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對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影響,既能促進非遺元素的現代化傳承和轉化,也能實現數字化視覺設計內容的拓展和創新,可以賦予數字化視覺設計文化內涵和價值。分析和研究了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用以助力推動非遺傳承,強化數字化視覺設計的質量和成效。
[關 鍵 詞] 非遺元素;數字化視覺設計;創新再造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商學院2022年度優秀課程建設項目“文創視覺設計實踐”(XJYXKC202226)階段性成果。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數之不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之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核。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面臨著傳承和保護的挑戰,尤其是在當前數字化時代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非遺元素的保護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所以,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中,需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結合數字技術和非遺元素的特點,通過視覺設計的創新手法,為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注入新的活力。這樣既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助于使非遺元素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強化公眾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研究背景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這些傳統的藝術、民俗以及節慶等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也有助于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會與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族群之間產生密切的聯系,是華夏整個族群的共同記憶和文化追求。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之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吸引源源不斷的海外游客,這對于促進地區的文旅產業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影響。所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不但符合我國社會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趨勢,同樣也是推動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一環,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二)數字化視覺設計的興起與發展
數字化視覺設計的興起和發展是近幾年設計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尤其是在數字化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之下,視覺設計也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數字化視覺設計得以興起和發展,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使數字化信息深入日常生活中,為視覺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元化的探索空間。數字化技術的到來也提供了先進的設計理念,促進了視覺設計理念層次的創新,使設計師可以打破傳統設計觀念束縛,實現更加多元化的設計布局。除此之外,數字化技術的出現使視覺設計逐步朝著多維化、豐富性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拓展了視覺設計的內容以及形式。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整個視覺設計作品也更加注重與人之間的互動,注重給用戶群體帶來高品質的欣賞體驗,從而促進視覺設計領域的持續性發展和創新。
(三)創新再造對非遺傳承的意義
創新再造對于非遺傳承和弘揚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承載著世代相傳的智慧和傳統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臨傳承的挑戰和困境,而基于創新再造的角度推動非遺傳承, 能夠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注入活力,使之在現代化社會煥發新生,這樣既有助于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也能夠通過現代化的設計促進非遺技藝傳承。與此同時,在創新再造的角度下,可以有效結合現代設計和技術,使非遺項目更加貼近現代的審美需求,創新非遺元素的呈現方式,這樣既可以拓展受眾群體范圍,也可以使非遺融入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使人們近距離地體會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增強社會公眾的文化自信。
二、創新再造的理論與實踐
(一)創新再造的定義與原則
創新再造指的是在保留傳統文化元素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思維、技術及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新解讀和深入分析,進而創新設計,使之更加貼合現代審美方式。這一過程最核心的目標便是使非遺元素更加充分地適應現代社會的審美觀念、生活方式以及市場發展需求,滿足社會公眾審美需要的同時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活態傳承和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社會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推動創新再造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原真性
創新再造作為核心的原則是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即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核心的特征及價值追求不變,任何形式的創新都需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基礎上開展,從而使其核心精神能夠得到傳承和弘揚。
2.追求可持續性
創新再造的過程需要追求可持續性,即不但需要考慮當前的市場需求,更需要著眼于長遠的發展,進而在創新賽道中通過合理化的商業運作及市場推廣,使非物質文化項目能夠在當前社會實現持續性發展和長久生存。
(二)創新再造在非遺領域的應用案例
創新再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已經擁有許多成功的應用案例,而這也有效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推動了我國社會文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1]。如我國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原本佛山木版年畫藝術只是用于春節裝飾或是民俗活動中,因此這一藝術的受眾群體和市場范圍相對有限,但是通過創新再造的過程賦予佛山木版年畫藝術新的生命力,通過創新賽道將佛山木版年畫藝術和現代化設計元素相融合,與現代年輕人需求結合,豐富其寓意,將其運用于家居裝飾、時尚服飾等領域,不但拓展了佛山木版年畫的應用范圍,也創新了佛山木版年畫的表現形式,并且在文化創意產品以及旅游紀念品等市場中體現了地域文化特性,賦予年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著作新的商業價值和藝術生命。
三、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實踐
(一)非遺元素的選擇與提取
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數字化時代中的運用是重中之重,基于非遺元素開展數字化視覺設計也賦予非遺元素新的生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便是對非遺元素進行選擇和提取,如精選并提取具有代表性和時尚美感的非遺元素,可以將其融入數字化視覺設計中。傳統圖案中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可以通過圖像處理軟件進行非遺元素的視覺優化,提升非遺元素的清晰度。這樣既能夠使非遺傳統元素通過數字化的形式保留,也可以為數字化視覺設計提供豐富素材。在進行非遺元素的選擇和提取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分析非遺元素的構圖、線條以及色彩,從而確保在數字化處理之后仍然能夠展現出非遺元素的獨特韻味和魅力[2]。此外,非遺元素的色彩和材質也是設計師在選擇和提取中所要關注的重點,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運用色彩管理軟件確保傳統色彩在數字化環境中準確重現,同時又可以通過高清的攝影技術將捕捉到的傳統材質細膩紋理和獨特質感進行處理,為后續的視覺設計呈現出更加豐富而有質感的材質貼圖,使數字化視覺設計的效果更佳。
(二)非遺元素的現代設計轉化
將非遺元素與現代化設計相互融合,需要設計師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以及跨界融合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非遺元素的現代設計轉化。例如,傳統與現代設計的融合需要找準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取傳統圖案,之后將這些非遺圖案進行簡化、重組或者變形,從而使之能夠符合現代設計的需求,做到圖案簡潔明快,之后便可以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化設計手法,如極簡主義手法、扁平化設計手法等,使非遺元素在現代化設計中煥發活力和生機[3]。除此之外,在非遺元素的現代化設計轉化中,設計師同樣也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實踐探索,如運用新的設計手法、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等去探索非遺元素的新應用領域,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展示和模擬非遺制作過程以及非遺場景,這樣既可以給受眾群體帶來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非遺體驗,也能使受眾群體在觀看和了解中體會非遺的魅力和價值。在非遺的現代化設計轉化中也可以與社會熱點問題和需求相結合,如非遺元素和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等相結合,這樣既能夠創作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意義的非遺作品,也能夠傳播環保理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非遺元素數字化視覺設計與創新再造的挑戰與展望
(一)面臨的挑戰
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如技術和成本的限制、文化傳承和創新之間的平衡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所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
1.技術與成本的限制
在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中,技術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運用高精度掃描、數字化處理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等,這些技術是促進非遺元素現代化呈現的重要手段,但是應用和引進這些技術往往意味著付出高昂的成本,如相關現代化設備的采購、軟件的開發以及操作人員的培訓等,使非遺元素數字化視覺設計面臨較大的技術難題和成本難題[4]。在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較快,而這也要求非遺項目數字化視覺設計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升級和維護,而這無疑需要保障成本的持續性投入,也成為非遺元素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的重要挑戰。
2.文化傳承和創新之間的平衡
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面臨文化傳承和創新之間的平衡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平衡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重中之重,既要做到尊重和保護非遺的原真性與完整性,從而保障非遺在數字化發展中不被歪曲或是過度商業化,還要對非遺元素進行創新,從而利用現代化手法和技術使非遺元素更加充分地融入現代社會中,并且受到更多社會公眾的喜愛和認可[5]。因此,需要充分做好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確保非遺元素能夠切實實現現代化轉化和創新再造,進而提升數字化視覺設計質量。
(二)未來展望
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必將被運用到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中,進而促進數字化視覺設計質量和效果的不斷提升。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運用于非遺圖案的自動化生成和優化中,萬物互聯技術可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時傳播和互動體驗;3D打印技術則能夠使非遺文創產品發展趨于定制化和實體化呈現,從而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非遺。
總而言之,我國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和新應用,必將為非遺數字化視覺設計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可能和廣泛的發展空間,既有助于提高數字化視覺設計的發展質量,又豐富了設計手段及非遺產品的表現形式。
未來,非遺數字化視覺設計預計將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設計手段的多元化。在進行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中,設計人員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和藝術手法,從而對非遺元素進行高度的提取和凝煉,創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非遺作品[6]。二是設計理念的更新。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在未來會呈現出文化體驗、情感共鳴等方面發展趨勢,從而使非遺元素的傳播和傳承更具感染性和號召力。三是設計應用的廣泛化。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設計將在更多的領域和行業中得到滲透,如服飾領域、家居領域、文創產品領域等,在這些領域中綜合運用非遺元素,既可以促進行業的飛速發展和創新,也可以為非遺元素的傳承和弘揚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非遺元素的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弘揚的關鍵,通過數字化視覺設計和創新再造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前數字化時代之下重新煥發生機,進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承和弘揚,著力增強公眾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蔡蕓帆.數字化傳承:非遺“西安鼓樂”可視化服飾應用研究[J].服裝設計師,2023(10):74-77.
[2]楊雙.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視覺設計元素傳承與創新研究[J].教育研究,2021(9):65-67.
[3]盧蕊.黔南州非遺文化旅游App視覺設計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3):133-136.
[4]杜艷艷,李愛香,李明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融入非遺文化元素的課程開發[J].文教資料,2021(10):239-240.
[5]袁悅.湖南民間美術非遺保護視野下的電子書籍的視覺元素設計應用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9):193-193.
[6]齊海濤.符號學語意下非遺視覺元素創新衍生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20(20):195-199.
作者單位:廣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