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2023年北半球的夏季是近2000年來最熱的時期。今年夏天,這股“熱度”似乎只增不減:5月底到6月初,華北平原、四川盆地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大范圍、連續的高溫,多地持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繁盛壯美的季節。此時,天地之氣交會,萬物開始開花結實。人應當晚睡早起,不應對天長炎熱感到厭倦,要使情緒保持平穩,使氣色煥發光彩,使體內的陽氣得到自然宣散,使“喜形于色”。這乃是順應夏氣、保持身體機能旺盛的法則。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眾多,山水林田湖草沙,各有各的特點。這個夏季,不妨遵千年古訓,看一看大美中國。景到眼中,愛在心中,健康自然來。
山高體自涼
我國有30余條主要山脈和300多座主要山峰。在高山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會下降0.6攝氏度左右。在山峰附近,隨著氣流的上升,往往會形成一定的對流現象。若能在此時登高望遠,集天地精華,養浩然正氣,心底自然清涼。正如李白在《游泰山六首》說“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東北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華北的太行山、呂梁山;南北地理分界附近的秦嶺、大別山;南部的臺灣山脈、武夷山、巫山,無不是大家喜歡前去游覽的避暑名山。西北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也不妨在這個暑假帶著家人前去看看。
背靠巍峨的高山,俯瞰浩瀚的原野,眼中敞亮,心中豪放,自然會身體舒爽。
水闊海藍藍
我國河流數量也極多,所有河流的總流程加起來超過43萬千米,光是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79條。
我國著名的內流河有塔里木河、黑河、伊犁河、和田河等,甘甜的河水滋潤著壯美的大地。外流河中,有注入太平洋的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遼河、海河、閩江和瀾滄江等河流;有注入印度洋的雅魯藏布江、怒江;有注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這些大河的“脈動”,流動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江河流動,給干燥炎熱的西北、濕熱蒸騰的東南帶來一陣陣清涼。江河入海,蔚藍的海洋、綿延的海岸線,無一不成為向您“招手”的旅游“活招牌”。
林深賞花鳥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資料,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
從北緯50度附近的大興安嶺,到赤道附近的南海,從遼東半島,到遠離海洋的大陸腹地新疆,因為具有明顯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我國形成豐富多樣的森林體系。李白在《夏日山中》說“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坐臥林間,聽蟬鳴,聞花香,觀樹影。能讓人們這般無拘無束的林深處,無疑是夏季旅游的好去處。
田間童趣多
2021年8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我國耕地面積19.18億畝,其中,水田和水澆地合占一半,旱地占一半。
田野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數千年來,人們在田間地頭忙碌,在陽光雨露中收獲。夏天是萬物生長、充滿希望的季節,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其七》曰:“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若能依田而居,耕讀傳家,透過裊裊炊煙,聞得鳥語花香,炎熱的夏天也就不會顯得太漫長。

湖靜閑庭步
人們常用“天空的鏡子”來形容湖泊。在我國大地上,這樣的“明鏡”多達24000多個,總面積達8萬余平方公里。
我國湖泊種類繁多,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陽湖等構造湖;有長白山天池、阿爾山天池等火山成因湖;有陜西省秦嶺太白山的太白湖、臺灣省玉山的冰斗湖;有內蒙古自治區的風成湖——達格圖湖;有形成年代較久的古潟湖,如杭州西湖;有平原區的河成湖,如牛軛湖、微山湖等。宋代曾鞏《西湖納涼》詩曰:“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夏日,不妨到離您最近的湖邊走一走,風吹過湖面,也能吹散內心的憂思和煩悶。
草綠天蒼茫
隨著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美麗的草原風景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草原遼闊廣袤、流水潺潺、牛羊成群,多樣而變化的風景,總是令人向往。我國草原面積約60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1%。
《敕勒歌》中唱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夏天,就應該到草原仰望星空,看蒼茫大地,看遍野牛羊。
沙海美如雪
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這不僅肯定了“沙”的生態價值,并且將“沙”首次納入“七位一體”的生態治理總綱,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核心資源。
沙漠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特別是我國的溫帶沙漠,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自然系統,具有重要的生態平衡功能。塞罕壩、庫布齊、民勤、沙坡頭、敦煌,這些都是“沙漠是資源,大漠也美麗”的生動體現。夏季,風輕云淡,我們也可以到“如雪”的沙漠中走一走,觀大幕孤煙,賞似鉤彎月。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