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水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女書畫家委員會秘書長,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美術師,四川南絲路中國畫院院長。作品曾在四川省及全國性專業美術大展中多次獲獎,被多家文化機構及個人收藏。
藝術,在本質上是詩性的。寫實、變形、寫意、工筆,不過是表現形式、手法不同而已,其目的是尋找、發現并表達生命的特點以及源于生命的感受。
山水畫家孟夏,其藝術洋溢著自然情懷和生命詩意,以女性生命視角,叩擊藝術詩性大門。她的山水不為“形役”,隨心所欲、以情舍理。其特點有二:一、偏重感覺性,在虛實之間,尤重“虛寫”,而淡化“實寫”;二、以女性的視角發掘山水的生命意義與詩性。在孟夏的筆下,山水藝術構建的是她的精神家園,一點一劃、一筆一墨,構思精巧、清麗不俗、感情真摯、氣韻生動,使有限的畫面向無限的詩境延伸。巴蜀山水在畫家那里,是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心跡流露,是心靈空間圖景的展現,是潛意識的情緒波動,“濃、淡、破、潑、漬、焦、宿”等墨法被用于營造詩境與感覺,不再只是物象原型的追求。
五代荊浩有云:“不質不華,如飛如動”,進而達到“一片神行”之境。我們看孟夏作品《遙遙岑千里》《秋意隨波來眼底》等,在點、線、水、墨之中,體現出用筆之美、部署之美、枯潤之美,妙逸橫生,詩境清新,點、線無不被賦予風聲雨意的內涵。以筆線統籌全局,不論圓筆方筆,都外柔內勁,在“有法與無法”之間形成自我筆墨特點,可謂“筆筆有古人,筆筆有自己”。因此,盡管孟夏的作品有師承、有出處,但終掩不住自我真情。此情之深,才有了線條的浩蕩圓潤,墨色的氤氳韻致。
孟夏以詩意情懷營造自己的藝術,她的作品已不僅是山水畫,還是當代文化視角與女性情懷的表現。山水的境界,源于畫家對歷史的認知、文化的理解、生命的感悟。筆墨的凝重,節奏的自然、力度的流暢,都顯示出畫家內在的詩人胸襟,寄寓深遠。可以說,孟夏借山水意象讓藝術的樸素與單純變成強大的審美力量,還大美于自然,在一筆一墨中尋回真、善、美,讓自我與生命、與自然、與藝術渾然一體,使作品意象與畫家審美理想同時獲得藝術的力量。
孟夏數年如一日錘煉著自己的藝術,孜孜不倦、竭力企及一個精神高度,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們讀她的藝術,仿佛是在讀一片澄明的心境和讀一個人的精神圖景。她把自己的情懷與詩意,將意象密度和思想密度濃縮、提純,都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擺脫了形而下的物性,從而具備了生命精神的詩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