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探索蘋果園橘小食蠅性誘劑的應用效果,開展了應用性誘劑防治蘋果園橘小實蠅的試驗。結果表明:利用橘小實蠅性誘劑進行田間防治時,性誘劑懸掛間距以4~8米效果較好,可以明顯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減低生產成本,提高果品質量。
關鍵詞:蘋果園;橘小實蠅;性誘劑
橘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屬于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果實蠅屬(Bactrocera),俗稱黃蒼蠅、果蛆,東方果實蠅,是一種世界危險性檢疫害蟲[1-2]。橘小實蠅寄主范圍有46科250多種,如柑橘、蘋果、葡萄、梨、柿等。橘小實蠅主要危害寄主的果實。成蟲產卵于果實內,幼蟲孵化后在果實內危害,引起果肉腐爛,造成果實在田間爛果、壞果、落果,導致減產,失去食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物流交通更加便利,近年來,橘小實蠅在我國北方果樹產區多有檢出[3-4]。橘小實蠅成蟲期長,又喜歡在即將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實上產卵,施用化學農藥,容易造成果品中農藥殘留高,橘小實蠅的施藥關鍵期又在果實成熟期,成蟲遷飛能力強,致使藥劑難以發揮藥效,給防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商丘市現有蘋果種植面積26.4萬畝,晚熟品種占89.7%,且以富士為主。2014年商丘地區蘋果園首次監測到橘小實蠅成蟲,2015年首次監測到成蟲危害果實。后連續多年監測到成蟲危害,管理粗放的果園,蟲果率達30%,大大降低了果園的經濟效益,個別果園危害率85%以上,幾乎造成無收成局面。橘小實蠅的危害有加重趨勢,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將影響商丘市水果產業的發展。利用性誘劑防治害蟲,不僅成本低、使用方便,而且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有效地保護天敵[5-7],在蛾類、食心蟲類、橘小實蠅防控方面應用較多,在蘋果園橘小實蠅防控研究上應用較少。為掌握蘋果園橘小實蠅性誘劑在田間的科學防治方法,2023年筆者進行了蘋果園利用性誘劑防治橘小實蠅的試驗,探索出商丘地區蘋果園橘小實蠅綠色防控技術,解決了該蟲防控過程中頻繁使用化學殺蟲劑傷害天敵、污染果實的難題,提高了防治效果,為蘋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設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蘋果園內,面積1.8公頃,主栽品種為煙富10、煙富3,授粉品種為華碩、美八,樹齡5年。黃土,土層深厚,土壤疏散疏松,為壤砂土質,土壤pH值為7.1~7.5,耕作層有機質含量0.68%~0.96%,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南北行向,行株距4米×2米。蘋果園管理水平較高。
1.2 試驗設計
橘小實蠅性誘劑及誘捕器購自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設置常規藥劑防治區(0.33公頃)和性誘劑防治區(1.47公頃)。常規藥劑防治區:對蘋果園全生育區病蟲害進行常規藥劑防治,僅在果園懸掛監測誘捕瓶3處,用于監測果園成蟲變化動態,并作為對照。性誘劑防控區:果園懸掛橘小實蠅性誘捕器,誘捕器為船形,見圖1。性誘捕器在蘋果園中懸掛高度為1.8米,懸掛間距4、8、12米共3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7月1日懸掛橘小實蠅性誘捕器。4周更換1次誘芯。
每個性誘劑處理區,選3點懸掛監測誘捕瓶,用于監測處理區內成蟲發生動態,見圖2。
蘋果園全生育期用藥情況見表1。蘋果園往年年成蟲發生期平均每周監測誘蟲量14~30頭/周/瓶。
1.3 調查與統計
每周統計1次監測誘捕器內誘蛾數量。
10月下旬果實成熟時,調查蟲果率。采樣果按處理裝入網袋,逐果切開,發現有1頭以上橘小實蠅幼蟲的,記為蟲果,見圖3。
蛀果率/ %=蛀果數/調查總果數×100;
防治效果/ %=(對照蛀果率%-試驗蛀果率%)/對照蛀果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懸掛間距不同性誘劑處理的誘蟲量
由表2可知,監測誘捕器內成蟲發生高峰,對照與處理間略有差別,但整體表現在8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有兩個發生高峰,尤其是10月高峰比較明顯。間隔4米懸掛性誘劑,監測誘捕器誘到的成蟲總量最少,7月21日監測誘捕器誘到第一頭成蟲,11月3日開始誘捕不到成蟲,平均誘蟲量為4.8/頭/周/瓶。間隔8米懸掛性誘劑,監測誘捕器7月14日誘到第一頭成蟲,11月17日誘捕數為0,均誘蟲量為6.3/頭/周/瓶。間隔12米懸掛性誘劑,監測誘捕器7月14日誘到第一頭成蟲,平均誘蟲量為10.3/頭/周/瓶。7—11月,處理的誘蟲量遠少于對照,至11月17日,對照區監測誘捕器內仍誘到5.5頭成蟲(見圖4、圖5)。
2023年,常規防控區(對照)監測誘捕器內11月誘到成蟲的的持續時間較往年延長7~10天,分析原因,可能與2023年10月氣溫偏高、果實采收延遲有關。
2.2 懸掛間距不同性誘劑處理的蛀果率
由表3可知,性誘劑不同懸掛高度的蛀果率極顯著低于對照,間隔4米懸掛的蛀果率2.7%,與間隔8米懸掛的蛀果率4.5%差異不顯著,二者均極顯著低于間隔12米懸掛的蛀果率8.6%。間隔4米懸掛的防治效果最高為82.80%,與間隔8米懸掛的防治效果72.32%差異不顯著,二者均極顯著高于間隔12米懸掛45.22%的防治效果。
3 小 結
在蘋果園中應用性誘劑防治橘小實蠅時,不同的懸掛間距防治效果存在顯著差異,以懸掛間距4米的監測誘捕器內的誘蟲量最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為懸掛間隔8米的,二者均能有效防治橘小實蠅的危害,防效為72.32%~82.80%。間隔12米懸掛的防治效果為45.22%,在實際生產中,風險性比較大,因蟲果造成的經濟損失明顯。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蘋果園橘小實蠅,可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次數及施用量,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從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分析,防治蘋果園橘小實蠅性誘劑間隔4米、8米懸掛可以示范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騰達,宮慶濤,葉保華,等. 橘小實蠅的國內研究進展[J]. 落葉果樹,2019,51(1):43-46.
[2] 李月紅,張小亞,孟幼青.不同配方誘劑對橘小實蠅的引誘作用[J].中國南方果樹,2012,41(2):82-83.
[3] 宋來慶,劉美英,趙玲玲,等.橘小實蠅在煙臺果樹產區的監測與防控[J]. 煙臺果樹,2019(2):36-37.
[4] 楊麗英,李之洪.橘小實蠅的形態特征、影響因素和防治措施[J].湖北農機化,2020(1):59.
[5] 趙航,李宏玉,沈嘉彬,等.云南大理應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園橘小實蠅及梨小食心蟲的效果研究[J].植物保護導刊,2019(2):59-62.
[6] 笪穎飛.不同區位及高度條件下性誘劑對煙田斜紋夜蛾和煙青蟲的防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2(5):61-63.
[7] 楊杰,肖亞靈.柑橘園橘小實蠅性誘劑防治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7(5):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