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聯儲會議宣布,繼續保持基準利率不變,這是2023年7月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以來,持續一年把基準利率維持在高位不變。不過,或許這將是美聯儲最后一次“按兵不動”,美聯儲降息已經進入倒計時。
此次美聯儲聲明,刪除了“仍高度關注通脹風險”的表述,改為“關注就業和物價雙重使命都在面臨的風險”。美聯儲的政策重心正逐步向增長和就業傾斜,而7月美國失業率反彈至4.3%,將使美聯儲降息變得越來越近。
隨著美聯儲降息進入倒計時,是否意味著全球市場會步入“降息交易”呢?預期往往走在現實前面。對于美聯儲的降息,市場早已經充分“博弈”;如果降息是經濟放緩所迫,歷史的經驗表明,市場通常會先進入“衰退交易”。
7月中旬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開始調整。納斯達克指數跌幅近10%,日元則大幅升值,表明避險情緒在上升,套息交易平倉加劇。日經指數8月5日更是出現驚人下跌,當日跌幅達12%,不到一個月已經從前期高點下跌超25%,進入技術熊市。
現在市場關注的已經不是美聯儲是否在9月降息的問題,而是9月更可能降息50個基點?;谥ゼ痈缟唐方灰姿?0天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的測算,截至8月5日,美聯儲于9月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已經超過90%,這一概率比一周前大幅提升。
在全球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之際,A股能否獨善其身呢?
一方面,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仍在延續,尤其是近期支持經濟的宏觀政策仍在加碼,這會對A股形成托底性支撐;另一方面,全球風險偏好下降,人民幣反而成為了“避風港”,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到7.10附近,海外資金可能通過買入人民幣資產進行避險;此外,A股一直以來估值水平偏低,風險早已釋放完畢。
本輪美聯儲加息以來,其重心一直都是通脹。市場的降息預期自2023年下半年就開始泛起,但美聯儲遲遲未兌現,核心的原因就是通脹一直未能落至美聯儲滿意的區間。另外,美國就業市場一直表現較好,這也讓美聯儲可以專心對付通脹。
但近期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二季度美國通脹有所下降,6月美國CPI同比增長3.0%,較前值下降0.3個百分點,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長3.3%,較前值下降0.1個百分點。而7月美國失業率上升至4.3%,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1.4萬人,大幅低于預期。而且美國勞工部還大幅下修了前幾個月的非農就業數據,表明就業市場并沒有之前數據顯示那么強,存在不小的“水分”。
此次美聯儲會議表示,將更加平等地關注就業和通脹的雙重目標。這意味著,未來美聯儲政策的重心將逐步由控通脹轉移到穩經濟和就業上。
中金公司認為,非農數據走弱,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9月美聯儲降息有助于降低市場對于美聯儲政策“落后于曲線”的擔憂,有利于金融市場穩定。如果接下來的數據超預期走弱,美聯儲也可能以50個基點的幅度更大力度降息。
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對市場的降息預期給出了正面回答。鮑威爾表示,市場對美聯儲更加接近降息的感覺是合理的,9月降息可能是一個選項。美聯儲官員們的普遍觀點是,目前正在接近適合降息的時間點。
由于全球市場大幅動蕩,市場開始預期美聯儲會不會召開緊急會議降息,以安撫市場。這在歷史上也并非沒有先例,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美股大跌超20%后,美聯儲就于第二天快速降息,最終市場逐步得到了平靜。
美國7月失業率上升后,觸發“薩姆規則”(Sahm Rule),引發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全球市場動蕩加劇。
從7月11日至8月5日,全球市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整,日本和美國股市調整幅度最大。8月5日當天,日經指數大跌12.4%,堪比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日經指數自前期高點已經下跌超25%,全部回吐了年內漲幅。同期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從高點也已跌幅超過10%。
“薩姆規則”是什么指標,能讓金融市場如此恐慌?“薩姆規則”是由美聯儲經濟學家Claudia Sahm提出的一種指示經濟衰退的指標。該規則指出,當美國失業率的3個月移動平均值,較此前12個月(不包含本月)的3個月滾動移動平均值低點,高出0.5個百分點時,則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處于衰退狀態或即將進入衰退。根據歷史經驗,“薩姆規則:在1960年以來一共9次美國經濟衰退中全都得到了驗證。圣路易斯聯儲FRED數據庫公布的7月薩姆指數錄得0.53%,超過0.5%警戒線,釋放美國經濟衰退的信號。
當然,會有很多人會懷疑這種基于統計學的指標會有多少參考意義。平安證券指出,0.5%的警戒線水平可能完全基于統計學意義。在過去美國9次衰退中,薩姆指數至少錄得1.53%(1991年7月)。這意味著,判斷美國經濟衰退的最低薩姆指數可以是0.5%-1.53%之間的任何數值。換言之,薩姆指數達到0.5%是判斷衰退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中金公司也認為,不能簡單機械地套用“薩姆規則”。暫且拋開此次美國失業率是否存在颶風等臨時性因素擾動而“失真”,但也不能機械使用“薩姆規則”。收益率曲線倒掛一直都是美國衰退的有效且領先指標,也是2022年市場擔心衰退的原因,但時至今日已倒掛兩年之久,美國經濟尚未出現衰退。
鮑威爾也對“薩姆規則”有所表態,將之稱為統計規律,并強調就像新冠疫情后眾多衰退先進指標失效那樣,這次衰退信號并不一定適用,因為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強勁,薪資增速正在呈現健康的減緩步伐。
除了經濟基本面因素外,市場重要參與者的行為變化可能也引發了一定的跟風情緒。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二季度將其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從一季度時的7.89億股大幅減至約4億股,降幅近50%??紤]到美股當前處于較高位置上,以及巴菲特的市場指標作用,加劇了市場參與者的避險情緒。
由于近幾年歐美股市持續大幅上漲,尤其是一些科技股的估值已經偏高,市場的脆弱性也更強。一旦基本面出現松動,就容易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既然是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為何跌幅更大的卻是日本股市呢?民生證券指出,在三重壓制因素下,日本股市注定成為全球最弱一環。其一是分母端的壓力,日本央行4月和7月兩次加息,貨幣政策緊縮周期,本身就制約股票等風險資產的表現;其二是分子端的擔憂,全球制造業PMI見頂回落,美國經濟走弱,作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且指數大權重的公司海外營收占比較高,分子端未來也有隱憂。其三是避險情緒蔓延。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悲觀預期仍在全球市場蔓延;中東地區的沖突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一旦油價受地緣等因素大幅上漲,輸入型通脹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壓力較大,投資者選擇離場的可能性較大。
交易層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視。過去一段時間里,“空日元、多美股”成為最擁擠的交易策略。當大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日本央行加息成為了“壓垮駱駝的稻草”,套息交易的成本開始上升,導致擁擠的“空日元、多美股”交易策略發生踩踏。借日元的資金不得不拋售美股(尤其是美股科技龍頭),把股票換回日元,平掉自己的日元空倉。
所以,在這一輪全球股市下跌中,日元卻大幅升值,日元對美元匯率已經從7月初的161.9快速升值至142附近,短短一個月升值近12%。
在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之際,人民幣匯率和A股能否獨善其身呢?
在全球股市大幅調整的這段時間里,人民幣匯率反而出現了快速的升值。尤其是8月5日,全球股市大跌的時候,離岸人民幣匯率則一度升值800個基點,升至7.08。人民幣的逆勢走強,可能既有交易層面的因素,也有基本面的原因。
從交易層面看,年初以來,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與日元匯率高度相關,市場可能也在人民幣上做套息交易。高息差、低波動是構成套息交易貨幣對的重要條件。202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范圍相對較小,而中美利差又維持高位,這使得人民幣與美元的套息交易愈發受到關注。在避險情緒上升后,這種套息交易發生逆轉,就會出現大規模平倉,引發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較快的升值。
在基本面層面,一方面,從利差的角度看,美聯儲降息預期快速升溫,美債利率明顯回落,有助于緩和中美利差對人民幣的壓力。另一方面,中美經濟正處于“東升西降”的階段。美國經濟逐步顯現出走弱的趨勢,這也是全球“衰退交易”的核心擔憂;相反,中國經濟則呈現穩中向好態勢,而且宏觀經濟政策還在進一步加力,將為下半年經濟復蘇保駕護航。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并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鑒于此,在全球市場動蕩,風險偏好下降之際,人民幣反而會成為避險貨幣,人民幣資產也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