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秋季節,有些疾病可能會悄悄找上門,麥粒腫就是眼科疾病中常見的一種,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可能發病,其發生發展一般會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
在眼科門診,我經常聽到有患者講述治療麥粒腫的“土法”:用棕絲或頭發絲戳一下患處,之后就能好。真是這樣嗎?
麥粒腫在醫學上被稱為瞼腺炎,俗名為“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膿性炎癥,主要由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腺體引起,通常由不良的衛生習慣、過度用眼、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誘發。
麥粒腫患者主要的癥狀為眼瞼局部出現紅腫、疼痛,伴有灼熱感。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眼瞼上可觸及硬結,并可能形成黃色膿點。重癥患者可能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甚至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
根據感染部位不同,麥粒腫可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
外麥粒腫通常發生在睫毛根部的皮脂腺,表現為皮膚表面的紅、腫、熱、痛,以及硬結,后期可能形成黃色膿皰,膿皰破潰后會排出膿液。
內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上,患者表現為眼結膜充血、水腫,或有黃色膿塊,可能自行穿破,將膿液排于結膜囊內。
患麥粒腫早期,可用熱毛巾等熱敷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3~4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腫脹消退。注意,熱敷時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治療麥粒腫,可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眼藥。日間使用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夜間睡前可使用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眼膏。病情反復發作及伴有全身癥狀者,應口服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
當膿腫形成且未自行破潰或排膿不暢時,可請眼科醫生治療,進行切開引流術,促進膿液排出,并加速愈合。特別要注意的是,切勿自行擠壓患處,因為眼部沒有靜脈瓣,容易導致感染擴散至顱內。
用棕絲或頭發絲戳麥粒腫的“土法”是不科學且危險的。這種做法不能有效治療麥粒腫,反而可能因操作不當,導致眼部感染加重,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眼部疾病,如蜂窩組織炎等。此外,未經消毒的棕絲或頭發絲表面常存在細菌,用其直接接觸眼部,極易造成二次感染。

預防麥粒腫,注意眼部衛生是關鍵。大家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是在接觸眼睛之前,應使用流動水和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用手揉眼,不與他人共用毛巾、臉盆、化妝刷等個人用品,以防細菌或病毒感染。
注意改善用眼環境與習慣。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每隔30~40分鐘,要讓眼睛休息5~10分鐘,可進行遠眺或閉眼放松。平時建議做眼保健操,幫助緩解眼部肌肉緊張,促進血液循環。
增強身體免疫力也是預防麥粒腫的重要方法。日常生活注意均衡飲食,攝入富含維生素和ω-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蘿卜、綠葉蔬菜、魚類等。堅持適當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抵抗感染。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一旦發現眼部不適,如出現紅腫、疼痛、流淚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尤其要注意預防眼部蜂窩組織炎的發生。患有結膜炎等眼部疾病時,要遵循醫囑進行治療,實現徹底治愈,防止復發。
生活中多注意細節問題,也能保護眼健康。游泳時要戴泳鏡,在水質達標的泳池游泳,避免水中的細菌或化學物質刺激眼睛,預防急性結膜炎發生。戴隱形眼鏡或化妝時,要特別注意眼部清潔,避免異物和化妝品殘留物進入眼睛,注意定期更換隱形眼鏡,以及徹底清潔眼部用品。
此外,氣溫高的季節人容易出汗,大家要特別注意保持眼部干燥,避免汗水流入眼睛,造成不適或誘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