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瀘州主城區,差不多一小時崎嶇的迷你型山道猶如時空隧道,將人從繁華城市一下子帶入了放眼翠綠的世外茶園——梅嶺。這里隸屬瀘州納溪區護國鎮。護國鎮原名敘蓬溪,始建于清初。
梅嶺的地理氣候,接近距離此地僅幾十公里外的山城重慶了。伴隨著六月的火熱溫度,空氣中時不時飄來淡淡的茶香,當梅嶺的萬畝茶山大幕般呈現眼前時,我立即被這壯美和諧的景象所震撼。但見山山相連,一派綠意盎然,放眼望去,茶園如梯田般層層疊疊、縱橫交錯,好似一幅跌宕起伏的立體畫卷布滿山間。梅嶺產茶歷史悠久,轄區內的梅嶺茶葉公園躋身“2019中國美麗茶園”之列,其旅游線路也入圍“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
接待方盛情安排采風團在梅嶺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小憩,讓我得以品鑒當地頂級的二月早春茶“黃金芽”及其他幾種當地特色茶。同行的蔣主編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受邀揮毫潑墨,為這份夏天的火熱烘托加茗香暗播夾擊下的豪情留下墨寶為證,可謂揮毫梅嶺山,悠然見盛景。
第二站是此行的目的地:“龍湖水香”景區。七零后的東道主曾敬平是當地優秀的“京漂”企業家,從外表看上去他更像是某科研所的研究員,有著濃濃的書生氣,真誠的臉上全然沒有印象中地方企業家的圓滑與世故,一副斯文的眼鏡下透射出其身上那股好學務實的執拗勁兒——典型的好學上進從農村長大又經歷科班深造的實干家,不善言辭和躊躇滿志兩種特質“同步”在他身上奏效。情懷滿滿的曾總不忘家鄉山水,在國家美麗鄉村建設政策的倡導下,帶著京城做房地產打拼多年積累的財富和兒時延續下來的夢想反哺家鄉。短短幾年時間,就在這片遠離城市喧囂的納溪大山里構筑起了烏托邦式的夢想農場——“龍湖水香”景區。
我們一行人在園區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調度下,進入了恍恍惚惚的新農村“夢想大觀園”體驗模式。這里有著“農業觀光”“康養度假”“研學拓展”“森林探險”等主題樂園。在觀景臺鳥瞰萬畝紅豆杉珍稀植物園后,觀光車載著我們回大本營,道路兩側閃出一片桃樹林,滿樹的桃子已經綻開粉紅的臉頰,一干人立馬下車,即興體驗了一把隨便摘、躺著吃的豪橫。抬頭一看,最驚艷的一幕出現了——曾總居然在這茫茫大山里建造了一處完全一比一復刻的航空主題樂園。飛機可是同為七零后的我兒時的夢想,也是在山區長大的我,那時只能在晴天時偶爾一瞥劃過家鄉上空的“伊爾-76”。
景區內的部分民宿利用當地村落民宅改造擴建而來,采風團被分配在幾個不同的區域,由景區觀光車接送,這無形中也增加了接待方的工作辛勞。但這絲毫沒影響幾位美麗大方的納溪姑娘為大家悉心講解這里的前世今生,并自然流露出她們還未被網絡時代完全遮蓋的淳樸。無論是特色精裝民宿還是簡約民宅,標準依然是每人一間——既有山野農舍的情懷、稻香四溢的豐饒;也有日聞蟬鳴的寧靜、荷塘月色的詩意。而每餐餐桌上豐盛的菜肴,也全是“龍湖水香”自給自足的蔬果、肉類。
當晚,園區特意安排了熱烈的篝火燒烤晚會。皎潔的月光下,火紅的篝火前,大伙盡情豪飲,互述衷腸,釋放出文藝家們超常的熱情。靜謐的山野被大家激揚的歌聲和歡笑喚醒,直到深夜……
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曾敬平用他深深的故土情懷,對投入大、見效慢的生態觀光農業的執拗耕耘,不僅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鄉村度假樂園,還呈現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循環系統,推而廣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夢”的納溪版本正在朝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