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常仁,號植蔭堂主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西南民族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客座教授,成都市丙戌金石書畫研究會會長,成都畫院特聘畫家,開明印社副社長。
在蜀中書畫界,“潘錫仁”無疑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他是開明印社名重一時的臺柱“五虎上將”之一,曾長期擔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是有著七十余年資深歷史,繼陳亮凊、白允叔、江蘋眾多蜀中名家之后,被公推出的丙戌金石書畫研究會現任會長。他集篆刻、書法、繪畫諸藝于一身,其篆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方印石作品曾被復制成大的印刷品或制作成燈片遍布于地鐵、公交車站等人員集散地。
在繪畫上,潘錫仁尤工花卉,其畫取法于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諸家。由于他書法功底深厚,常以一種有著金石氣的魏碑筆意勾勒點厾,并兼用楷書化入的行草筆法入畫,揮筆潑墨間多顯示出雄健與灑脫的內斂之氣,而表露出以氣勝而非形勝的繪畫特質。中國傳統文脈始終崇尚著那種正大端凝的凜然之氣、長虹之氣、廟堂之氣。黃山谷先生稱:“欲得妙于筆,當得妙于心”,書畫之氣,實系于人。故求畫之清雅,必先得人之溫潤;求畫之正大,必先得人之清超;求畫之端凝,必先得人之疏朗。以心識境,由境觀心,潘錫仁追尋的正是筆墨后面的這些精、氣、神。
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歲入古稀的他,健身、習字、治印、繪畫、喝酒,好像一樣都不會少。他好飲,醉意也許最易催生豪情,半醺間他常行筆如舞。他更有笑納一切的達觀,那率性而為的自娛常常使他遠離功利。在他的畫作中,多借書藝的先機,常常雄跋長題,與其自篆自鐫的印石,微妙地將書、畫、印融為一體,予人一種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玄機。他沉湎于印學丹青硯池間,在喧囂的塵音中始終葆有著一份正大端凝的情懷,并時時發散開去,飽滿自己,溫暖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