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蘋果產業是推動陜西省千陽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農業首位產業,雖然該縣村集體蘋果園面積還不到全縣蘋果園總面積的5%,但在聯農帶農和壯大集體經濟中卻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調查了村集體果園生產經營現狀、存在問題,提出了發展建議。
關鍵詞" "千陽縣;村集體果園;管理質量和效益;調查與思考
寶雞市千陽縣是陜西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省列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轉型升級示范縣和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近年來,千陽縣把發展蘋果產業作為富民強縣興村的首位產業, 堅持“品種引領、模式支撐、穩存提質、融合發展”的思路,發展矮砧蘋果13萬畝、苗木基地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矮砧蘋果生產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形成了集苗木組培、果園示范、智能分揀、冷鏈物流、果汁加工、果肥生產、果旅融合為一體的蘋果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寶雞市首家躋身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成為中國矮砧蘋果之鄉。
村集體經濟組織蘋果園面積占全縣果園份額較小,不到5%,但卻是全縣蘋果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所有村集體經濟組織蘋果園管理到位,進入盛果期,其提升村集體經濟活力和示范帶動作用不容小覷。筆者聚焦千陽縣村集體果園管理質量和效益提升開展了專題調研。
1" "發展現狀
1.1" "果園面積" "全縣川塬6個鎮共27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有村集體果園,總面積6 425畝。其中,張家塬鎮面積最大,共11個村3 075畝;其次是草碧鎮,4個村1 258畝;再次是南寨鎮,5個村990畝。整體來看,重視程度高的村集體果園面積大、管理水平較高,生產效益較好。
1.2" "經營方式" "目前27個村集體果園主要有自主管理、轉包經營、代管經營3種方式,其中自主經營果園3 736畝,承包經營果園1 099畝,代管經營果園1 590畝。部分村集體果園因發展面積較大,經營方式呈現多樣化,既有自主經營,又有承包和代管經營。
1.3" "管理成效" "對外轉包經營和代管經營的果園,其整體經營情況優于自主管理果園。在自主管理的村集體果園中,曹家塬、趙家塬、紙坊溝等村管理措施落實比較到位,整體園貌較好;有部分村集體自主管理果園管理比較粗放。
1.4" "經營收益" "2022年曹家塬村自主經營的186畝果園全部掛果,平均畝產1 500 kg,銷售收入105萬元,投入70萬元,盈利35萬元,對112戶脫貧戶分紅6萬多元。對外轉包經營的村,如董坊、坡頭等村,每年每畝果園可獲取承包費1 000~ 1 100元。千陽縣綠豐果業公司代營草碧鎮羅家塬村1 000畝果園,村上每年可獲取土地流轉費810元/畝,第4年開始分紅,并分享蘋果銷售利潤。
2" "存在問題
2.1" "思想認識不到位" "大多數村集體經濟組織蘋果產業的管理人員是村干部,身兼數職,忙于村級事務,無暇顧及果園管理,普遍存在“能包就包、一包了事”的思想,導致自主經營的村集體果園大多作務水平低、效益差。
2.2" "防災意識不強" "集體果園管理人員防災意識不強,存在靠天吃飯思想,果園普遍沒有配置防災減災設施。遇到自然災害,經濟損失往往較重。2023年4月29日,曹家塬村因低溫霜凍災害影響,果園減產一半以上,畝均產量500 kg,銷售收入60余萬元,收支基本持平。
2.3" "缺乏技術支撐" "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果園管護服務隊,沒有對果園進行精細化作務管理,導致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商品果率不高。寶豐、新中等村有專業果園管護服務隊,果園管理到位,管理水平較高,畝均收入2萬元以上,效益顯著。
3" "發展建議
3.1" "落實管護措施" "縣上相關部門應針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果園給予管理技術指導,同時組建專業技術服務隊,制定科學的考核管理辦法,加強對村集體果園的技術支持。各鎮負責督促有關村集體經濟組織嚴格落實果園各項管理措施,切實做到作務人員到園、管理措施到園,為提升蘋果園生產效益奠定基礎。目前,全省正在開展村集體合同清理規范行動,鎮村應抓住時機,對承包村集體果園長期拖欠承包費、合同履行不到位的企業或承包人,收回果園承包權,全力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果園管理上臺階、見成效。
3.2" "選好管理人員" "各鎮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集體果園經營人員管理,對于村干部不能抽身管理集體果園的,可以通過招聘、雇傭等方式更換管理人員,選好村集體產業領頭雁,防止村集體經濟果園出現“大鍋飯”式管理,著力打造產權清晰、治理規范、經營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同時,縣上要立足各村集體果園經營人員及村兩委人員情況,從種、管、銷等方面對從業人員進行分類培養,定期舉辦各種培訓活動或組織參加省市縣各類培訓,打造一支會作務、善管理、懂經營的人才隊伍,夯實產業發展人才根基。
3.3" "實行分類管理" "積極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果園,提高經營收益。對于確實達不到自主經營條件的,鼓勵能人大戶承包經營管理差、效益低的果園,引導村集體與龍頭企業合作經營管理放任、效益差的果園。借鑒木美土里“企業+家庭農場”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推行“龍頭企業+家庭果園”致富新模式,由企業建設規模化果園,提供水肥、植保等管理技術標準,招引外出返鄉人員或能人大戶入園,以20~30畝適度規模進行標準化管理,管理人員年工資性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2~3年以后,企業與果農分享盈利的部分,果農在工資性收入外還可獲得3萬元以上的收益分紅。
3.4" "完善服務體系" "縣上可充分發揮千陽蘋果師傅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農技體系項目從蘋果師傅中招聘特聘農技員,派駐到果園管理情況較差的村集體果園進行精細化、 標準化管理指導服務。自主經營果園的村集體組織可借鑒推廣曹家塬村集體果園管理辦法,組建固定的果園技術服務隊伍,由1名或多名村干部負責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果園的管理,堅持每天到果園查看作業情況,監督管理措施落實到位。通過上下聯動,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持續推進村集體果園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