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胃病的發病趨勢逐漸年輕化,胃部不適在各年齡段人群中的發生率都有所提高。很多患者希望能對胃部進行全面檢查,但一想到做胃鏡時遭受的痛苦,便打起了退堂鼓。其實,這樣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胃腸超聲造影檢查。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又被稱為胃腸充盈檢查法。這種檢查需要患者口服造影劑,使胃部充盈,消除胃腸腔內的氣體以及內容物對超聲波的干擾,有效改善胃腸超聲成像的內部環境。此時進行超聲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胃腸壁層次結構及病變。
以往在臨床中,患者如果想進一步檢查胃部,需要接受X線造影與胃鏡檢查等方式。但是,X線造影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放射性損傷,胃鏡檢查也讓不少患者產生抵觸心理。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具有無創、便捷、準確性高等優勢。
胃功能檢查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具有可實時、動態觀察的優點,能用來觀察人體胃腸道的蠕動、張力、排空等情況,也可以檢測胃的容受性、排空動力性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對各種刺激因子發生的炎癥反應。按照發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可通過觀察胃部病變黏膜層的表現,對胃炎進行準確的判斷。
胃潰瘍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可以發現胃潰瘍的典型特征,即病變處胃壁局限性增厚,厚度常低于15毫米,中央黏膜層損傷嚴重,呈現中斷現象,并向內凹陷,凹陷口直徑大于凹陷底直徑,呈現底部平坦式“火山口征”,可見黏膜糾集征。
胃腫瘤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能夠觀察腫瘤淋巴結轉移、臟器轉移及胃癌浸入深度等情況,可以幫助醫生有效評估腫瘤范圍,進行臨床分期診斷。
胃間質瘤采用X線檢查或胃鏡檢查,不能完全顯示該病的特征,而通過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能夠明確團塊及周圍組織臟器的關系。超聲可見胃壁內低回聲類圓形團塊,團塊特征為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或分葉狀,內部回聲不均質,血流信號較豐富時,可高度懷疑其為胃惡性間質瘤。
胃息肉胃息肉早期無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表現出上腹隱痛、腹脹等癥狀,少數患者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通過胃腸超聲造影檢查,醫生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胃息肉。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中使用的造影劑,安全性比較高,其主要成分為谷物類粉末熟化物,由薏苡仁、山藥、陳皮、黃豆、大米等藥食兩用的原料制成。患者口服造影劑后,能迅速充填胃腔,使介質面形成最佳聲阻抗差,清除超聲檢查中產生的超聲偽影和干擾,從而提高受檢部位和周圍鄰近器官的聲像清晰度,明顯增強病灶的聲像分辨率。
多數患者對胃造影劑無明顯不良反應。考慮到造影劑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建議患者在造影檢查之后多喝水,以利于排尿。一般情況下,4小時后,患者能夠排出90%以上的造影劑,24小時左右基本全部排出。
1.做好相關腸道準備。檢查前一天晚上8時后禁食,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強、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豆類、番薯等易產氣的食物。
2.做胃腸超聲檢查前必須空腹,受檢前禁食、禁水8~12小時。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可以少量飲水,口服常規藥物。嬰兒禁食3小時。檢查前禁煙,少說話,減少氣體進入胃腔。
3.檢查前,患者須遵醫囑在600毫升的容器中倒入450毫升左右的沸水,再將助顯劑倒入容器中攪拌成均勻糊狀,待水溫降低后口服,再進行超聲檢查。兒童患者要按比例減少用水量。檢查時,患者要口服調制好的造影劑約500毫升,小兒可酌情減量,以充盈胃腔。
4.如果受檢者做過鋇餐檢查,鋇餐劑會黏附在胃黏膜上,尤其是胃腸潰瘍病變位置更容易黏附。因此,患者做完鋇餐檢查3天后,才可以做胃腸超聲造影檢查。
5.幽門梗阻患者在檢查前要排空胃內容物。
受超聲儀器分辨率、患者自身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胃腸超聲造影檢查易漏診3毫米以下的潰瘍和5毫米以下的腫塊。該檢查觀察胃腸黏膜不如胃鏡檢查清晰,且胃腸超聲造影檢查無法像纖維胃鏡那樣取得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在良惡性潰瘍定性方面不如胃鏡檢查準確。
此外,存在以下情況者,不能做胃腸超聲造影檢查。
1.臨床需禁食者,如嚴重的胃潴留患者、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消化道外傷急癥患者等。
2.部分有精神疾患、認知障礙、吞咽困難、頑固呃逆或體力不支等疾病或癥狀的患者,特別是病情嚴重到難以配合的患者。
3.因重度肥胖、腹壁肥厚、胃位置過深或過高、腸道氣體嚴重干擾胃超聲掃查等情況,導致胃腸超聲造影檢查成像質量低下的患者。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具有無創、安全、便捷、禁忌證少等優點,更適合應用于大規模胃腸疾病的普查及早期胃癌的篩查。另外,胃腸超聲造影可以觀察到胃惡性腫瘤的浸潤程度、浸潤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X線造影和胃鏡檢查的不足,能夠幫助醫生明確患者的病變程度及臨床分期,進而幫助患者制訂更加安全、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