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久前的巴黎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半決賽中,西班牙名將馬林在1∶0領先的情況下不慎受傷,被迫退賽。在運動過程中,我們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運動傷害,這些受傷的情況被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不僅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痛苦,還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不管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普通的運動愛好者,了解如何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都非常重要。
運動損傷的發生往往與運動條件和運動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運動條件特定人群容易受到運動損傷的困擾,如年齡較大、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或是運動頻率高、訓練強度大的運動員,抑或是身體條件、肌肉力量和柔韌性不足的亞健康人群,以及缺乏運動準備和技巧的新手等。
年齡較大的人群身體機能已經開始下降,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都有所降低,因此更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運動員雖然具備更好的身體條件,但高強度的訓練和高難度的比賽會增加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亞健康人群也有較高的受傷概率,主要是由于他們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身體機能很難在偶爾的運動中達到最佳狀態,以至于無法有效應對外界壓力,從而增加受傷的可能。運動新手由于缺乏必要的運動知識和技巧,往往會在不經意間采取錯誤的運動姿勢,也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性。
運動環境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們也更容易出現運動損傷。例如,如果在沒有進行充分熱身的情況下就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很容易導致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扭傷。如果運動場地不合適,地面不平整或者過于光滑,也會增加運動者摔倒或發生關節扭傷的風險。此外,不合適的運動裝備,如不合腳的鞋子或過重的運動器械,也都可能成為引發損傷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預防運動損傷呢?
了解自身的體質條件,包括柔韌度、力量及耐力等,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首要步驟。建議接受專業的身體狀況評估,比如體適能評估或者心肺耐力測試后,再根據個體情況,選擇不同形式的運動方式,比如有氧訓練+力量訓練+牽伸訓練或柔韌性訓練。
大家可以通過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來增強體能,同時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同時,正確的運動技巧不僅能提升運動效率,還能顯著降低受傷的風險。如果有條件,最好是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正確的動作要領。
跑步
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選擇一雙合適的跑鞋是非常重要的。這雙跑鞋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沖。通常跑鞋碼數的選擇可以按鞋內長=祼腳長+(1~1.5)厘米來做。選好跑鞋后穿進去,腳尖盡量向前,鞋后跟能伸進去一根手指,這個距離差不多就是1.5厘米。
打籃球
在籃球運動中,手腕和腳踝的穩定性非常關鍵,能夠減少跳躍和快速轉向時的受傷風險。在起跳和落地的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姿勢正確,以減少對膝蓋和腳踝的沖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腳踝和膝蓋周圍肌肉的鍛煉,這有助于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減少受傷的風險。建議籃球愛好者選用恰當的運動裝備,比如護膝、護踝、護腕,為身體提供必要的支撐與保護。
做好準備工作后,大家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的頻率、持續時間及強度,使身體有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的運動量。
為身體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休息與恢復,是預防運動過度以至運動損傷的關鍵。平時,大家要確保睡眠充足,并在高強度訓練后給肌肉留出適當的恢復時間。
如果不小心出現了運動損傷,那么第一時間采用科學的處理方法,可以將損傷控制在最低程度。推薦采用RICE原則進行處理,即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如果是軟組織損傷,如肌肉拉傷、韌帶扭傷,就應立即停止運動,讓受傷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Rest),并進行冷敷(Ice)。可以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受傷處,每次15~20分鐘,每天數次,以減輕疼痛和腫脹。也可以使用彈性繃帶進行壓迫(Compression),盡可能將受傷部位抬高(Elevation),有助于減輕腫脹。
如果是骨折或者關節脫位等嚴重損傷,在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不要隨意移動受傷部位,應盡快尋求醫療救助。在等待醫療救助的同時,保持冷靜,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
在度過骨折或者關節脫位急性期,進入恢復期后,患者切勿抱著“傷筋動骨100天”這樣的錯誤認知,長期不活動關節和肌肉,這樣會導致嚴重的肌肉攣縮及關節僵硬,以致后續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建議大家咨詢專業康復醫生,根據損傷程度、損傷部位、損傷的時間等綜合因素,制訂合理的運動康復計劃。
綜合考慮體能、營養、睡眠、運動處方和心理因素,我們可以更全面地預防運動損傷。這些因素相互關聯,共同作用于身體的恢復和性能。一個全面、科學的運動計劃,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所以,當我們重新審視“運動是良醫”這句名言時,不禁要補上一個定語:“科學的運動才是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