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防治油茶鉆蛀類害蟲危害,保障食用林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推動油茶產業持續、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本文總結了油茶鉆蛀類害蟲的種類,包括茶梢蛀蛾、油茶蛀莖蟲、茶木蛾、黑跗眼天牛、茶天牛、閩鳩輻蛾和咖啡木蠹蛾7種;描述了7種害蟲的識別特征和生活史;結合生產實踐,提出油茶鉆蛀類害蟲防治以營林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在蟲害達到成災標準時,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來控制蟲害,提高油茶產品質量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
關鍵詞 油茶;食用林;鉆蛀類害蟲;無公害防控;生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 S763.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5-0089-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21
Camellia oleifera boring pests and non?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ANG Lunqi1" " LI Yuan2
(1Forestry Station in Zhufo’an Town, Huoshan 237200, China;2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uoshan County, Huoshan 237200, China)
Abstrac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arm of Camellia oleifera boring pests, ensure the safety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the species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were summaized, including 7 species, including the Parametriotes theae, Casmara patrona, Linoclostis gonatias, Chreonoma atritarsis, Aeolesthes induta, Phassus minanus and Zeuzera coffeae.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history of 7 pests were described.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trol of Camellia oleifera boring pests should be based on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 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When the pests reach the disaster standard, chemical pesticides should be use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o control the pest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camellia product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edible forest; boring pests; pollution?fre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ological security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其主要產品是山茶油,是保障糧油安全的優勢產業[1]。在油茶栽培過程中,蟲害是造成油茶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調查,每年油茶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在10%~25%[2]。油茶害蟲有130余種,其中蛀干類害蟲常在樹皮內部鉆蛀,致使樹木分生和輸導組織受損,影響樹木生長所需養分和水分供應,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枯死,是重點防控對象之一[3]。油茶害蟲的防治研究以食葉類害蟲為主,主要采用化學防治手段。常明山等[4]在油茶林內利用黃板誘捕到薊馬、葉蟬和蠟蟬等食葉類害蟲。李志文等[5]對油茶象種群密度和空間分布進行了研究,小果油茶林油茶象種群密度高于普通油茶林,油茶象在普通油茶林呈聚集分布,在小果油茶林呈聚集分布或隨機分布。汪維等[6]提出可用化學藥劑防治油茶枯葉蛾、茶枝蠊蛾、茶梢蛾、油茶尺蠖和茶毛蟲。李東文等[7]篩選出了防治油茶尺蛾的藥劑。王希等[8]篩選出10%聯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對油茶尺蠖均有較好防效,速效性與持效性均較好。鉆蛀類害蟲危害癥狀不同[3,9],且造成的損失較食葉類害蟲更大,采用化學防治,見效快但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等問題。本文梳理了油茶主要鉆蛀害蟲種類,描述了害蟲的識別特征和生活史,提出以營林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防控技術措施,為油茶鉆蛀類害蟲防治提供參考。
1 油茶主要鉆蛀類害蟲識別特征及生活史分析
1.1 茶梢蛀蛾
幼蟲孵化后沿葉柄爬到嫩葉背面,潛入葉肉蛀食,使葉片呈現黃褐色半透明圓斑,斑內可見細小蟲糞;3~5齡幼蟲從葉片蛀入嫩梢內部為害,受害枝梢日漸膨大,后慢慢枯死;枝梢為害孔較大,可見木屑狀排泄物,常散落在其他葉片上;老熟幼蟲先在小枝內作圓形羽化孔,然后在附近作薄繭化蛹[10]。
陳人褆[10]調查發現,茶梢蛀蛾一年可發生1~2代,老熟幼蟲在老葉或枝梢中越冬,第二年3—4月越冬幼蟲轉移至嫩梢為害,一頭幼蟲可為害1~3個春梢,受害枝梢枯黃。5月份是化蛹、羽化期,成蟲始見于5月底,延續至7月。卵常產于葉柄附近或小枝表皮裂縫中,卵期14~16 d。
1.2 油茶蛀莖蟲
初孵幼蟲由葉腋蛀入芽梢,從上向下蛀食木質部,1~2齡蟲蛀食小枝,3齡后沿小枝蛀入較大側枝,之后一直向下蛀食到主干及根基部;蛀道直且光滑,被害枝每間隔一段距離有1個圓形排泄孔,排成直線,孔道相通,呈簫狀;排泄物呈黃棕色顆粒狀,老熟幼蟲移至枝干中部咬出一羽化孔,在蛀道內吐絲結絮化蛹[11]。
油茶蛀莖蟲一年發生1代,越冬方式與其他鉆蛀類害蟲類似,老熟幼蟲蛀入被害枝干內,并于次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6月中下旬幼蟲孵化。
1.3 茶木蛾
幼蟲孵化后即吐絲綴葉藏于葉內啃食葉肉,被害葉片最后只留一層半透明葉膜。3齡幼蟲開始蛀害枝和干,通常在枝干分叉處蛀入,蛀孔外排出的枝干皮屑和蟲糞與絲包形成沙堆狀巢,呈黃褐色,幼蟲在內部剝食樹皮,或就近取食葉片,并將葉片黏于巢外[9]。
茶木蛾一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被害枝蛀道內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6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將卵產于嫩葉表面,7月中旬后卵陸續孵化為幼蟲,世代重疊。
1.4 黑跗眼天牛
成蟲白天活動,咬食葉片背面主脈,呈黃褐色縱條狀痕跡。卵多產于油茶主干(枝)上,雌蟲先用口器咬出產卵裂縫,再從左向右咬“U”字形刻痕使得整個產卵刻痕呈“山”字形。卵產于“U”字形刻痕中間的裂縫皮層下。幼蟲蛀入皮層,螺旋狀繞食一圈,再蛀入木質部和髓心部,向上蛀食形成內壁不光滑的蟲道,孔外留有木屑,受害部位因增生形成腫瘤狀結節。
黑跗眼天牛1~2年發生1代,以上年或當年幼蟲在被害枝干蛀道內越冬。越冬老熟幼蟲在蛀道內于3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在油茶枝干增生結節上方咬圓形羽化孔,4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蟲產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蟲孵化[12]。
1.5 茶天牛
以幼蟲鉆蛀危害油茶莖基部,并向下蛀入根頸和根部,常蛀空根莖部,致使植株生長衰弱直至枯萎死亡,老齡樹受害較重。蛀道大而彎曲,在蛀道口可見大量蛀屑、糞粒堆積,蛀入主根深可達30 cm。
茶天牛通常1~2年發生1代,也有3年發生1代,以成蟲或老熟幼蟲越冬。越冬成蟲一般于5月中旬開始外出、交尾和產卵。卵多產于老樹主干基部近地面處的樹皮下。成蟲晝伏于樹間蔭蔽處,夜出活動,趨光性強,飛翔能力弱[13]。
1.6 閩鳩蝠蛾
幼蟲主要為害樹干直徑40~95 cm的樹木,幼蟲在樹干表土處蛀入木質部做蟲道,藏身其中,繞地下部主干周圍咬食韌皮部,被害處被咬成寬9~12 mm的蟲道1~3圈,狀如環狀剝皮,嚴重阻礙植株的養料輸送,被害樹葉片發黃脫落,逐漸枯死[9]。
閩鳩蝠蛾2年發生1代,以卵或老熟幼蟲越冬。次年越冬幼蟲繼續取食為害,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蟲產卵越冬。卵散產于地上,每只雌蟲可產卵數千粒。成蟲具有趨光性。
1.7 咖啡木蠹蛾
幼蟲孵化后從新梢腋芽處蛀入,并于附近開圓形排糞孔,蟲糞干燥,呈黃白色短圓柱形,幼蟲蛀入一年生枝條基部,先環枝條蛀食一圈,再由髓心向下蛀食。幼蟲可多次轉梢蛀食,造成多枝枯萎、折斷。
咖啡木蠹蛾一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被害枝條蟲道內越冬,次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至6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蛹殼一半露出羽化孔外,長時間不掉,羽化后1~2 d內交尾產卵,5月下旬孵化,幼蟲吐絲下垂,隨風擴散[14]。
2 油茶鉆蛀類害蟲無公害防控措施分析
2.1 營林措施防治
鄧中華[15]提出,撫育管理是通過改善茶園整體環境提高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的方法。通過林地栽培、撫育、施肥、林地清理與整形修剪等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油茶林內的蟲害基數。具體方法包括通過整形修剪,剪除枯枝、病蟲枝、交叉枝、下腳枝、徒長枝和過密枝,保持林內通風透光,并將修剪的枝葉清理出園,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消滅害蟲,降低蟲口密度;清除影響油茶生長的雜灌草,創造有利于植株生長、不利于蟲害滋生蔓延的環境條件;秋冬季結合墾復和根際松土,清除土壤內的越冬幼蟲、蛹和成蟲。通過營林措施,可將害蟲為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范圍內,實現有害不成災的防控目標。
2.2 物理防治
陳俊科[16]總結分析了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其中物理機械法主要包括人工去除蟲卵、性誘殺、色誘殺和光誘殺等。利用昆蟲的趨性誘殺害蟲,包括使用黑光燈、防蟲網、色板、性信息素、食源信息劑誘殺害蟲,降低蟲口基數。例如,每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油茶林內每3~5 hm2安裝1盞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趨光性較強的害蟲;按一定比例配制糖醋液(紅糖∶黃酒∶醋∶水∶敵百蟲比例為2.0∶1∶1∶4∶0.1),裝入廣口容器中,放置于林間,每667 m2放置3個,以誘殺趨化性害蟲。在病蟲害發生的初期階段,可以人工清除油茶林中的卵塊、幼蟲、蟲繭(蛹)和成蟲;或利用枝剪、砍刀和割灌機等機械設備清除蟲枝和雜草,可有效降低蟲口基數。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采用生物或其代謝產物達到控制有害生物種群發生、繁殖,減輕其危害的防治方法。保護和利用油茶林中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如瓢蟲類、寄生蜂類、草蛉類、螳螂、蜻蜓和鳥類等天敵;釋放胡瓜鈍綏螨防治纓翅目害蟲,釋放螟黃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害蟲,釋放腫腿蜂、花絨寄甲防治鞘翅目害蟲,如天牛幼蟲等。在害蟲發生初期可應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和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類農藥防治鱗翅目害蟲,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目的[3,16]。使用生物方式進行預防 時,需要在空氣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的情況下進行。
2.4 化學防治
田開慧[17]提出,非必要時,盡量不選擇化學防治。當蟲害大面積發生,危害程度較大,達到成災標準,采用營林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不能有效控制時,應選擇化學防治。通過合理的劑量、配比、施藥時間和次數控制蟲害暴發。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應根據農藥劑型、害蟲種類,選擇適宜的方式(噴霧、噴粉、噴煙、灌根、注干和撒施等)進行防治,防治效果好、見效快,同時選擇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藥劑,以免造成油茶枝干或果實上農藥殘留。
3 結語
本文梳理了油茶主要鉆蛀害蟲種類,描述了害蟲的識別特征和生活史,提出以營林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防控技術措施,為油茶鉆蛀類害蟲防治提供參考。加強油茶害蟲調查研究,實施綠色防控,是提高油茶產量和質量,促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無公害防控技術措施可將油茶鉆蛀類害蟲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害蟲的較佳時機是在蟲害暴發和蔓延之前,在幼蟲期、低蟲口密度時堅持預防為主,多項措施并舉的綜合防治策略。加大日常蟲情監測力度和頻度,實時監測蟲情,根據蟲情指數及時防控;在蟲害發生高峰期,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油茶花期內,避免使用對授粉昆蟲有副作用的藥劑。
參考文獻
[1] 李源. 六安市油茶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J]. 安徽林業科技,2018,44(3):18-21,28.
[2] 莊瑞林. 中國油茶[M]. 2版.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3] 李源,金勝利,何駿,等. 油茶林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措施[J]. 安徽林業科技,2022,48(6):46-49.
[4] 常明山,鄧艷,蔣學建,等.兩種黃板誘捕不同品種油茶林害蟲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9,35(5):78-84.
[5] 李志文,趙瑞,李有志. 油茶象種群密度及空間格局[J]. 植物保護,2019,45(5):163-170,201.
[6] 汪維,龔春,雷小林,等. 油茶主要害蟲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 江西植保,2007,30(4):198-199.
[7] 李東文,陳志云,王玲,等. 防治油茶尺蛾藥劑篩選試驗[J]. 廣東林業科技,2009,25(4):12-15.
[8] 王希,舒寬義,焦亮,等. 兩種殺蟲劑對油茶尺蠖的田間防效初探[J]. 湖北植保,2020(4):25-26,30.
[9] 何學友. 油茶常見病及昆蟲原色生態圖鑒[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0] 陳人禔.茶梢蛀蛾的兩種生態類型及其在防治上的意義[J].昆蟲學報,1962(2):186.
[11] 肖斌,肖力.大余縣油茶病蟲害發生現狀及其防治措施[J].生物災害科學,2018,41(3):213-217.
[12] 石興昌,吳運輝,李振東,等.油茶黑跗眼天牛防治技術調查研究[J].綠色科技,2020(11):103-104,106.
[13] 蔡曉怡,農紅秋,黎健龍,等.潮州老茶樹茶天牛發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廣東茶業,2022(3):25-29.
[14] 婁予強,程金煥,李亞麒,等.咖啡木蠹蛾及其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科學,2022,42(9):58-63.
[15] 鄧中華.油茶常見病蟲害發生現狀、防治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4(4):63-66.
[16] 陳俊科.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探析[J].種子科技,2022,40(23):76-78.
[17] 田開慧.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J].河南農業,2022(2):21-22.
(責任編輯: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