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35次提到“開放”,還專門辟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版塊,詳細闡述未來五年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宏觀規劃和具體部署。這表明中國將改革開放作為基本國策的決心,也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對外交往與開展國際合作的未來走向。
在保護主義、孤立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當下,中國高舉開放大旗,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這既需要堅定的信念,也需要強大的勇氣。
縱觀世界,不少經濟體都曾因開放政策推行不慎,陷于外部風險倒灌、貨幣主權旁落、經濟命脈失控甚至國家安全體系崩潰的境遇。在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摸著石頭過河,著力化解風險挑戰,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從《決定》可以看出,當前的中國深化對外開放的底氣更足了,推動對外開放的范疇更廣了,防范開放附帶風險的經驗更多了,通過開放引領全球治理的能力更強了。這正是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時代背景,也是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催生全球紅利的重要條件。
對于國內改革而言,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中國與外貿、外資、外事相關的體制機制朝著更高標準邁進。這涉及對外國人、外國機構、外國資金入境前后的管理規則和制度的改變,比如,入境前的外貿經營權、國民待遇制度、許可證制度、貨幣匯率規劃、市場準入準營制度、簽證制度、關稅水平等,以及入境后的國企民企外企平等規則、補貼制度、產業、勞工、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這些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日益完善,將會帶動更多商品與要素的自由與高效跨境流動。以金融市場為例,當前外資僅占保險市場約6%、資本市場約3%、銀行市場約1%,此類市場亟需更通暢的資金渠道、更大規模的跨境資本參與,雖道路險阻但前景可期。
對世界發展而言,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逐步完善,走的決不是傳統列強的老路,而是交往、合作、互利、共贏的新路。特別是中國對最不發達國家進行單邊開放,深化援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推進更多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帶動更多發展中國家擺脫長期貧窮境遇。同時,中國有序擴大商品、服務、資本、勞務等市場和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的對外開放,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促進大國關系的緩和、國家發展紅利的分享以及新型國際關系的建立。
又踏層峰辟新天,勇立潮頭更揚帆。中國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一系列措施,不僅具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國內意義,而且具有參與引領全球治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全球意義。《決定》通篇體現的是信念與信心、情懷與擔當、智慧與魄力。暢想未來,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與大變局下的世界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該是怎樣的景象?國人與世人皆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