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鄉村振興建設背景下,對園藝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對該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和各實踐教學模塊的滿意度總體上比較高,也有不同比例的受訪者認為一般,還有部分受訪者不滿意。說明目前園藝專業的實踐教學條件和各模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參與調查的大部分受訪者對農業面源污染以及種養結合實現農業物質循環的綜合經營模式比較了解,有96.67%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實踐實習教學中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相關內容。根據調研結果,提出了優化園藝專業果—禽復合種養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包括增加園藝植物種養結合模塊,打通院級壁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以及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訓練。目的在于為園藝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改革提供數據支撐,為新農科背景下農業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與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園藝;復合種養;農業物質循環;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 G642;S6-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5-0122-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29
Investigation on the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breeding practice teaching"in Horticulture major
YU Jianqiang" " SHENG Lixi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graduates of Horticulture major was conducted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graduates had a relatively high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various practical teaching modules. There were also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respondents who think it was average, and some respondents were not satisfied. There wa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Horticulture major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various modules.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 had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l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material circulation. 96.67% of the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tegration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related content should be added to practical internship teach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pecific suggestions had been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fruit poultry compound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Horticulture major,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integration of horticultural pla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modules, breaking down barriers at the college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and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training.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applied horticultural talent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words Horticulture;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breeding; agricultural material cycl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譚芳[1]研究園藝產業發展現狀認為,園藝產業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藝產品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較高,大力發展園藝產業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就業,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之一。園藝作物(主要包括果樹、蔬菜、觀賞植物和茶)是集約種植的農作物,為提高產量,生產中需要使用化肥、除草劑和農藥等,可能會導致面源污染、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病蟲害和地下水、河流的污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園藝產品質量。當前,養殖業規模越來越大,養殖廢棄物(如糞便、廢水等)的有效利用程度需要進一步提升,以減少隨意堆放或就近排放,保護環境。吳碧珠[2]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分析認為,畜禽糞便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決這些難題,有利于實現園藝產業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綠色農業生產較為注重物質循環,農牧相結合、大量施用有機肥,具有高度持續性,是一種良好的種養循環模式。大力推進園藝作物種養結合生產模式,將園藝生產產生的生物廢棄物、殘茬和園藝殘次產品等作為畜禽養殖的飼料,可以減少園藝產品的浪費;綜合利用畜禽糞便,可以減少化肥使用量等,對提升園藝產品質量和改善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種養結合生產模式有助于降低農業經濟風險,增加農民收入,徐燕等[3]研究認為,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以實現農業物資良性循環。現代生態農人在這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吳紅等[4]在4個農場的果園內進行“桃—雞”混合種養試驗;李騰飛[5]在家庭種植農場開展了蘋果園行間種草、種草養羊和羊糞無害化處理回田的關鍵技術研究;顧艾節等[6]、于珍珍等[7]和王中林[8]分別開發了畜禽—沼—果、果—草—畜禽、果—草—畜禽—蚯蚓和果—草—畜禽—蚯蚓—漁等模式的生態園藝園。這些園藝作物與畜禽混合種養模式取得成功,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提高農牧民收益,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參考方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
高等學校園藝專業擔負著為園藝產業培養人才的重任,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實踐教學是該專業的重點教學環節。新農科背景下,園藝人才培養需要加入農業、生態和發展等教育理念,形成以農為特色的綜合型人才培養結構。張家俊等[9]對校內“智慧種養綜合體”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進行探索,以滿足教學設計與生產實際協同、雙師培育、個性化學習和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王純國[10]對面向農民的種養技術進行定制化培訓實踐探索,構建培訓平臺,開發定制化農民培訓課程和教材,并建成服務農民培訓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種養結合的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有利于大學生發揮專業特色進行就業創業。為進一步優化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適應新農科建設對園藝專業的新要求,本文對歷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滿意度,以及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實踐教學內容的必要性進行調查,并收集了對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種植的意見和建議,目的在于為園藝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改革提供數據支撐,也為新農科背景下農業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提供參考。
1 問卷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https://www.wjx.cn/)平臺生成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園藝專業歷屆畢業生。通過登錄網絡平臺完成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每個賬號只能參加一次。利用Excel軟件對所得的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主要調查內容包括4個方面。(1)對在讀期間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滿意度,包括實踐教學條件、專業教學實驗室、專業科研實驗室和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2)對各實踐教學模塊的滿意度,包括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勞動教育與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專業實踐教學。(3)對種養結合、生態種植的認識,包括對農業面源污染情況的了解、對種養結合綜合經營模式的了解、所工作或了解的種養基地經營性質及其種植的園藝作物和養殖的畜禽種類,了解的或者正在實踐的復合種養模式等。(4)對提升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180份有效問卷,涉及2003—2022屆畢業生,其中男生占53.33%,女生占46.67%。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對在讀期間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滿意度
問卷設置了4個指標調查畢業生對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畢業生對專業實踐的教學條件總體比較滿意。80.00%的受訪者對專業實踐教學教師隊伍滿意,75.00%的受訪者對實踐教學條件和專業科研實驗室滿意,73.33%的受訪者對專業教學實驗室滿意。分別有25.00%、26.67%、23.33%和18.33%的受訪者認為實踐教學條件、專業教學實驗室、專業科研實驗室和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一般,還有1.67%的受訪者對專業科研實驗室和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不滿意。
2.2 對各實踐教學模塊的滿意度
畢業生對各實踐教學模塊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各指標總體滿意率在75.00%~86.67%,滿意度從高到低分別是專業實踐教學、畢業畢業論文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勞動教育與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受訪者們對專業實踐教學和畢業(畢業論文)實習的滿意度較高,分別為86.67%和85.00%,13.33%和15.00%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其余5個指標有13.33%~21.67%的受訪者認為一般,有1.67%~3.33%的受訪者感覺不滿意。其中滿意率較低的是創新創業教育,有75.00%的受訪者滿意,21.67%的受訪者感覺一般,3.33%的受訪者不滿意。
2.3 對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增加種養結合相關內容的認可度
調查結果表明,生產上的復合種養基地經營性質有32%是個體工商戶,25%是個人獨資企業,13%是合伙制,30%是公司制。復合種養模式(圖1)比較多樣,包括在蘋果園行間種草、種草養羊以及羊糞無害化處理回田等復合種養模式,其中,果(菜)—草—畜(禽)和果(菜)—草—畜(禽)—蚯蚓—漁均占比25%。結果顯示,有96.67%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實踐實習教學中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相關內容。說明目前復合種養基地還是以個人生產經營為主,復合型種養模式比較多樣,本調查只列出了4種,相對局限。生產上對復合種養人才需求較大,有必要在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部分增加與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相關的內容。
3 園藝專業種養結合教學改革實踐
3.1 增加園藝植物種養結合模塊
高等院校園藝專業承擔著為農業輸送園藝專業人才的重任。園藝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園藝作物的品種、生長習性、育種、栽培、繁殖和加工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以培養園藝植物科研、生產和管理等領域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當下園藝行業亟需能夠從事生態種植工作的專業人才,新農科建設也要求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對學術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進行分類培養,并鼓勵學科交叉。目前,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園藝作物種植、育種相關課程設置比較全面,而農業物質循環、生態種植等相關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補充。尤其是實踐教學方面,在教學方式、內容上均有待進一步優化,農業生態、種養結合相關的實踐實習課程需要進一步增加,以滿足園藝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針對園藝專業培養方案需要進一步優化以滿足社會對生態種植專業人才需求的情況,在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培養中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相關實習實踐內容。例如,組織學生到動物科學學院實習數月,使其了解動物養殖流程,并學會將動物養殖與園藝生產進行聯系;到種養結合示范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實地了解先進的運營模式。
3.2 打通院級壁壘
部分開設園藝學科專業的院校,也同時開設了動物科學專業。當前,社會對種養結合專業人才需求較多,因此,有必要擴大園藝專業的選修課方向,使有興趣向種養結合發展的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與動物生產相關的知識,為其將來從事種養結合農業生產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塊,邀請具有種養結合生產經營經驗的一線工作者擔任實踐導師,講解生產運營模式,讓學生對種養結合農業生產模式形成初步認識,開拓其創新創業視野,擴大創新創業方向。在通識公共選修課或開放融合類交叉課程中,增加動物生產類教學模塊,拓展學生學習動物生產知識的渠道。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園藝專業教師對園藝學科發展方向的認識,使其充分重視并加強對種養結合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壯大園藝專業種養結合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同時,聘請具有種養結合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從業人員擔任指導教師,通過作報告或在生產一線進行實際指導等形式,提高學生對種養結合生產模式的了解程度。
3.4 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熊雪等[11]、劉芬等[12]研究認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基地,學生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充分學習,形成對種養結合生產流程、運營模式的認知。部分綜合性大學會同時開設動物養殖、動物醫學和草業科學等相關學科專業,并在校內建設相關實踐教學基地,創設開展種養結合生產模式的基本條件。通過校內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學習園藝種養結合生產流程等相關內容。同時,也應重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例如,為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各地積極探索綠色種養循環機制,涌現出一批特色典型農場企業。學校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將比較有代表性的種養結合生產企業納入校外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到校外基地進行為期3~6個月的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以使其更好地了解種養結合生產的各種模式以及其運營流程。
3.5 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訓練
在學生進入實踐課程、生產和畢業實習階段前,教師先在校內課堂進行理論分析和內容介紹;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時,教師應結合創新創業模塊對種養結合生產模式進行講解。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實習,學生掌握種養結合生產模式的關鍵點,如生產流程和運營模式等,為其后續的創新創業提供新思路。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建設背景下,本文對園藝專業歷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和各實踐教學模塊的滿意度總體上比較高,也有不同比例的受訪者認為一般或者不滿意,總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大部分受訪者對農業面源污染以及種養結合實現農業物質循環的綜合經營模式比較了解,建議在實踐實習教學中增加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相關內容。根據調研結果,提出關于增加種養結合模塊、打通院級壁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基地建設以及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訓練等優化園藝專業果—禽復合種養實踐教學改革研究的具體實踐。本研究為園藝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改革提供數據參考,也為優化新農科背景下優秀農業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譚芳. 淺談我國園藝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 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9):121-122.
[2] 吳碧珠. 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建議[J]. 福建農業科技,2020(12):25-29.
[3] 徐燕,李佩真. 種養結合助力江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J]. 中國畜牧業,2021(19):34-37.
[4] 吳紅,韓大勇,王健. “桃—雞” 種養結合模式對桃園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1):277-279,280.
[5] 李騰飛. 渭北旱塬“果—草—羊” 生態種養循環模式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6] 顧艾節,陸方燕,馬小雯,等. 奉賢區果樹種養漁生態微循環模式的示范及推廣[J]. 上海農業科技,2022(4):140-142.
[7] 于珍珍,汪春,王宏軒,等. 我國循環農業發展及模式創新[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3):34-36,38.
[8] 王中林. 濰坊市果園生態種養主要模式簡介[J]. 科學種養,2017(10):57.
[9] 張家俊,朱鋒釗. 校內“智慧種養綜合體”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農牧專業為例[J].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17(1):78-84.
[10] 王純國. 面向農民種養技術定制化培訓實踐探索:以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為例[J]. 廣西教育,2017(42):154-155,159.
[11] 熊雪,董建新,朱國芬,等. 基于OBE理念的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 安徽農學通報,2024,30(5):103-106.
[12] 劉芬,洪超怡,屈成,等.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農業人才培養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24,30(5):100-102.
(責任編輯:楊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