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沂南縣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規范化發展蘋果、大櫻桃等特色林果產業,輻射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蘋果輪紋病是危害當地蘋果種植產業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紹了蘋果輪紋病的病原、發生規律、影響因素、危害癥狀及防治措施,以期給果農提供借鑒。
關鍵詞:蘋果輪紋病;發生規率;氣候環境;防治措施
沂南縣地貌分區特征比較明顯,自西而東依次為低山區、平原、丘陵。西部為低山區,面積1 029.68千米2,占全縣總面積的58%,海拔400~762.8米,相對高度200~400米。山間溝壑縱橫,山下有小塊平地。中部為平原區,位于沂河兩岸和汶河、蒙河下游地帶,為洪積—沖積平原。海拔88~100米,面積412.73千米2,占全縣總面積的23.3%。該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當地氣候與地理環境非常適合蘋果的種植,當地主要品種有紅富士、金冠、國光等。筆者在本文中以紅富士蘋果為例,結合環境氣候,對蘋果輪紋病的發生與防治作簡單的綜述。
1 蘋果輪紋病
又名蘋果疣皮病、蘋果黑腐病、蘋果輪紋褐腐病、蘋果疣狀粗皮病,俗稱水爛病、爛果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也是危害臨沂沂南縣域蘋果的主要病害。該病害在發病嚴重的年份,可致果園減產20%~30%,個別粗放管理地塊甚至造成絕收[1]。
2 病 原
病原為梨生囊孢殼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無性世代為貝倫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屬半知菌真菌,大莖點屬真菌。田間經常見到的蘋果輪紋病菌為病菌的無性階段。(1)形態。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24~30)微米×(6~8)微米。子囊殼生于樹皮表皮下,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殼壁薄,炭質,頂端有孔口,底部生有許多子囊和側絲。(2)特性。如果溫度適宜,在4小時內發芽率超過60%,在1%葡萄糖或果實組織液中,發芽率可明顯提高。孢子液干燥后發芽率隨之下降,干燥6小時后發芽率下降50%左右。
3 發生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枝上越冬。蘋果輪紋病其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皮孔侵染。病菌會利用蘋果樹的皮孔進入其內部,破壞植株的正常生長機制,從而導致果實出現明顯的輪紋狀病斑。蘋果輪紋病菌還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使得病害在果園中能迅速蔓延。每當7—8月份雨季來臨,病菌會隨著雨滴傳播到蘋果樹上,通過皮孔侵入植株內部。雨水還會使得病菌在果樹上迅速擴散,加劇病害的發展。在潮濕的環境中,病菌的生長和繁殖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導致蘋果樹的病情加重。寄主主要有蘋果、梨、海棠、花紅、桃、李、杏、板栗和棗等多種果樹。
4 輪紋病在沂南縣域的發生規律與環境影響
4.1 分布與危害
蘋果輪紋病,嚴重威脅蘋果、梨等果樹,其主要分布在我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在我國蘋果主產區,都能發現這種病。隨著金冠、富士等感病品種的廣泛種植,蘋果輪紋病已經逐漸成為導致果實腐爛的主要病害。以沂南縣蘋果種植區域為例,一般果園中,輪紋爛果的發病率在20%~30%,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超過50%。
4.2 氣候的影響
蘋果輪紋病在沂南縣域發生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這段時間正值夏季,氣溫適宜,雨水充沛,為蘋果輪紋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蘋果輪紋病的發生與光照、濕度以及天氣狀況密切相關。相對濕度高于75%,或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時,蘋果輪紋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這是因為在這些條件下,蘋果樹葉片表面的水分蒸發減緩,導致葉片長時間處于濕潤狀態,易于受到病菌的侵襲。同時,連續陰雨天氣還可能導致蘋果樹生長環境的通風不暢,進一步加大病菌繁殖的概率[2]。
4.3 環境的影響
要保證果園的通風透光,可通過修剪枝葉、合理布局等方式改善果園內部的光照條件降低果園濕度。注意防治蟲害,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往往會導致果實的表皮受損,從而為病菌的入侵提供通道。而在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以減少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試驗證明被害蟲危害的果實,感染輪紋病的概率在95%以上(圖1)。
5 輪紋病危害癥狀
5.1 輪紋病危害枝干癥狀
蘋果輪紋病的病斑形態獨特,凹陷深度為3~5毫米。病斑的形狀各異,大小以8~15毫米居多,有的呈圓形或橢圓形,有的則不規則。病斑的表面光滑,顏色較深,邊緣清晰。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斑會逐漸擴大,深度也會加深。在一些嚴重感染的蘋果樹上,病斑甚至會導致樹干局部枯死(圖2)。
5.2 輪紋病危害果實癥狀
果實受害后,以果點為中心,逐漸出現褐色斑點。隨著病斑的擴大,同心輪紋狀的病斑清晰可見,深淺相間;隨后果實開始腐爛,發出酸腐的氣味,有時病斑還會滲出黏液。蘋果貯藏期間,低溫貯藏防病效果好,低于5 ℃基本不發病(圖3)。
6 輪紋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6.1 蘋果套袋
在蘋果輪紋病的預防措施中,對蘋果進行套袋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套袋不僅可以防止病菌的侵染,套袋還能保護果實免受物理損傷,減少果實表面的擦傷和劃傷,從而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選擇合適的套袋材料至關重要。一般來說,選用透氣性好、防水性強、質地輕柔的紙袋較為合適。其次,套袋的時間也很關鍵。通常,在蘋果果實橫徑達到1元硬幣大小時開始套袋,這個時期的果實對病害的抵抗力較弱,及時套袋可以有效防止病菌的侵染[3](圖4)。
6.2 農業防治
6.2.1 及時剪除病枝 及時剪除病枝、細弱枝。剪下來的枝條運到距果園30米以外堆放。冬剪時要注意疏枝,培養合理樹形。重視夏剪,及時剪除過密枝、直立枝和徒長枝,以保持樹冠內通風透光。春季果樹萌動至春梢停止生長期,隨時刮除樹體主干和大枝上的輪紋病瘤、病斑及干腐病病皮,刮到露白程度。
6.2.2 禁止果樹混栽 果園周圍20~30米,不栽楊、柳、刺槐等林木,不與桃樹、核桃樹混栽。
6.2.3 增施有機肥 秋季落葉前,畝施腐熟農家牛羊圈肥1000~1500千克。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避免過多使用氮肥,生長中后期追肥應以磷、鉀肥復合肥為主(圖5)。
6.3 化學防治
病瘤群的部位直接涂抹10%果康寶15~25倍液,進行殺菌消毒。經過2~3年用藥防治,使樹皮產生誘導抗性,促進病組織翹離和脫落。對枝干輪紋病,于春天果樹芽露綠前噴灑10%果康寶100~150倍液,重點噴灑3~4年生的細枝。果樹發芽前,不刮除輪紋病皮,直接涂抹對1倍水的石硫合劑防治果實輪紋病,在不套袋的條件下生長期應噴藥9~14次。采取套袋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在果實生長中、后期,繼續用上述有機殺菌劑或與1∶2.5∶200倍量式波爾多液交替使用[4]。
7 總 結
掌握蘋果輪紋病的發生盛期和影響因素,對果農來說至關重要。通過改善果園環境、提高管理水平,同時還需要密切關注果實的生長狀況,一旦發現蟲害跡象,要及時采取綜合性的防控措施,避免蟲害的擴散,可以有效降低蘋果輪紋病的發病率,提高蘋果的產量和品質,為果農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孫廣宇,徐超,梁曉飛,等.蘋果輪紋病病害名稱之規范[J].菌物學報,2023,42(1):76-85.
[2] 李志偉. 不同蘋果品種對輪紋病抗病性差異機制研究[D].山東煙臺:煙臺大學,2024.
[3] 陳敏,欒炳輝,劉保友,等.蘋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落葉果樹,2023,55(1):64-67.
[4] 史博. 蘋果輪紋病新型保護劑的開發與利用[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