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索新媒體時代地方教輔類報社面對多變的傳媒環境,如何通過媒體融合實現轉型升級。文章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較研究等方法,綜合考察地方教輔類報社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發現,地方教輔類報社須明確自身定位,通過創建具有特色優勢的欄目、凸顯辦報優勢等,推進媒體融合。實現融合的關鍵在于構建全方位、多渠道和多形態的內容傳播體系,涵蓋從內容創作到發布、推廣直至反饋的全過程,從而顯著提升內容生產的針對性、深度和傳播效率。文章認為,新媒體時代地方教輔類報社的媒體融合,不僅要注重技術的應用和內容的多樣化,還要強化與受眾的互動,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與新媒體優勢互補。同時,文章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融合發展措施,如明確自身優勢、豐富表現載體、拓寬營銷渠道、開發線上平臺等,旨在為地方教輔類報社的轉型升級提供可行的路徑和方法,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地方教輔類報社;媒體融合發展;定位
中圖分類號:G21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2-009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全媒體時代教輔報刊編輯轉向與傳播策略研究” 成果,項目編號:2022YJ059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崛起,并成為主流的信息傳播平臺,傳統的媒體形式和傳播機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媒體融合不單是技術層面的結合,更需要理念更新、管理改革、內容創新和平臺整合。這意味著地方教輔類報社需要在保持原有傳播優勢的同時,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實現從傳統媒體到融媒體的迭代進步。
新媒體時代,地方教輔類報社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尤其是以全國中小學師生為主要讀者群體的教CsQIHkq1h8kFqdKpx4gunnJKvqp1lgucGdEQGEDl8Yk=輔類語文報紙,發展前景成為眾多媒體從業者關注的焦點[1]。
第一,教輔類報紙在內容制作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內容質量成為吸引讀者的核心要素之一。教輔類報紙不僅傳遞信息,還是傳承文化、啟迪智慧的重要載體[2]。報社工作人員在編輯新聞內容時,往往需要嚴格把關,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與互聯網上快速生成、沒有經過嚴格審核的信息不同,教輔類語文報紙要通過專業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為讀者提供更有深度和更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和學習材料。
第二,紙質閱讀作為一種健康有效的閱讀方式,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顯得尤為珍貴。對中小學師生而言,報紙不僅是獲取信息的渠道,還是一種拓展思維、深化理解的工具。通過紙質媒體,可以引導學生沉浸式閱讀,減少電子產品帶來的視覺疲勞,讓閱讀成為一種放松身心的休閑活動[3]。
(一)創建具有特色優勢的欄目
新媒體時代,面對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和信息傳播渠道的廣泛化,教輔類報社須明確自身定位,以鞏固和提升品牌影響力。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是設計并推出獨具特色的欄目。創建新欄目不僅能夠整合現有的優質資源,還可以通過市場分析,準確抓住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從而革新內容。例如,針對當前青少年讀者對歷史學科知識的濃厚興趣,報社可以創設一系列以“探索歷史知識”為主題的欄目。這類欄目可以包含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小傳、歷史事件的深度解讀等內容,以吸引并鼓勵青少年讀者深入了解歷史,加深對往昔智慧的認識,并將這些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4]。
(二)凸顯辦報優勢
新媒體時代,教輔類報社面臨同質化問題,這嚴重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因此報社必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差異化戰略,以凸顯自身的辦報優勢。
地方教輔類報社要總結和借鑒多年來的辦報經驗,重新定位目標讀者,并有針對性地將趣味性與活潑性這兩大元素融入報紙內容的創作與編輯中[5]。教輔類報社可以通過增加互動性強、內容生動和寓教于樂的欄目,來吸引青少年讀者的注意力和興趣。例如,開設校園趣聞、科學小實驗、名人故事、文學創作等富有創意的專欄,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還能鼓勵他們在閱讀中積極思考,享受學習的樂趣。通過這種方式,報社可以成功地讓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突出辦報的獨特性,更重要的是,將教育與娛樂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這對改善教輔類報紙的市場現狀、形成持久的發展優勢具有重要意義[6]。
(一)明確自身優勢,發展核心競爭力
新媒體時代,地方教輔類報社作為面向全國中小學師生編輯發行的教輔類報紙,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由于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和碎片化,因此地方教輔類報社知識信息的準確性和系統性受到了挑戰。然而,教輔類報紙因深耕細作的內容生產能力、嚴謹的信息審核標準以及完整的知識架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繼續發揮作用并提升影響力,地方教輔類報紙要在堅守優勢的基礎上,積極調整和創新[7]。
第一,對于中小學師生這一特定讀者群體,教輔類報紙應注重內容的教育性和啟發性,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知識點,幫助師生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同時,可以增加語文文化、古今中外名著解讀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專欄,以滿足師生的多元化需求。
第二,教輔類報紙應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與讀者互動,如圍繞出版的內容開展線上論壇問答互動,甚至可以設置線上閱讀挑戰、作文競賽等活動,使報紙內容更加生動且貼近實際,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加強內容生產,充實知識內容
新媒體時代,學生對系統性知識的需求愈加迫切,教輔類報紙可通過深度講解重要知識點,使學生通過閱讀報紙能有效掌握這些重難點知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同時,教育不是知識點的簡單堆砌,而是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過程。教輔類報紙通過設計全面性和系統性的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宏觀上把握所學知識,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網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應對眼前的考試,還能培養出自主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和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教輔類報紙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確保知識的時效性和前沿性。同時,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通過整合與傳播多渠道的資源,保障其知識的權威性,使學生便捷獲取信息。
(三)豐富表現載體,完善表現形式
新媒體時代,教輔類報紙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及發展機遇。要適應這一趨勢,教輔類報紙亟須擺脫僅依賴傳統紙媒的局限,積極探索與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融合,從而拓寬教育資源的傳播渠道,更好地服務于全國中小學師生。
第一,教輔類報紙應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用創新的形式吸引讀者。隨著數字出版物日益流行,教輔類報紙可以設計制作電子雜志、電子書等數字化產品,利用圖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元素,豐富教輔內容的表現形式。如在解讀文學作品時,可以結合視頻講解,朗讀課文,并配合背景音樂,這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知識的理解記憶。
第二,教輔類報紙要建立一個多平臺運營的互聯網架構,除保留傳統的紙質報紙外,還要建立官方網站,推出移動應用(App),開通微信公眾號及其他社交媒體賬戶,在為讀者即時更新內容的同時,實現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個性化推薦。這些平臺不僅可以即時傳播教輔內容,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交流,促進學習共同體的形成[8]。
(四)拓寬營銷渠道,擴大傳播范圍
新媒體時代,地方教輔類報社實現媒體融合不僅是必由之路,而且對其生存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拓寬營銷渠道尤為重要。
傳統媒體時代主要依靠紙質報刊的分發、實體書店的銷售和公共閱覽室的布點等,而新媒體時代則更側重于互聯網、移動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各類在線服務平臺。地方教輔類報社在拓寬營銷渠道時,需要跨越這兩個領域,整合雙方優勢,確保高效率與廣泛覆蓋[9]。
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營銷策略,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和客戶,提高營銷的效率和精確性。通過分析用戶數據,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偏好,地方教輔類報社可以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也能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營銷計劃[10]。
同時,構建多渠道營銷網絡不僅意味著報社需要在多個平臺上產生影響力,還意味著其需要與其他媒體、教育機構、科技公司等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建立聯盟,通過相互推廣、內容共享等方式,拓寬營銷渠道,形成互惠共贏的合作模式。例如,與在線教育平臺合作推廣電子教輔資源,或者通過視頻平臺直播講座和課程,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12]。同時,要開發專屬的閱讀、互動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獲得忠誠的讀者群體。
(五)開發線上平臺,實現媒體深度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出版成為新的趨勢和機遇,地方教輔類報社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豐富教輔內容,拓寬服務模式。為適應這一潮流,植根于教輔出版的地方報社須開拓創新,構建多元化的數字出版平臺,并以此為契機實現媒體深度融合[13]。
當前,教輔類圖書被卷入數字化浪潮,已涌現出豐富多元的線上開發模式,其中二維碼由于具有便利性與低成本的特點,已成為打通線上線下內容的橋梁。運用二維碼無須復雜的技術支持,只需一部智能手機,便可隨時隨地獲取內容和開展互動。而二維碼背后的內容平臺,可以是一站式的學習服務系統,提供課程學習、家庭作業輔導、考前輔導、專題直播等一系列增值服務[14]。地方教輔類報社可依托現有的出版品牌和內容資源,通過與技術平臺合作,創新開發線上互動功能。例如,可以通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使讀者在掃碼之后體驗沉浸式學習。這種互動式學習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報社可以建立起一個集學習、互動、交流于一體的社群平臺,使每一本書都能綁定一個專屬的在線社區。在這個社區,讀者可以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分享學習成果,甚至可以參與作者主導的在線講座或研討會,實現與作者的互動及與其他讀者的互助學習。
最后,為了充分挖掘線上平臺的潛力,地方教輔類報社應著力于線上內容的質量管控與創新[15]。通過持續更新的高質量內容吸引和維系讀者,同時創新推出符合當代學習趨勢的新產品和服務。
媒體融合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地方教輔類報社要積極主動地調整戰略,整合資源。期待其在未來能夠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利用地域文化的獨特優勢,打造多元化、互動性強的新媒體產品,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相信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地方教輔類報社將逐漸形成符合新媒體時代特征的運營模式和競爭力,完成華麗轉身,迎接媒體發展的新潮流。
參考文獻:
[1] 韋偉.黨報新媒體編輯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城市黨報研究,2024(3):70-73.
[2] 劉劍琴.傳統報紙與新媒體協同效應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5):92-95.
[3] 馮濤.基于媒體融合的傳統媒體轉型發展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5):96-99.
[4] 蔣興坤,徐超超,王彤彤.提升五大核心能力,促進報紙編輯融合轉型[J].全媒體探索,2024(2):23-24.
[5] 張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創新策略[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4,21(4):60-62.
[6] 張玲麗.新媒體技術對報紙雜志傳播模式的創新與影響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4(2):151-154.
[7] 葉飛,陳劍虹.辦好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報紙副刊[J].新聞戰線,2024(2):62-63.
[8] 鄒漢青.時效性視角下新媒體內容的“全科式”審核[J].新聞前哨,2024(2):34-35.
[9] 李淑英,楊朝政,梁波.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報紙媒體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與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24,45(2):32-35.
[10] 范露幻.報紙版面設計的藝術性研究[J].傳媒論壇,2024,7(2):78-80.
[11] 左丹.融媒體時代新聞版面設計提升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2):131-134.
[12] 申昕.新媒體時代地市級黨報選題策略分析[J].新聞傳播,2024(2):6-8.
[13] 張磊,李艷瓊.省級黨報新媒體年輕態的5種打開方式:來自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的探索實踐[J].中國記者,2024(1):38-42.
[14] 欒紹靜.新媒體環境下報紙深度報道應對策略[J].中國報業,2024(1):102-103.
[15] 劉希恒.媒體融合時代報紙新聞采寫轉型策略[J].中國報業,2024(1):126-128.
作者簡介 郭良,編輯,研究方向:教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