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和過敏性哮喘三種。這三者既可能單獨發病,也可能同時出現。中醫認為,它們多為虛寒性疾病,患者多陽氣虛弱,且體內寒邪、濕邪過重。因此,固護陽氣是治療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的關鍵。
陽氣虛損易致過敏性疾病
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有許多,首先,是形寒飲冷因素。形寒飲冷是指人體本就受涼或天氣寒冷的時候還攝入冷飲。《素問·咳論》曰:“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長期大量攝入冷飲,如冰咖啡、冰奶茶等會使身體陰寒過盛,陽氣減弱;夏季長期使用空調,也可能使寒氣直接侵襲人體,容易出現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
其次,是大量寒涼藥物的攝入,如濫用抗生素或大量使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等,均會削弱人體的陽氣,增加體內的寒濕。像有些患者,最初可能只是著涼引起的普通感冒、咳嗽,此時,只需要將風寒邪氣驅散出去,即可痊愈。但是如果濫用抗生素,讓風寒邪氣滯留在體內,或過度霧化而增加了氣道寒濕,使陽氣虛損,長此以往,可能會從普通咳嗽慢慢演變成過敏性哮喘。
最后,就是家庭遺傳因素,如家中父母或(外)祖父母患有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則會增加后代的患病概率。不過,臨床上由于遺傳因素而導致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較少,大部分由長期進食寒涼飲食及失治、誤治所致。
呼吸道過敏,治療分三關
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根據陽氣虛損及病氣的輕重,可分為三關,分別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和過敏性哮喘。這三關的發展過程在中醫中被稱為“邪氣內陷”。
過敏性鼻炎,病位在鼻竅
過敏性鼻炎多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子癢、眼睛癢甚至流鼻血等癥狀。過敏性鼻炎者,陽氣虛損的程度最輕,其根源在于陽氣不足,風寒濕邪不斷侵犯腦竅,或風寒濕邪壅滯腦竅。應治以祛風、散寒、除濕,兼益氣固本;也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緩解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需要注意,過敏性鼻炎反復發作,尤其是鼻涕倒流,會刺激咽喉,更容易引過敏性咳嗽。
【穴位按摩】
取穴:迎香穴、上迎香穴定位: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處;上迎香穴在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
操作:晨起、睡前,通過捏鼻子、擦鼻翼的方法按揉迎香穴和上迎香穴,各2~3分鐘。
過敏性咳嗽,病位在咽喉
過敏性咳嗽者的陽氣虛損程度較過敏性鼻炎者更嚴重,多表現為咽干、咽癢、反復咳嗽不愈,超過7天仍不見好轉,晨起、睡前、跑跳運動后,或遇到冷空氣時,出現明顯咳嗽等癥狀。
中醫認為,過敏性咳嗽主要由人體陽氣不足,水液運化無力,痰阻于肺所致。治療上,多以補肺、健脾、化痰為主。另外,過敏性咳嗽患者要做好日常防護,如反復感染流感病毒等,會對咽喉局部黏膜造成損傷,導致患者更容易發生過敏性咳嗽。可以服用一些代茶飲來減輕咳嗽的癥狀。
【陳皮紫蘇飲】
用料:紫蘇葉10克、陳皮6克、桔梗6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放入壺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繼續煎煮20分鐘;晾至溫熱,即可飲用。
功效:化痰止咳。
過敏性哮喘,病位在氣管
過敏性哮喘者陽氣虛損的程度最嚴重,病邪內陷,傷及肺、脾、腎的陽氣。過敏性哮喘多表現為喘促、胸悶、氣短、咳嗽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困難。中醫主張以“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來治療過敏性哮喘,即發作時攻邪以治標,緩解時補虛扶正以治本。
過敏性哮喘患者切記不可過度依賴激素類藥物或抗生素類藥物,短期使用這些藥物,雖可緩解哮喘癥狀,但長期使用,不利于哮喘的治療。
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從上到下,是一個病邪深入的過程,三者息息相關、相互影響。在治療上,應該將病邪從下往上拔出,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注意防護,避免病情反復。
固本扶陽,提升抗病力
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發作期基本上是針對其癥狀治療,不過,癥狀緩解或消失后,不代表疾病已經痊愈,仍需要固本扶陽,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頻率。
膏方又稱為膏劑,是一種平衡陰陽、調理氣血、補虛扶弱的方劑,最擅長補益。將中藥長時間煎煮,熬制成膏狀,可以增強藥物的補益之力,使藥物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有效增補肺氣,增強體質。在冬季服用,可有效治療過敏性哮喘。膏方講究一人一方,患者可以到醫院,請專業醫師辨證論治,調配適合自己的膏方。

除了服用膏方外,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還可以在夏季進行三伏貼敷貼。三伏貼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鼓舞陽氣、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在夏季,通過三伏貼來固本扶陽,可以鼓舞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降低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在冬季的發作頻率。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三伏貼治療時,取穴應以大椎穴、風門穴、肺俞穴為主。堅持敷貼3年,可以有效治療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過敏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養護,固護自身陽氣。首先,一定不要貪涼,要減少對寒冷食物的攝入,夏季要減少使用空調。另外,還要注意忌口,在疾病發作期,不能吃水果、酸奶、牛奶、甜食,以及海鮮、牛肉、羊肉等發物。在疾病緩解期,這些食物也要少吃。其次,日常可以通過泡腳、艾灸等方式,幫助提升人體陽氣。在疾病緩解期,還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來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如慢跑等,也可以習練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中醫養生功法。
責任編輯/王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