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方面。基于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的實際情況,其心理健康格外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呵護。身兼校園法治副校長的派出所民警在進行法治宣傳的同時,也需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給予一定關(guān)注。本文總結(jié)了青少年常見的兩個典型心理健康問題的宣講提綱,供派出所民警開展校園宣講工作時參考。
一、如何正確看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從“聚光燈效應(yīng)”來看,有些所謂的評價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每個人的評價都是主觀的,并不代表絕對的真實性。每個人要學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的評價,從中獲取有益的信息,并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1.保持冷靜和客觀。在收到他人評價時,不要過度情緒化或過于自責,要客觀分析他人評價的內(nèi)容和真實性。
2.篩選有價值的反饋。要學會篩選,并將注意力放在那些真正能夠幫助我們改進和提升的反饋上。
3.明確自我認知和樹立自信心。了解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并正確地認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不要完全依賴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4.以自我成長為目標。將他人的評價視為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打擊。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不足,通過他人真實的反饋和評價,我們可以認識到自身的盲點和提升空間,并努力改進自己。
二、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較為常見的三種社交恐懼癥結(jié):一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許多人認為跟陌生人交流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很容易產(chǎn)生尷尬、拘謹、不愉快,從而不歡而散。二是對對方感受的恐懼。人們?nèi)菀自谟^念上先入為主,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會努力從整個交流過程中找尋自己的不足,進而無限放大。三是對交流技巧的恐懼。許多人認為自己天生社交技巧不足,既不知道如何跟陌生人交談,也不知道如何開始談話和結(jié)束談話,因此容易缺乏自信。
克服社交恐懼的辦法如下:
1.承認和理解自己的這種恐懼感。承認自己遇到了社交困難,這種恐懼感通常來源于自我保護的回避反應(yīng),可能是社交能力有待提升,但并非不可克服。
2.嘗試重新評估當下環(huán)境的安全性。如果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待當下,也許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環(huán)境其實是安全和友好的。或者,即便當下的環(huán)境不那么安全和友好,自己也可以嘗試做點什么,來更好地保護自己。
3.從感覺安全、友好和有信心的社交情境開始練習,從社交經(jīng)驗中重新積累信心。
4. 慢慢嘗試溫柔對待不完美但獨一無二的自己。可以嘗試改變負向的思維方式和自我評價,鼓勵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