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天麻鉤藤飲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天麻鉤藤飲的研究進展與探究其前沿趨勢。方法:通過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維普(VIP)數據庫檢索文獻并篩選,運用CiteSpace V對從建庫至2022年11月1日以來公開發表的天麻鉤藤飲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包括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共現分析及關鍵詞聚類分析等。結果:共納入文獻2 615篇,由來自711所機構的972位研究者發表;邢之華、冼紹祥等團隊是該研究領域貢獻最大的團隊;天津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發文量領先;圖譜共生成817個關鍵詞,研究熱點包括高血壓、臨床療效、眩暈等,研究前沿包括用藥規律、數據挖掘、不良反應等。結論: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較多,相關研究主要圍繞臨床適應病癥、聯合治療、藥效作用機制展開。天麻鉤藤飲的中醫理論探討較少,其藥物成分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不足,需要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天麻鉤藤飲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間。
關鍵詞天麻鉤藤飲;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CiteSpace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5.004
Visualized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Based on CiteSpace
A Runa, GAO Zhuye, DU Tianyi, ZHAO Lingli, OUYANG Jiahui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AO Zhuye, E-mail: zhuyegao@126.com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and to explore its frontier trend.Methods:The literature was searched and screened from CNKI,WanFang and VIP databases,and CiteSpace V was used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published since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November 1,2022,including author,institution,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keywords cluster analysis,etc.Results:A total of 2 615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published by 972 researchers from 711 institutions.Xing Zhihua,Xian Shaoxiang and other team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is research field;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led the way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A total of 817 keywords appenved in the Atlas,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ed hypertension,clinical efficacy,vertigo,etc,and the research frontiers included medication rules,data mining,and adverse reactions,etc.Conclusion:In the past 5 years,the research on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has achieved more achievements,which mainly focused on clinical adaptation to the disease,combined therapy and pharmacodynamic mechanism.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was rarely discussed,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its pharmaceutical components was insufficient,which needed to carry out farther exploration.There was still a lot of research space for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Keywords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research progres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CiteSpace
天麻鉤藤飲出自胡光慈編著的《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該方依照君、臣、佐、使的原則合理配伍,由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川牛膝、桑寄生、梔子、黃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共11味藥組成,具有補益肝腎、平肝息風、清熱安神之功效,適用于肝腎不足、肝陽偏亢、陰虛風動等證。大量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具有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及改善內皮細胞功能紊亂等作用[1-2]。在現代臨床中,天麻鉤藤飲廣泛運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情志疾病以及內分泌和代謝系統疾病,尤其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療效被一致認可[3-4]。
CiteSpace是陳超美教授基于文獻計量學及信息可視化原理所研發的軟件,該軟件可對海量文獻信息進行定量分析,并繪制知識圖譜,可呈現研究領域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揭示科學研究分布規律,用于分析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情況、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5]。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軟件對與天麻鉤藤飲相關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歸納整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前沿趨勢,為今后天麻鉤藤飲的臨床應用與相關實驗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來源
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維普(VIP)數據庫,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11月1日,檢索式為:學科領域選擇“醫藥衛生科技”或“醫藥、衛生”,“主題=天麻鉤藤飲”。
1.2文獻篩選
將各數據庫檢索得到的文獻題錄合并導入NoteExpress軟件,題錄包括:標題、作者、年份、期刊、關鍵詞、摘要、作者地址。依據文章題目、作者和摘要進行去重,去重后閱讀標題和摘要進行初篩,隨即逐一閱讀全文進行復篩。數據篩選由2名研究人員依據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獨立完成。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與天麻鉤藤飲相關的文獻,包括理論探究、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等。排除標準:1)綜述、Meta分析、摘要、書評、征稿啟事、新聞、指南、會議,與本主題不相關等文獻;2)對重復發表的文獻只取最早發表的1篇;3)英文文獻。
1.4文獻分析
篩選后獲得的文獻以“Refworks-CiteSpace 2021”格式導出。CiteSpace5.8 R3軟件參數設置:時間切片為1962—2022年;每1年設置1個時間切片;選取頻率由高到低排列的前50項。
2結果
2.1天麻鉤藤飲研究發文趨勢
2.1.1年度發文量分布
檢索共獲得文獻5 843篇,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獲得2 615篇文獻。天麻鉤藤飲的研究文獻發表量整體呈增長趨勢。1962—1997年發文量較少,1998年發文量27篇,首次突破年發文量20篇。此后有關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研究逐年增多,發文量每年增長5~10篇,并于2010年突破100篇,2010—2014年的發文量增長最快,每年增長20~30篇,2015—2017年有小幅回落,但在2018年達到峰值189篇,近5年發文量較穩定。詳見圖1。
2.1.2期刊分布
納入的2 615篇文獻涉及427種期刊,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發文主要集中在非核心中文期刊,《實用中醫內科雜志》和《內蒙古中醫藥》發文量較高。核心期刊中發文量較高的為《中醫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吉林中醫藥》。詳見表1。
2.2作者共現分析
采用CiteSpace 5.8 R3繪制作者共現圖譜(見圖2),N表示節點,其大小可反映關鍵詞出現的頻次。E是節點間的連線,即共現關系,連線的粗細代表共現的強弱[6]。作者共現圖譜中n=972個,E=606條,網絡密度為0.001 3,研究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已形成研究團隊,但作者之間多以組內合作進行研究,組間合作成果較少。發文量最高的是邢之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和冼紹祥(廣州中醫藥大學)。邢之華團隊的研究圍繞天麻鉤藤飲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內皮功能的影響展開[7]。冼紹祥團隊主要研究天麻鉤藤飲改善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心肌纖維化的作用機制[8]。發文量較高的作者還有蔡昌龍、方顯明、譚海彥等,以上作者在此領域有較多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響力。詳見表2。
2.3機構共現分析
用CiteSpace軟件生成機構共現圖譜(見圖3):n=711個,E=148條,從事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研究機構多為醫學院與醫療機構,發文量最高的機構是天津中醫藥大學(見表3)。結合圖2和圖3,研究機構和作者相匹配,網絡密度為0.000 6,表明研究機構之間合作較少[5],機構間的合作大多為大學與其附屬醫院之間的院校合作,或者為相同地區間的機構合作。 圖2作者共現圖譜
2.4關鍵詞網絡分析
2.4.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主題的凝煉,CiteSpace可從文獻標題、摘要中提取關鍵詞,高頻關鍵詞可以反映天麻鉤藤飲的研究熱點[6]。經過同義詞與近義詞合并后,可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4),n=817個,E=2 201條。
本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多與天麻鉤藤飲的適應病證、辨證論治、臨床經驗、臨床療效、用藥規律相關(見表4)。臨床研究、動物實驗、名醫經驗類文獻較多,理論探討類型偏少。關鍵詞為中醫病名的有眩暈、頭痛、中風。西醫病名的關鍵詞包括高血壓、帕金森病、腦梗死、失眠、冠心病、抽動障礙。有關證型的關鍵詞有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風陽上擾。高頻中藥有石決明、天麻、益母草、鉤藤。中介中心性的大小表明該關鍵詞在網絡圖譜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高血壓”“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臨床療效”“辨證論治”是構成網絡關系的核心關鍵詞。
2.4.2關鍵詞聚類
通過LLR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共生成17個聚類(見圖5),聚類圖譜中Q=0.59,S=0.85,該聚類顯著、合理,具有可信度。聚類標簽由研究內容而定,標簽中包括了不同的關鍵詞,詳見表5。與各個關鍵詞關系聯系最多的是#1高血壓,研究方向包括其發病機制與中醫辨證分型,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則成為標簽#4高血壓病,高血壓病側重于研究其臨床治療方法、療效及并發癥。天麻鉤藤飲是標簽#0眩暈和#6頭痛的效方,研究方向涵蓋其辨證論治、臨床癥狀、常用藥物與不良反應。天麻鉤藤飲的組成藥物#5鉤藤的研究重點有其用藥規律、臨床經驗、數據挖掘等。
近20年的關鍵詞聚類的時間線圖見圖6,時間線圖將聚類包含的關鍵詞以橫軸為時間,按照時間平鋪。天麻鉤藤飲早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其辨證分型、理論探討、臨證加減等方面,現階段的研究集中在藥物作用機制、非藥物療法、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方面。
2.4.3關鍵詞突現圖譜
使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突現詞檢測,可找到研究熱點和前沿趨勢[6],發現20個突現詞(見圖7),Begin代表突變出現時間,End代表結束突變時間,Strength代表突變強度。突現時間較早的詞有平肝熄風、石決明、夜交藤等,這些突現詞均是早期受關注話題。突現強度高的詞有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用藥規律等,這些主題可能成為研究的轉折點。突現時間的長期持續代表該主題長期受到關注,有平肝熄風、夜交藤、石決明等。
3討論
3.1天麻鉤藤飲的研究現狀
本研究納入文獻的時間跨度較大。在1990年之前,年發文量未超過5篇,2010年以來,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年發文量均在100篇以上,該主題的相關研究近些年仍逐步增多,這代表天麻鉤藤飲被眾多研究者所重視。現作者之間多以組內合作進行研究,機構間合作較少,這將限制該領域的發展,故各科研機構間應加強合作交流,形成廣泛的科研合作關系。
3.2天麻鉤藤飲的研究熱點
3.2.1臨床研究
在辨證論治時,天麻鉤藤飲的應用場景多為臟腑辨證,少數為氣血辨證、病因辨證。肝陽上亢證是天麻鉤藤飲臨床治療的最常見證型,病人多有肝腎陰虛、水不涵木之本,因肝氣郁結、疏泄不及所致肝陽偏亢之標,形成本虛標實之證[9]。《中國高血壓健康管理規范》指出:天麻鉤藤飲適用于治療肝陽偏亢、風火上擾證[10],其補肝腎、調陰陽之用,能明顯改善肝陽上亢證癥狀,實現標本兼治。
由高頻關鍵詞“臨床經驗”“用藥規律”“名醫經驗”“病案”與2019年出現的突現詞“數據挖掘”可知,該方劑長期的理論研究方法主要通過記錄名老中醫的典型醫案與臨床經驗推進,近年來數據挖掘作為熱門的研究方法為眾多研究者所喜愛。冼紹祥教授治療陽亢證高血壓常以天麻鉤藤湯為主方,配以滋肝腎、化痰濁之品[11]。陳可冀院士擅長運用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病,陰虛陽亢證加入滋陰生津的生地、葛根,肝陽上亢證加入清熱止痛的黃芩、珍珠母、延胡索等[12]。劉苗苗[13]對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關聯分析顯示,天麻-鉤藤、石決明-天麻、石決明-鉤藤是常用藥對。莊禮興教授在治療帕金森病時,常選用芍藥甘草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滋肝陰、息肝風以緩解震顫[14]。數據挖掘可以更準確判斷名醫使用天麻鉤藤飲的用藥規律。
高血壓病是關鍵詞中頻次最高的疾病,相關的關鍵詞還有高血壓、血壓。高血壓病是中國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肝陽上亢證和陰虛陽亢證是高血壓最常見的證型[15],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發布的《高血壓中醫診療專家共識》[16]指出:天麻鉤藤顆粒可以作為治療高血壓的中成藥。并且在現代臨床治療中,天麻鉤藤飲也常用于治療高脂血癥、頭痛、三叉神經痛、眩暈、頸椎病、腦出血、腦梗死、失眠、兒童多動癥、強迫癥、耳聾等病癥[3]。
在關鍵詞中不乏出現卡托普利、硝苯地平、依那普利等西藥,以及針灸治療、穴位貼敷等非藥物療法,表明天麻鉤藤飲聯合西藥或非藥物療法協同治療應用廣泛。該方劑常用的劑型有湯劑與天麻鉤藤顆粒,同時有足浴、離子導入等創新型給藥途徑,拓展了天麻鉤藤飲在臨床上的用藥范圍[3]。
3.2.2實驗研究
依據現代藥理研究,天麻中含有200多種化學成分,具有鎮靜催眠、抗癲癇、調節循環系統等多種作用[17-18]。鉤藤主要可以保護神經,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同時可以降低收縮壓[19-20]。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時具有多靶點、多途徑的優勢。目前研究認為其治療高血壓與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阻滯鈣離子通道、拮抗交感神經系統活性相關[21]。同時天麻鉤藤飲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保持血管內皮保護機制平衡,有利于血壓的長期控制[22]。血壓升高會導致內皮素(ET)合成增加的同時一氧化氮(NO)合成下降,張明昊等[23]研究顯示,天麻鉤藤飲可通過阻滯L-型鈣離子通道而降低鈣離子濃度,增加NO濃度,降低血壓。孫敬和等[24]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降壓的同時可以促進心肌膠原降解,能減緩心肌纖維化進程,逆轉左室肥厚。此外,有研究表明,天麻、鉤藤、杜仲、桑寄生的藥物組合可以增強記憶和改善認知功能,該方劑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天麻鉤藤飲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抑制神經炎癥和促進神經再生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病癡呆等[25-26]。
現階段的實驗研究多數為研究天麻素和生物堿類物質,除天麻、鉤藤等單味藥的主要活性成分外,現階段對于藥物其他成分的藥理研究尚少,全面對天麻鉤藤復方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藥理作用研究可以為該方劑多靶點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4結論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繪制了天麻鉤藤飲研究領域的作者、機構、關鍵詞的共現圖譜以及關鍵詞聚類圖譜、時間線圖譜、突現圖譜。天麻鉤藤飲的相關研究廣泛而深入,現階段的研究熱點集中于臨床適應病癥、聯合治療、藥效作用機制等。天麻鉤藤飲目前仍存在較大研究空間,其中醫理論研究探討尚缺乏,并且天麻鉤藤飲的成分分析與作用機制的實驗探究不足,需要進一步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以增強該藥方的多靶點治療的可靠性,并為其在今后的臨床運用上提出更為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淼,鄭貴森,陳也佳,等.天麻鉤藤飲防治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1,37(11):1455-1458.
[2]闞振棣,劉巖,杜武勛,等.天麻鉤藤飲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7,37(2):367-370.
[3]鄧謙,石江,方麗,等.天麻鉤藤顆粒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7):1121-1124.
[4]張桂萍,曹曉嵐.天麻鉤藤飲的現代臨床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4):366-368.
[5]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6]陳悅,陳超美,胡志剛,等.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2014:27-69.
[7]譚海彥,朱莉,邢之華,等.天麻鉤藤飲改善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的機理研究[J].山東醫藥,2005,45(1):12-13.
[8]胡世云,冼紹祥,趙立誠,等.天麻鉤藤飲對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心肌纖維化及AngⅡ和ALDO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3):1-3.
[9]肖燁.基于“肝風” 理論運用天麻鉤藤飲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8.
[10]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中國高血壓健康管理規范(201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0,48(1):10-46.
[11]劉迪繼,劉哲君,江凱利,等.基于數據挖掘探析冼紹祥治療高血壓頭痛辨證用藥規律[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5(3):558-561.
[12]謝元華,張京春,蔣躍絨,等.陳可冀辨治高血壓病醫案的數據挖掘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2):135-136.
[13]劉苗苗.中醫藥治療肝陽上亢型偏頭痛的數據挖掘及網絡藥理學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22.
[14]劉鑫,鄒冬蕾,李美晨,等.基于數據挖掘探討莊禮興治療帕金森病的組方用藥規律[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7):1677-1681.
[15]尚唱,王玉玲,向密,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探討中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用藥規律[J].遼寧中醫雜志,2023,50(7):189-193.
[16]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中醫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15):217-221.
[17]ZHANG Y,LI M,KANG R X,et al.NHBA isolated from Gastrodia elata exerts sedative and hypnotic effects in sodium pentobarbital-treated mice[J].Pharmacology,Biochemistry,and Behavior,2012,102(3):450-457.
[18]LIU W,WANG L Y,YU J H,et al.Gastrod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by intervening with RAAS and PPARγ in SHRs[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2015:828427.
[19]HU S Q,MAK S,ZUO X L,et al.Neuroprotection against MPP+-induced cytotoxicity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PI3K/Akt/GSK3β/MEF2D signaling pathway by rhynchophylline,the major tetracyclic oxindole alkaloid isolated from Uncaria rhynchophylla[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18,9:768.
[20]LI Q,NIU C G,ZHANG X J,et al.Gastrodin and isorhynchophylline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MPP+-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SH-SY5Y cells by targeting ERK1/2 and GSK-3β pathways:involvement of Nrf2 nuclear translocation[J].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2018,9(3):482-493.
[21]莊建國,周巍,龐建中,等.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藥,2019,32(6):145-148.
[22]孫明祎.天麻鉤藤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及血管內皮保護機制作用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2):261-263.
[23]張明昊,趙珍珍,龔曼,等.天麻鉤藤飲降血壓作用實驗研究[C].海口:第十七屆中南地區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集,2017:227-230.
[24]孫敬和,冼紹祥,楊忠奇,等.天麻鉤藤飲對SHR大鼠心肌膠原降解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0,21(6):595-598.
[25]HO S C,HO Y F,LAI T H,et al.Effect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with subtractive ingredients and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on memory acquisi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08,36(3):593-602.
[26]曾嬙,李利民,曾永長,等.天麻鉤藤藥對防治老年癡呆的藥理作用機制概述[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9):1995-1998.
(收稿日期:2023-07-06)
(本文編輯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