄉村企業家創業經歷;鎮領導關心老幼送溫暖,政府工程改造荒地變農田……規劃一一落實到位,村民戶戶創業致富。所聞鄉村振興發展的變化,點點滴滴匯聚成創作素材,每每見到,恨不得立刻拿起筆來。
能在這塊寶地上記錄時代變化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深緣于傳承傳統文化的追求與踐行,使命驅使我不斷進取,調整自己的創作風格。我今后將以描繪崇州風土人情、鄉村文化、歷史風貌、生態環境主題。沉心創作,構思一幅幅近代“清明上河圖”的長卷,用生命去傳達意境的創造,用豐富的筆墨去呈現自己精彩的藝術世界,不負使命,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