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生素B12含有微量元素鈷,也被稱為鈷胺素、甲鈷胺、羥鈷胺、腺苷鈷胺、氰鈷胺,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維生素B12,必須通過食物攝入。維生素B12存在于多種動物性食物中,包括肉、蛋、奶制品,也會被添加到某些食物中,如早餐麥片等。
維生素B12在人體中有多種功能,包括參與DNA和RNA的合成,生成新的血細胞,將同型半胱氨酸轉化為甲硫氨酸,維持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人體每日維生素B12的需求量因年齡而異。
1~3歲:0.8微克
4~6歲:1.0微克
7~8歲:1.2微克
9~11歲:1.5微克
12~14歲:1.7微克
15~17歲:2.1微克
18歲及以上:2.0微克
女性在懷孕和哺乳期間,維生素B12的需求量需要分別增加到每天2.4微克和2.6微克。
由于人體內維生素B12的總貯存量為2~5毫克,因此,通常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人體才會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缺乏維生素B12可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通常表現為貧血,患者可能出現皮膚蒼白、乏力、胸痛、呼吸急促、心悸和頭暈目眩等癥狀。
缺乏維生素B12還可能引起舌炎,表現為舌頭疼痛、腫脹、觸痛等。另外,患者也可能出現神經精神異常,如認知能力下降,出現抑郁或心境障礙,以及神經病變,如手或足有麻刺感或麻木感等。
除了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性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某些藥物也可能減少人體吸收維生素B12,從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維生素B12在胃酸的幫助下可與食物蛋白質分離,再與內因子結合,因此,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能會減少維生素B12的吸收,長期用藥更可能導致有臨床意義的維生素B12缺乏癥。用藥者最好定期檢測體內維生素B12的水平。
常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鉀離子競爭性酸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前列腺素類抑酸劑等。
①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這類藥物可通過與質子泵不可逆性結合,來阻斷胃酸分泌。
②鉀離子競爭性酸抑制劑:如伏諾拉生、替戈拉生等,這類藥物對質子泵產生可逆性抑制,從而抑制胃酸分泌。
③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競爭性阻斷組胺與胃壁細胞上的H2受體結合,抑制基礎胃酸分泌。
④前列腺素類抑酸劑:如米索前列醇等,能與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有效阻斷胃酸分泌。
⑤抗酸藥:如碳酸氫鈉、鋁碳酸鎂等,能直接中和胃酸,從而減少維生素B12的吸收。

雙胍類藥物
二甲雙胍導致維生素B12吸收減少的機制與鈣穩態改變有關。腸道攝取維生素B12-內因子復合物時需要鈣的參與,而二甲雙胍對鈣依賴性膜活動有拮抗作用,可導致腸道中維生素B12的吸收減少。補鈣可以逆轉二甲雙胍對維生素B12吸收的影響,長期(>5年)使用二甲雙胍者可考慮常規補充維生素B12。
氧化亞氮(笑氣)
這是一種可用作口腔治療的吸入性麻醉劑。氧化亞氮會使維生素B12失活,損害其作為甲硫氨酸合成酶輔助因子的能力。
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
這類藥物可使維生素B12的胃腸道吸收減少,藥理作用減弱。必須合用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時,建議采用注射給藥的方法補充維生素B12。
氯化鉀緩釋片
氯化鉀緩釋片能抑制腸道對維生素B12的吸收。
抗痛風藥秋水仙堿
秋水仙堿會導致可逆性的維生素B12吸收不良。
氨基糖苷類藥物
維生素B12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合用,會抑制腸道對維生素B12的吸收。
維生素C
相關試驗表明,維生素C可以破壞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大量攝入維生素C。
抗驚厥藥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藥物,與維生素B12合用會減少維生素B12的腸道吸收。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B12,只有已經缺乏維生素B12或有維生素B12缺乏風險的人,才需要服用維生素B12補充劑。這些人可能包括素食者、老年人、惡性貧血患者、胃腸道疾病患者或有胃腸道手術史的人。
建議大家在購買維生素B12補充劑前,咨詢醫生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劑型和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