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城市發展的“最強引擎”。近年來,玉門市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引領發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號工程”,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契機,以“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為指引,搶抓蘭洽會招商平臺這個重大機遇,借船出海、乘風招商、引客入玉,全力推動招商引資換擋提速,不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2023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2億元,增長24.6%,連續9個季度保持23%以上的增長。
一、堅持“一盤棋”,畫出最大同心圓。“眾人拾柴火焰高”。招商引資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招商員、人人都是參與者。玉門市始終堅持—切圍繞招商轉、一切圍繞招商干,整合資源力量,強化協同作戰,共同奏響招商引資“大合唱”。一是頭雁領航“掛帥出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玉門市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方案》,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現代化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兩大產業集群”,積極鍛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現代物流“五個百億級”產業鏈,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鏈招商工作組,組建“7+1”產業鏈,由市級四大班子領導掛帥擔任鏈長、副鏈長,建立“行政鏈長+鏈主企業”機制,一個產業鏈、一個牽頭部門、一個推進專班,搭建招商引資“四梁八柱”,形成了“鏈長牽頭抓總、副鏈長協同負責、牽頭單位統籌協調、工作專班具體落實”的招商體系。今年以來,7個產業鏈招商小組累計簽約項目26個,簽約金額221億元。二是全員參與“招商會戰”。明確年度招商目標任務,制定任務分解表,將招商任務細化分解到3個園區、12個鄉鎮、43個部門,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全員參與、全市競賽、全面出擊,在全社會營造“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良好氛圍,形成了“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招商格局。積極參加“蘭洽會”“農博會”“文博會”等節會活動,定期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開展招商推介,多渠道挖信息、找項目、談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提升玉門知名度。近三年,全市各部門單位共對接簽約項目315個,落實到位資金402.3億元,總投資410億元的巨化新材料、陜煤集團可降解材料、威爾盛化工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簽約落地,凱盛大明、西部鑫宇、魯玉能源、風渡新材料等重點項目建成投運。三是完善機制“亮曬比拼”。建立招商引資“月調度、季考核、半年盤點、年終總評”機制,產業招商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組織召開會商會議,分析研判存在問題;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產業鏈及駐點招商工作組工作匯報,全面了解工作進展情況,研究部署招商工作。市財政安排資金2313萬元用于支持招商引資、項目前期工作和兌付招商引資獎勵。制定《玉門市2024年產業鏈及駐點招商工作組招商工作考核辦法》,建立招商小組成效考核、成果分享機制,結合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激勵辦法,年終對各產業鏈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整體考核評價和表彰激勵,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形成了“以項目論英雄、憑招商比能力、從落地看作風”的鮮明導向。
二、繪制招商圖譜,實現精準招商。主動適應招商引資工作的新形勢新變化,創新拓展招商引資渠道,扭住重點、精準發力,不斷提升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項目謀劃的精準性。一是延鏈補鏈以鏈招商。緊緊圍繞石油化工及天然氣深加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儲能及裝備制造、現代物流、農產品精深加工、文旅商貿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精準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和“四圖”“五清單”,分行業、分領域制定招商計劃,推動招商引資由“地毯式”向“地圖式”轉變。堅持“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補什么”,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重點地區和3個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隱形冠軍等頭部企業,靶向發力、主動出擊,全面推動短板產業逐步“補鏈”,優勢產業持續“延鏈”,傳統產業加快“升鏈”,新興產業全面“建鏈”,不斷提升產業鏈的完整性、穩定性和競爭力。去年以來,共引進落地產業鏈主項目4個,補鏈項目64個,上中下游產業有效銜接、功能配套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二是借船出海以商招商。實踐證明,以商招商是效率最高的招商引資方式。全力打好招商引資感情牌、親情牌、鄉情牌,讓落戶企業當“紅娘”,動員鼓勵落地企業家擔任“招商大使”,為全市投資環境和發展潛力搖旗吶喊。充分發揮落地企業熟悉市場、資源豐富、渠道多元的優勢“牽線搭橋”,吸引更多更好的企業來玉投資,努力實現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的“蝴蝶效應”,切實把以商招商變成“通衢大道”。三是精心謀劃打牢基礎。精準把握“兩新”“兩重”投資方向和支持領域,充分發揮10個項目謀劃小組和12個“兩新”項目專責組作用,借助“外腦外力”加大項目謀劃包裝和爭取力度,制定目標區域清單、目標企業清單、產業鏈招商清單,形成“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的項目梯級儲備庫,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不斷強化“跑”“爭”意識,嚴格落實“三分之一”工作法,組織重點行業部門每月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赴省進京匯報項目、爭取資金,為招商引資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三、搭建載體平臺,建設一流園區。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產業強。玉門市始終把“一區三園”作為承接項目、集聚產業、支撐發展的主陣地,推動資源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集聚、政策向園區傾斜,努力把“廣袤沃土”變為“發展熱土”,吸引企業“近悅遠來”。一是高起點規劃。秉持園區“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找準園區發展賽道,持續優化完善“一區三園”總體規劃,全面啟動經濟開發區“一區三園”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和產城融合發展規劃編制,科學劃定園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構建了“一區引領、三園支撐、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園區發展格局。2022年,玉門東建材化工工業園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十四五”全國發展農藥產能重點園區;2023年,老市區工業園、建化工業園被認定為全省—級化工園區。二是高標準建設。以打造“綠色、安全、智慧園區”為目標,實施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提升行動,不斷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保障能力。連續三年每年投入5億元以上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園區環狀供水、雙電源、消防救援站、智慧監管平臺,同步提升園區道路、綠化、醫療、通訊、標準化廠房等配套設施,老市區、建化工業園區安全風險等級均達到D級,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虹吸效應”。近三年,“一區三園”簽約落地項目119個,單體項目投資實現了億元到十億元、百億元級的跨越。三是高效能管理。堅持向優秀者學習,提升朋友圈層次,與江陰市簽訂“一帶一路”跨區域合作協議,借智、借力、借勢推動園區提檔升級。探索推行“管委會+開發公司”運營模式,支持市屬國有企業玉潤集團承擔園區投融資開發、基礎設施等建設管理,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職能,構建市場主導、政府支持、高效運轉的管理運營體制。樹立“畝均論英雄”理念,實施入園企業ABCD績效考核制度,加大項目入園審查力度,盤活退出低效產能,推動園區資源高效集約利用。2023年,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99.3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大關,躋身“百億”園區行列,園區發展實現了從“蹣跚學步”到“小步快跑”的加速轉變。
四、打好“組合拳”,營造最優環境。經濟發展“一池春水”,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源頭活水”,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驅動力。玉門市堅持把做優營商環境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生命線”,對照企業和群眾需求,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切實以改革思維破解瓶頸、用創新辦法解決難題。一是做優審批環境。堅持在親商服務上做加法、在審批服務上做減法,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統攬,持續為權力“瘦身”、給效能“健身”,連續五輪迭代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推行服務企業“一張圖”“一本書”“一品牌”,建成“親清營商環境服務站”,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深化“一個重大項目、一個專班推進、一抓到底服務”工作機制,編制《玉門市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指南》,以便捷高效的審批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各類審批時限壓縮率達92.3%,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1個環節0.5個工作日,營造了良好的審批環境。二是做強法浩環境。持續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開展“法治體檢”“矛盾糾紛調解進企業”和“萬名干警聯萬企”活動,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合同管理、勞動關系等環節,梳理摸排法律服務需求,針對性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推行“首查不罰、首違不罰”,柔性執法和“一業一查”聯合監管,建成全省首個縣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審批”助力“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經驗做法成功入選全國優秀案例。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發揮營商環境“親清監督”平臺作用,及時主動受理企業投訴建議,市紀委全程跟蹤督辦,打造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三是做簡金融環境。全力暢通“金融血脈”,實體化運營國有平臺公司玉潤集團,探索“國有企業+銀行”融資模式,運用多元化金融工具開發訂單融資、倉單質押等“短平快”供應鏈金融產品。搭建政銀企溝通對接平臺,引導金融機構開發特色金融服務,常態化開展“行長進園區”活動,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優質項目,針對性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以服務之“優”解企業發展之“憂”,近三年,共為各類企業發放融資貸款139億元。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招商是硬任務。第三十屆蘭治會如約而至,玉門市將乘著蘭洽會的東風,大力弘揚“鐵人”精神,以“更高標桿立祁連”的信心決心,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輪招商引資攻堅戰,努力為再創玉門輝煌、再現玉門榮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