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院長。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領軍人才,四川省學術和科技帶頭人,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動畫與數字媒體藝術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發表影視類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影視專著4部。主創的影視動畫作品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和表彰20余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個巨大的寶庫,給予創作者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取之不竭的素材。從中汲取養分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是責任,更是擔當。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創作出具有中國東方美學風格和國際競爭力的好作品,是我們的愿景和目標。
——張娟
《現代藝術》(簡稱:M):您認為,什么樣的電影是好的電影作品?
張娟(簡稱:Z):電影是綜合藝術,通常評價一部電影作品時會關注很多方面,諸如主題和意義、故事情節、角色表演、視覺效果、音樂音效等。于我個人而言,在一部作品各方面沒有明顯缺陷的前提下,是否有“溫度”成為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所謂的“溫度”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一、有情感深度。能夠深入探索和表達人類的愛、恨、悲傷、喜悅、孤獨等各種情感,讓觀眾置身于電影世界并達成強烈的共鳴。二、有人文關懷。能夠深刻解剖社會的多個切面,引發觀眾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關注,提升觀眾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三、角色飽滿。好的電影角色通常有鮮明的個性和豐滿的人格,觀眾可以通過TA感受人性的豐富多樣。
M:在您的領域,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經常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Z:作為一名電影研究者和動畫創作者,我在創作團隊中更多以編劇或制片人的身份出現。從編劇的角度來說,創作出獨特、有趣、吸引人的故事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將個人想法轉化為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同時與觀眾產生共鳴并不容易,需要反復地驗證與調整。另外,故事完成后,如何保證在后續的創作過程中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也是經常面臨的挑戰。從制片人的角度來說,挑戰主要來自時間管理和預算管理。動畫制作是一個耗時且復雜的過程,制片人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團隊的分工、流程和處理各種意外情況,保證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按時完成。同時,需要在預算限制內合理分配資源,不斷優化調整,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M:在這些挑戰中,哪方面是最大的困難?您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Z:對于動畫編劇和制片人來說,每個挑戰都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和困難度。如果要選擇最大的困難,我認為情感共情和時間管理可能是最具挑戰性的兩個方面。為了能夠讓故事更具吸引力和共情潛質,我在正式寫作之前會做大量的調研,包括查找文獻、分析案例、實地調研等,在故事初稿完成后又會聽取大量意見并持續地、不厭其煩地進行調整。為了應對動畫創作時間不好把控的問題,我習慣于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時間表,將每個階段的任務分解到具體的負責人和時間節點,這有助于提高整個團隊的協作效率和進度控制。同時,我十分看重與團隊成員的溝通,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并能建立起與團隊伙伴們的默契。
M:您認為目前的電影界有哪些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Z:電影界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機遇上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技術創新。數字特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更新為電影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觀眾帶來了更沉浸的觀影體驗。二、多元化的內容與題材。全球化的進程下電影市場的觀眾群體越來越多樣,對不同類型和題材的電影需求也在增加,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去嘗試和創新。三、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網絡空間為電影提供了更寬廣的傳播渠道,通過在線流媒體平臺、社交媒體等可以更快地推廣并吸引更多的觀眾。
在挑戰上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市場競爭。電影市場競爭激烈,各種類型的作品都在爭奪市場份額,為了脫穎而出,電影需要有獨特的創意和過硬的質量,同時還需要有有效的宣傳和營銷策略。二、知識產權。這是長期困擾電影產業發展的頑疾問題,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帶3taadafux8Uy+Ti0GUzRN4lzwfsS6P34k9rFPPqrk3E=來了諸多新的挑戰。三、對外傳播。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對電影的接受度和喜好存在差異,如何平衡這些需求創作出具有普遍吸引力的電影作品,是電影創作者需要面對和深入思考的。
M:在電影產業中,票房和藝術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Z:這個話題需要辯證地去看待。首先,票房和藝術并非是相互排斥的。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需要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取得平衡。好的故事、出色的表演和精湛的制作技術,可以吸引觀眾并贏得口碑,從而實現商業成功。同樣,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電影作品,也能夠吸引觀眾并創造票房佳績。因此,票房和藝術并非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其次,在實踐中,平衡票房和藝術確實很多時候需要做出一些妥協和抉擇。比如為了追求藝術創新,電影創作者需要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和風格,但這時候就要對市場需求和商業成功持謹慎態度,有了這個前提后再盡可能多地去了解觀眾需求和期望,反而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M:在您的領域,您是如何在創作中體現四川元素,講述四川故事?
Z:作為四川人,講好四川故事,宣傳好四川文化一直是我秉持的創作理念和肩負的責任使命。在創作中我習慣于關注和挖掘四川元素融入劇本的可能性,我總想找到一個載體來記錄和表達我所深愛的城市——成都的文化肌理和特質:溫和、溫暖、溫潤、溫厚,并將這種情感予以定格。因此,之前創作了《金沙神鳥》《蜀中四大才女》等本土題材作品,最近的幾個短視頻我也都以四川本土題材為切入點,去展現“鄉村之興”“非遺之美”“文旅之樂”“創業之路”四個方面,展現四川新時代發展的全新面貌。
M:作為電影工作者,您覺得電影這項藝術帶給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Z:我認為電影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創作和表達的自由。作為視聽藝術,電影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讓我將自己的想象和創意付諸實行。通過電影,我可以講述故事、傳遞情感、表達觀點,成為建立與這個世界聯結的絕佳途徑。此外,創作中深入細致地觀察和反映現實生活,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情感和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看待世界的方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通過電影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師長、伙伴和優秀人才,從他們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更是收獲了深厚的情誼。
M:在您的領域,對青年電影人有什么樣的建議,或者寄語?
Z:首先,保持對電影的熱愛,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表達語言;其次,不要害怕批評,正是這些經歷會讓你成長和進步;再次,關注觀眾需求和市場趨勢,但不要被市場左右,保持創作的獨立性和創新性非常重要;最后,注重與團隊的溝通和協作,這不僅可以讓你的思考變為現實,更可以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