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是聚集資源要素的重要途徑,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自1993年首屆“蘭洽會”成功舉辦以來,慶陽市堅持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持續建機制、強對接、優環境、促落地,形成了“大抓招商、大抓項目”的濃厚氛圍。2014年至2023年,全市通過“蘭洽會”簽約招商項目532項,簽約金額達3668.64億元,以招商引資新突破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跨上了新臺階,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二。
一、健全體系、夯實基礎,讓節會平臺成為重要引擎。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全市上下牢固樹立“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的鮮明導向。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提級優化慶陽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市委相關常委、市政府相關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推進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二是強化政策保障。編印投資機會、目標企業、宣傳推介、招商政策“四個標準化清單”,制定《慶陽市促進招商引資若干措施》等文件,從招商思路、方法路徑、招商對接、落地推進、考核獎懲等方面細化措施、強化支撐,形成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路徑科學、落地有力的招商工作體系。環縣出臺了《關于加大招商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招商引資項目引薦人獎勵辦法》,鎮原縣出臺了《鎮原縣促進招商引資若干措施》,招商政策保障持續加強。近3年,全市累計新簽約落地項目977個,簽約額3062.35億元,完成省外到位資金1657.20億元(其中“蘭洽會”簽約項目206個,簽約額1633.51億元,完成省外到位資金624.14億元)。三是充實招商力量。設立專門的市招商引資促進中心,選配專業干部,擴充人員力量,統籌負責全市招商引資工作;西峰區、慶城縣、合水縣、正寧縣、華池縣也成立了專門招商機構。組建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辦公室,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項目落地專員,落實“一對一”服務,跟進做好項目洽談、簽約、落地、開工等全過程保障工作;各縣區也結合實際,完善了落地機制。
二、聚焦產業、雙向發力,讓大商巨資成為慶陽投資。一方面,積極主動走出去。以全市確定的八大產業鏈為重點領域,采用“先研究、后篩選、再招引”的三步走模式,持續不斷開展高頻次、寬領域上門對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其他市級領導帶領各縣區、各部門負責同志先后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點區域,緊盯大型央企、“500強”企業、上市公司、行業領軍企業、小巨人企業和“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全面加強“鏈主型”企業和關鍵企業招引。2023年全市共組織外出招商考察活動1102批次,對接目標企業3323戶,簽訂慶陽超芯電線電纜生產、秦淮數據隴東零碳算力產業基地建設等合同項目439個,簽約額1232.40億元。市上先后在福建、深圳、天津等地多次舉辦300人以上規模的招商引資推介會,西峰區和寧縣在西安市、合水縣在北京市和銀川市、鎮原縣在福建省和天津市也分別舉辦了專場招商推介會,取得了良好成效。另一方面,千方百計請進來。積極采取產業推介、投資懇談、專題論壇等形式,廣泛邀請行業龍頭企業來慶考察投資。與各類行業協會建立互訪制度,組織開展中小企業家協會慶陽行、食用菌企業慶陽行、閩商慶陽行、津企慶陽行、浙商慶陽行、隴商回家鄉等活動,涵養了一批優質客戶資源;慶城縣舉辦了能源化工及石油裝備制造產業招商推介會,取得了良好成果。2023年全市共組織來慶考察1048批次,邀請五凌科技、燧原科技、安徽龍庵電纜、晉能控股、葛洲壩集團、寧德時代、寰泰能源等企業3059戶,與天能集團、弘信電子、東源科技、國鴻氫能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簽訂投資協議128個。
三、創新方式、精準施策,讓多元舉措成為招商實效。一是開展產業鏈招商。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的關鍵一招,緊緊圍繞打造綜合能源、油煤氣化工、數字經濟、裝備制造四條千億級產業鏈,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著力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綜合能源方面,搶占氫能發展先機,引進落地龍源環縣甜水堡零碳產業園、五凌制氫、華能光伏制氫及氫能重卡項目;緊盯儲能發展趨勢,引進寰泰釩電解液生產線及全釩液流共享儲能電站、遠景磷酸鐵鋁電池、易事特鈉離子電池、天能控股鉛酸鉛碳電池、天華共享儲能電站等項目,“煤電風光儲”多能互補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隴東國家級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加速推進。油煤氣化工方面,成功引進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投資630億元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綠色循環一體化項目,資源就地轉化利用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方面,聚焦“智算、智能、智產”數字新業態,引進21家算力建設企業,中能建智慧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秦淮數據零碳數據中心產業基地等十大綠色數據中心項目成功落地,華為、京東、百度、阿里、電信、國科量子等“10朵云”齊聚慶陽,華為西北渲染中心、京東(甘肅)數字經濟產業園、國科量子云平臺、天翼云西北節點等項目開工建設,“大數據中心+云網產業+源網荷儲多能互補+制造業+智能應用”千億級全產業集群初具雛形。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對接數字經濟企業達到2360戶,簽約442戶,在慶陽注冊成立子公司180戶。裝備制造方面,引進易事特、三一重能等裝備制造龍頭企業,以電力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制造為主的“雙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加快發展。環縣圍繞農業產業全鏈開發,招商建設了全市首家全自動智慧方艙食用菌工廠及現代農業產業園,補齊了“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的關鍵一環。二是開展以商招商。利用行業優勢和政策機遇,依托長慶油田、遠景能源、瑞華能源等在慶央企和已招引落地的重點企業,深度研究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現狀,圍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挖掘投資機會。通過長慶油田引進西安同欣科技投資55億元的50萬噸/年輕烴深加工項目,開啟了與長慶油田合作新篇章,實現了石油化工產業延鏈補鏈新突破。慶城縣通過以商招商方式引進來岐伯故里大健康城項目,布局了中醫藥康養產業的重要環節。通過上海中豹科技集團招引甘肅正大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3億元盤活本地企業開發建設的“國金一號”爛尾樓,利用外資建設全市第一家五星級酒店,既盤活了資產,又解決了涉及300多名群眾切身利益的歷史遺留問題。三是開展代理招商。依托行業商協會和聯系密切的重點企業,在廣州、深圳、天津、杭州、重慶、成都、西安、福建等重點省市設立了9個招商代表處,充分發揮代表處情況熟、成本低、人脈廣等優勢,持續開展對接洽談和精準招商,與陜西大數據集團、亞歐電氣集團、博達軟件公司、廣州勵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產業方面達成了10個合作意向。市上聘請了8名招商大使、慶城縣聘任了12名招商大使,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宣傳,進一步提高招商吸引力和影響度。四是開展并購重組招商。對縣(區)、園區落后產能、落后技術、瀕臨破產企業和閑置設備、土地、廠房等要素進行全面梳理,組織企業采取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合資合作等形式積極與外省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推動企業盤活資源、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正寧縣隆盛商城提質改造項目、正寧縣四郎河川區果蔬種植基地盤活了閑置資源;鎮原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成功并購上市,實現上市公司從無到有重大突破。五是開展節會招商。積極參加省級重點節會和招商活動,圍繞數字經濟、能源化工等重點產業提前對接洽談,提早邀請頭部企業,第二十九屆“蘭洽會”慶陽市招商引資推介會全市簽約項目119個、簽約金額902.33億元(合同項目簽約金額751.41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搶抓廈洽會、津洽會、海絲博會、東盟博覽會等重大節會機遇,舉辦慶陽市福州招商推介會、慶陽市深圳招商推介會等重大推介活動,策劃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甘肅樞紐節點招商推介、“東數西算”數算電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新鄉賢聯誼會、香包民俗文化節、岐黃文化論壇等重大活動,搭建招商平臺,宣傳推介慶陽,促進合作交流,簽約合同項目70個,簽約金額187.63億元。
四、目標引領、責任倒逼,讓關鍵一招成為制勝之招。一是強化全員招商。將全年招商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8縣(區)、3個市管工業園區(集中區)和67個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招商引資第一責任人,各縣(區)落實招商引資屬地責任,各部門承擔行業招商責任和產業鏈招商責任。各縣區也將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辦事處,細化責任,推動落實,形成了全員招商的良好氛圍。創新開展數字經濟一體化招商,44個市直部門和41個中省駐慶單位全部承擔數字經濟招商任務。二是實行領導包抓。制定印發《慶陽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清單》,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確定市級或縣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有關領導包抓負責,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模式跟進協調保障,切實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竣工投產率。近3屆“蘭洽會”建成投產項目100個,開工在建項目85個,到位資金638.47億元。三是強化督查考核。研究制定《慶陽市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試行)》《慶陽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清單》,月統計調度、季考核評價、年終總評,位次靠前通報表揚,排名靠后表態發言,獎優罰劣,激發活力,形成了齊抓共管、比學趕超的工作合力。合水縣推行“周調度、月通報、季督查、半年觀摩、年終考核”,實行“紅黃綠”亮燈預警提醒,常態化督查項目招引進度、建設進展、服務質效,全力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
五、優化環境、狠抓落地,讓合作愿景成為發展實景。一是“服務型效能型”機關創建規范政務優服務。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行為、創新管理方式為目標,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和公共服務窗口全面推行“亮牌服務、持證上崗、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群眾評價、查處舉報、末位問責”七項制度,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開發公布全市統一的“干部作風評價=維碼”,引導社會各界對干部工作作風、服務質量開展實時評價,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全市各級各部門收到群眾評價748343條(次),其中差評187人(次),處理(批評教育)影響營商環境39人。梳理并解決運轉、制度、作風、紀律、服務以及人員等方面的實際問題1185個(市級282個,縣區903個)。特別是對延緩項目審批落地具有代表性的10大類問題,一一找準癥結、對口交辦,細化措施、督促整改。在全市各級窗口部門(單位)部署開展一把手“走流程”、科(股)長“坐窗口”體驗行動,動員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沉下身子查短板、疏堵點。全市各級窗口部門共體驗辦理事項9089次,11178項,累計發現整改窗口辦理環節、審批效率、人員隊伍等方面問題1465個。通過流程再造,各級服務窗口審批環節持續壓縮,服務效能明顯增強。用水用氣報裝申報資料精簡至1件,辦理環節精簡至2個;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限從3個工作日壓減至1個工作日;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核發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壓減為1個工作日辦結。甘肅正德集團競得的一宗用地從確定規劃指標、組織出讓到拿到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和不動產證書,總共不到50天,進一步刷新了供地效率。二是“千名干部幫千企”行動助企紓困解難題。緊盯“推送政策、提振信心,減負減壓、惠企扶企,一企一策、紓困解難”三項任務,落實“聯系、下訪、公示、報告、考評”五項制度,市縣共確定1196名干部包抓1154戶企業,一對一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引導企業創新技術、優化管理、轉型升級。今年全市摸排企業困難問題1200個,已解決到位174個,為企業在融資、貸款、用地、減免稅收、落實獎補資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特別是針對汽車銷售行業商品車移庫前經常被罰款的問題,包抓干部聯系交警部門辦理了移庫證,得到了省上的高度認可,并在全省進行推廣。鼓勵支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市、縣(區)共指導包抓企業實施技術研發9個、產品研發15個、技術改造與升級38個,獲得發明專利28個、注冊商標56個、產品質量認證11個、產品資質審批12個、管理體系認證17項、管理模式創新82項。三是“落地辦”模式推動招資項目快落地。緊盯招商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竣工投產率,全周期全環節強化保障,力促項目落地建設。實行“落地辦”,手續集中辦。組建市縣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辦公室,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對一”“全流程”“閉環式”管理服務。確定市直19個部門(單位)業務主辦科長、8縣(區)商務局局長、3個市管工業園區(集中區)招商融資局局長為手續辦理專員,聘請15名退出領導崗位、工作經驗豐富、積極性高的干部為項目落地專員,充當項目保姆角色,按照辦理時限幫辦、代辦、領辦、盯辦前期手續。截至目前,落地辦共交辦各類手續967項,向落地專員交辦重大招商項目73個,辦結550項,正在辦理417項,提前辦結率56.9%,有效推動了重大招商項目落地建設。打好“組合拳”,優化流程辦。以流程再造為目的,通過“走、查、看、聽、研”等方式,最大限度優化簡化項目落地審批流程。組織市直相關部門圍繞審批事項法規依據、手續辦理時限、同步辦理可能性等開展深入討論,盡最大可能協同審批、優化流程。將一般類項目落地時限由198天壓縮為139天,將化工類項目由277天壓縮為159天,項目總體落地周期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慶陽超芯電線電纜項目簽約后,用時53天辦理完成了從企業開辦到施工許可所有前期手續并開工建設,手續辦理時間比法定天數縮短了59天。下好“先手棋”,提前介入辦。針對部門之間銜接配合不緊密、落地專員業務生疏和企業落地流程不熟悉等問題,組織召開招商項目落地服務培訓會、分析會,圍繞備案核準、土地報批、環境評價、施工許可、安全審查等手續辦理講解政策、互訓業務,著力解決落地流程不熟、溝通協調不暢等問題。制作項目落地手續辦理143項資料告知手冊,“清單式”指導幫助企業規范化準備要件。岐伯故里大健康城項目在落地專員提前介入指導后,半天時間完成了法定2天辦理的企業開辦和項目備案手續。
借“蘭洽會”的東風,慶陽將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挑大梁、作標桿”要求,錨定全年目標任務,進一步創新招商理念,深挖資源優勢,精優儲備項目,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簽約與落地齊抓,政策與服務同步,以招商引資大突破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