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在全面闡述遼寧省蔬菜生產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利用資源稟賦系數和區位熵指數等評價指標,對全省14個地級市的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進行評價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2017—2021年期間,遼寧省蔬菜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平均單產水平穩步提升,生產區域化特征日趨明顯。從生產資源稟賦優勢評價結果來看,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和遼中地區的沈陽、鞍山、錦州、葫蘆島、朝陽等5個地級市。從生產專業化水平評價結果來看,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遼南地區和遼中地區的沈陽、大連、鞍山、營口、遼陽、葫蘆島等6個地級市。最后,從強化科技支撐、完善設施裝備、實施品牌戰略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促進遼寧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遼寧; 蔬菜生產; 區域布局; 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4)07-196-0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comparis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ZHU Yu
(Party Schoo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henyang 11000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Liaoning is an important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Based on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endowment factor coefficient and local quotien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s in 14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2017-2021, the scale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expanded gradually, the average yield level increased steadily,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evident.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oduction resource endowment advantages,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fiv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the Liaoxi and Liaozhong regions, including Shenyang, Anshan, Jinzhou, and Huludao.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level,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ix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Liaoxi, Liaonan and Liaozhong regions, including Shenyang, Dalian, Anshan, Yingkou, Liaoyang, Huludao and Chaoyang. Finally,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improv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nd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Liaoning;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al lay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蔬菜既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菜籃子”產品,也是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和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遼寧省地處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生產區,是我國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反季節蔬菜供應北方地區冬春淡季市場,越夏蔬菜供應夏季南方市場,為保障北方地區乃至全國“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1]。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遼寧省蔬菜播種面積為32.88萬hm2,蔬菜產量為1 990.23萬t,分別占全國蔬菜生產規模比重的1.50%和2.57%。其中,設施蔬菜(包含日光溫室和冷棚)播種面積為11.81萬hm2,設施蔬菜產量為948.50萬t,分別占全省蔬菜生產規模比重的35.92%和47.66%,設施蔬菜生產規模位居東北4省(區)(指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4個省、自治區)第1位。為了更好地發揮遼寧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在全面闡述遼寧省蔬菜生產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利用資源稟賦系數和區位熵指數等評價指標,對全省14個地級市的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進行評價和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優化遼寧蔬菜生產區域布局、促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1 遼寧省蔬菜生產發展現狀
1.1 面積、產量雙增效果顯著
近幾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多次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這也為遼寧蔬菜生產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政策契機。2022年4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遼寧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蔬菜總產量穩定在2000萬t。目前全省已經基本形成了“冬銷北、夏銷南、周年生產、四季不閑”的蔬菜生產發展格局,蔬菜生產規模逐年擴大,播種面積、產量雙增效果顯著。蔬菜播種面積由2017年的30.86萬hm2逐年擴大到2021年的32.88萬hm2,增長幅度達到6.55%,年均增長率達到2.03%,播種面積在東北4省(區)中所占比重由2017年的37.85%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41.16%。與此同時,蔬菜產量也由2017年的1 797.84萬t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1 990.23萬t,增長幅度達到10.70%,年均增長率達到2.57%,產量在東北4省(區)中所占比重由2017年的44.23%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47.39%(表1)。
1.2 平均單產水平穩步提升
隨著一批適合遼寧及東北設施蔬菜栽培的專用新品種的成功選育以及輕簡化、標準化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環境調控等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與模式的廣泛推廣和應用[2-3],2017—2021年期間遼寧省蔬菜平均單產水平整體基本呈現出逐年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一直在東北4省(區)中穩居第1名。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由2017年的58 256.64 kg·hm-2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60 529.20 kg·hm-2,提升幅度達到3.90%,分別是同時期內蒙古、吉林、黑龍江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的1.11、1.61、1.31倍(表2)。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人們對蔬菜商品質量和供應均衡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發生概率與強度的不斷增加,設施蔬菜因其與露地蔬菜相比具有復種指數高、資源利用效率高、抗風險能力強、增產增收潛力大等生產優勢而得以迅速發展[4]。2021年,遼寧省設施蔬菜播種面積為11.81萬hm2,設施蔬菜產量為948.50萬t,設施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為80 313.29 kg·hm-2,是當年全省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的1.33倍,已經發展成為遼寧省蔬菜生產實現“穩面積、增產量、調結構、保供給”的重要抓手。
1.3 生產區域化特征日趨明顯
目前,遼寧省已初步形成了“西部設施蔬菜、東部特色蔬菜、南部精品蔬菜、北部葉菜兼顧果菜、中部設施蔬菜”的蔬菜生產區域發展布局。其中,遼中地區和遼西地區(按照行政區域劃分,遼寧省可以大致劃分為遼西、遼東、遼南、遼北和遼中等5個地區。其中,遼西地區主要包括錦州、阜新、葫蘆島、朝陽等4個地級市,遼東地區主要包括撫順、本溪、丹東等3個地級市,遼南地區主要包括大連、營口等2個地級市,遼北地區就鐵嶺1個地級市,遼中地區主要包括沈陽、遼陽、鞍山、盤錦等4個地級市)憑借其水土資源條件較好、日照豐富、土地平整、土質肥沃、相對集中連片等自然資源稟賦,已經發展成為遼寧省蔬菜生產兩大核心主導產區,全省約2/3的蔬菜產量來自這兩個地區,而且近年來有進一步向局部集中的發展趨勢[5]。遼中地區和遼西地區的蔬菜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由2017年的11.11萬hm2、663.65萬t和11.04萬hm2、510.05萬t逐步增加到2021年的11.43萬hm2、722.82萬t和12.36萬hm2、603.79萬t,二者播種面積、產量合計占全省蔬菜生產規模的比重也分別由2017年的71.78%和65.31%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72.34%和66.66%(表3)。其中,位于遼中地區的沈陽市是目前遼寧省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播種面積和產量在全省14個地級市中一直穩居第1名。2021年,沈陽市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為6.25萬hm2、390.85萬t,分別占當年全省蔬菜生產規模的19.02%和19.64%。其設施化生產發展水平也相對較高,2021年沈陽市設施蔬菜產量為198.82萬t,占全市蔬菜產量的比重達到50.86%。
2 遼寧省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評價與分析
基于數據的可得性、評價的科學性以及指標的可比性等原則,通過利用《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遼寧統計年鑒》中2017—2021年錦州、阜新、葫蘆島、朝陽、撫順、本溪、丹東、大連、營口、鐵嶺、沈陽、遼陽、鞍山、盤錦等遼寧省14個地級市的農作物和蔬菜生產、農業總產值等相關數據,選取資源稟賦系數和區位熵指數2個指標,從生產資源稟賦優勢和生產專業化程度2個方面對全省14個地級市的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進行科學評價與分析。
2.1 資源稟賦系數
資源稟賦系數(Endowment Factor Coefficient)是根據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提出的,一般用來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某種資源的相對豐富程度,它所揭示的是一個國家(地區)生產領域的競爭優勢。通過借鑒趙興梅[6]、劉麗娜[7]、逯春香等[8]、毛昭慶等[9]的前期相關研究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EFi=[(Vi/V)/(Yi/Y)] 。
式中,EFi代表i市蔬菜生產資源稟賦系數,Vi代表i市蔬菜產量,V代表遼寧省蔬菜產量,Yi代表i市農業總產值,Y代表遼寧省農業總產值。當EFi<1時,說明i市蔬菜生產相對缺乏資源稟賦優勢,數值越小則優勢程度越弱;當EFi≥1時,說明i市蔬菜生產具有資源稟賦優勢,數值越大則優勢程度越強。其中:當1<EFi<2時,說明i市蔬菜生產具有一定的資源稟賦優勢。當EFi≥2時,說明i市蔬菜生產具有較強的資源稟賦優勢。
計算結果表明,2017—2021年期間,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蔬菜生產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和遼中地區,共有沈陽、鞍山、錦州、朝陽、葫蘆島等5個地級市且均屬于全省設施農業生產大市。其中,鞍山和葫蘆島屬于蔬菜生產具有較強資源稟賦優勢的地級市(表4)。鞍山是全省設施農業生產大市,是我國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和冬淡季棚菜生產的發源地。目前已形成了“岫巖縣食用菌、山野菜,海城市設施黃瓜、辣椒,臺安縣設施茄子、西瓜、甜瓜,千山區郊區特色蔬菜”四大蔬菜生產優勢區。葫蘆島近年來在綏中、南票、建昌等區縣大力推進現代化設施果蔬生產基地建設,按照“集約高效、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發展思路,聚焦黃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主栽品種,加快新優品種示范推廣,加強反季節栽培、多熟制栽培等新技術應用,全力提升蔬菜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打造省級高效精品蔬菜產業優勢區。2023年3月葫蘆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葫蘆島市“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力爭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設施旱黃瓜生產基地。
2.2 區位熵指數
區位熵指數(Local Quotient)又稱生產的地區集中度或專門化率,是指通過衡量各地區的要素分布狀況來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通過借鑒張倩等[10]、李佳欣等[11]、余超然等[12]、徐滿意等[13]的前期相關研究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LQi=[(pi/Pi)/(q/Q)]。
式中,LQi代表i市蔬菜生產區位熵指數,Pi代表i市蔬菜播種面積,Pi代表i市所有農作物播種面積,q代表遼寧省蔬菜播種面積,Q代表遼寧省所有農作物播種面積。當LQi<1時,說明i市蔬菜產業在全省范圍內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數值越小則專業化程度越低;當LQi≥1時,說明i市蔬菜產業在全省范圍內具備一定專業化水平,數值越大則專業化程度越高。一般來講,當區位熵LQi>1.2時,說明i市蔬菜生產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化程度并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優勢地位。
計算結果表明,2017—2021年期間,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蔬菜產業在農業中的相對集聚程度較高、蔬菜生產具備一定專業化水平的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遼南地區和遼中地區。區位熵指數平均值大于1的有錦州、葫蘆島、大連、營口、沈陽、遼陽、鞍山、盤錦等8個地級市,其中區位熵指數平均值大于1.2的地級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營口、遼陽、葫蘆島等6個地級市。區位熵指數平均值小于1的有朝陽、撫順、本溪、丹東、阜新、鐵嶺等6個地級市,說明其蔬菜產業在全省范圍內的集聚程度相對不高,蔬菜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也相對較低(表5)。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2017—2021年期間朝陽市蔬菜生產區位熵指數平均值小于1,但整體卻是呈現出逐年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由2017年的0.83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1.15。近年來,朝陽市依托區域資源優勢,不斷優化設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形成了以凌源黃瓜、北票番茄、喀左雙椒、朝陽食用菌等為主的蔬菜生產布局,并通過強化對“朝陽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的規劃設計,成功培育了“北票番茄”“凌源百合”等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和“凌馨”“德源”“莊頭營”等知名品牌。
3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研究結論
(1)通過從生產規模、單產水平、區域布局等3個方面出發,對2017—2021年遼寧省蔬菜生產的整體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蔬菜生產規模逐年擴大,面積、產量雙增效果顯著。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由2017年的30.86萬hm2、1 797.84萬t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32.88萬hm2、1 990.23萬t,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6.55%和10.70%;二是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穩步提升,穩居東北4省(區)首位。平均單產水平由2017年的58 256.64 kg·hm-2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60 529.20 kg·hm-2,分別是同時期內蒙古、吉林、黑龍江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的1.11倍、1.61倍和1.31倍。其中,2021年遼寧省設施蔬菜單產水平達到了80 313.29 kg·hm-2,是當年全省蔬菜平均單產水平的1.33倍;三是蔬菜生產區域化特征日趨明顯,遼中地區和遼西地區是目前遼寧省蔬菜生產兩大核心主導產區。“西部設施蔬菜、東部特色蔬菜、南部精品蔬菜、北部葉菜兼顧果菜、中部設施蔬菜”的蔬菜生產區域發展布局已經初步形成。2021年,遼中地區、遼西地區二者蔬菜播種面積、產量合計占全省蔬菜生產規模的比重分別達到72.34%和66.66%。
(2)通過選取資源稟賦系數和區位熵指數2個指標,從生產資源稟賦優勢和生產專業化程度等2個方面出發,對2017—2021年遼寧省14個地級市的蔬菜生產區域比較優勢進行科學評價與分析。計算結果表明,全省14個地級市中蔬菜生產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和遼中地區,共有沈陽、鞍山、錦州、朝陽、葫蘆島等5個地級市且均屬于全省設施農業生產大市。同時,全省14個地級市中蔬菜產業在農業中的相對集聚程度較高、蔬菜生產具備一定專業化水平的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遼南地區和遼中地區,沈陽、大連、鞍山、營口、遼陽、葫蘆島等6個地級市的蔬菜生產區位熵大于1.2,說明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化程度并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優勢地位。
3.2 政策建議
一是強化科技支撐,提升蔬菜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一方面,要加強蔬菜優良種質資源挖掘和保護[14]。推動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種業研發基地建設,開展優質蔬菜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和創新工作,加快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步伐,重點選育一批優質、豐產、耐低溫弱光、抗主要病害的適合遼寧及東北設施蔬菜栽培的專用新品種[15]。另一方面,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以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為依托,深入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破解制約蔬菜生產的技術難題,重點研發、示范和推廣工廠化育苗、秸稈生物反應堆、水肥一體化、日光溫室補光等生產技術,以及輕簡化、標準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環境調控等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模式。
二是完善設施裝備,提高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實施設施農業裝備提檔升級[16]。重點在沈陽、大連、鞍山、錦州、朝陽、葫蘆島等設施蔬菜生產優勢區,大力推進設施蔬菜生產現代化設備的應用與配套,提高耕整地、種植、采運、灌溉施肥和環境調控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積極推廣自動放風器、自動卷簾機、微(滴、噴)灌、防蟲網、遮陽網等設備,引導規模小區選配小型旋耕機、彌粉機、水肥一體化等機械設備,鼓勵有條件設施小區引入物聯網控制技術,實現設施內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水分監測預警和自動控制[17]。加快研發數字化栽培專家管理系統,實現設施環境的本地智能化管理和遠程專家協助管理。提升設施蔬菜生產數字化水平,推廣應用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精準種植、智能分等分級系統。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增強蔬菜產業市場競爭力。一方面,要大力推廣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重點支持發展一批產業鏈條長、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品牌效益高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企業通過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將蔬菜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蔬菜生產基地,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創建的微觀職能,結合自身產業和產品特色,開展好具體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創建[18]。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發展“遼菜”品牌。聚焦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特點以及突出優勢,積極開展綠色、有機等農產品認證工作,更好地發揮品牌的競爭優勢。強化對地方優勢特色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的頂層規劃設計、發展平臺搭建和政策支持引導,繼續做大做強“凌源黃瓜”“北票番茄”等知名區域公共品牌,充分利用各種展會、網絡平臺、電商平臺等多種渠道,宣傳品牌產品,抓好品牌推介工作,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方偉.遼寧省設施蔬菜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8(6):18-19.
[2] 張丹.遼寧設施蔬菜農藥使用風險監測及治理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21,41(11): 101-103.
[3] 李建明.我國蔬菜設施結構現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蔬菜,2023(11): 1-8.
[4] 李天來.我國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蔬菜,2023(9): 1-6.
[5] 方偉,鄒春蕾,辛彬.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對推動蔬菜產業發展的作用及建議[J].遼寧農業科學,2020(4): 42-44.
[6] 趙興梅.云南主要水果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分析[J].熱帶農業科技,2023,46(4): 19-23.
[7] 劉麗娜.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水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以福建省為例[J].世界農業,2017(6): 150-157.
[8] 逯春香,李祥龍,李杰.河北省蛋雞資源稟賦系數變遷及生產布局優化研究[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12): 9-10.
[9] 毛昭慶,李梁,陳良正,等.云南蔬菜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分析[J].農學學報,2022,12(1): 90-100.
[10] 張倩,胡雁翔,于峰,等.京津冀地區市域及縣域蔬菜生產特征分析[J].中國瓜菜,2021,34(2): 82-87.
[11] 李佳欣,周瓊.廣西柑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6): 217-220.
[12] 余超然,李嘉煒,宋釗,等.基于縣域尺度的茂名蔬菜產地專業化及集聚化程度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21,48(9): 157-164.
[13] 徐滿意,唐小付,任昊奎,等.廣西蔬菜產業的區域比較及競爭力分析[J].中國蔬菜,2023(8): 6-13.
[14] 戚佳妮,趙明晶.遼寧蔬菜種業發展SWOT分析[J].園藝與種苗,2013(3): 54-57.
[15] 王志丹,石鑫巖,張慧.我國蔬菜種業發展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中國瓜菜,2021,34(9): 120-123.
[16] 魏松,茍園旻,閆建偉.貴州省蔬菜機械化發展現狀與策略[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3,44(7): 254-263.
[17] 張唐娟,羅欣,郭翔,等.蔬菜機械化生產現狀與標準分析[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3(5): 10-13.
[18] 王妍,吳璐瑤,喬立娟.河北省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J].北方園藝,2023(5): 139-143.
收稿日期: 2024-02-01; 修回日期: 2024-06-25
基金項目: 2023年沈陽市社科聯課題(SYSK2023-01-14); 遼寧省教育廳2023面上課題 (JYTM20230898);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博士專項基金項目(2023BSJJ021)
作者簡介: 朱" " 鈺,女,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E-mail: zhuyu8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