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作為平等伙伴關系下的朋友和兄弟,非洲國家認識到,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及其決定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也為非中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潛在益處不言而喻。1978年中國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逐步引入“新生產方式”,開始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21世紀,中國實施“走出去”政策,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此次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使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回顧歷史,每當中國制定以進一步開放為目標的新政策時,中國及其合作伙伴的經濟發展都會受益。
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具有特殊意義。這次會議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會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這些舉措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新機遇。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將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這意味著,在中國,投資機會將更多,中國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依法辦事、保護投資者權益。中國每一次深化改革開放,都會為非洲合作伙伴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可以預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將為中國及其全球合作伙伴,尤其是非洲各國帶來更快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對非洲而言,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明顯最直接的意義是,非洲國家從中國式現代化中得到政策啟示,在非中合作中獲得更多經濟增長動能,從而提高自身經濟自主權,幾十年來的實踐已證明這一點。中國已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23年,非中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中國是對非投資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截至2022年底,中國在非洲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可以預見,新時代的非中經貿合作將繼續轉型升級,以更好惠及非中人民。
非中合作提質增效有利于非洲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非洲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人口結構,可以在未來半個世紀內發揮更大作用,為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非中長期合作提供堅實保障。當前非洲大陸正在經歷“人口膨脹”,有75%的非洲人年齡在35歲以下,非洲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超過非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如兒童和老人),這一現象被稱為“人口紅利”。正因如此,非洲國家具有加速經濟增長的潛力。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可以幫助非洲國家更好地開發人力資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定,將更加有利于非洲國家用好青年紅利,把人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更需要的勞動力優勢和市場潛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實踐,為非洲國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當前非洲國家的治理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如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與執行存在沖突,重短期、輕長期,偏重個人主義、忽視“以人為本”等。非洲國家需要解決政府治理、政策透明度、問責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西方式治理模式并不適合非洲,也難以為非洲發展提供有益的公共產品。
非洲各國必須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積極借鑒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比如,遵循“以人為本”的國家治理原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主權和政治穩定,辯證對待西方現代化浪潮;推進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等。相信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推進,非中經貿合作必將邁上新臺階,必將推動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