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保健,按摩穴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幾個日常可用來防病養生的穴位。
章門穴位于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即為該穴。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氣的疏泄情況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所以健脾首先要疏肝。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壓兩側章門穴,先點按穴位1分鐘左右,再分別沿著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章門穴3~5分鐘。按揉該穴時,會有局部脹痛的感覺。堅持早晚按摩,可疏泄肝氣。
據《針灸甲乙經》記載,陽池穴是三焦經原穴,意為陽氣匯聚的地方。陽池穴位于腕背橫紋中,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操作方法:按摩時,先用右手輕握左手手腕處,四指在下,拇指在上,彎曲拇指,用指尖垂直按揉陽池穴,以有酸痛感為宜。然后換手,重復上述動作。每日早晚左右手各按揉1次,每次按揉1~3分鐘。體寒的人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的作用。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的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又稱為“婦科三陰交”。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或者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按揉此穴可調補脾、腎、肝三經氣血,對治療婦科疾病、內分泌失調等效果顯著。
操作方法:每晚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陰交穴5~10分鐘,可保養子宮與卵巢,使女性面色紅潤、睡眠安穩。
帶脈穴位于側腹部,章門穴下1.8寸,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操作方法:用雙手按捏、點揉、提拿雙側帶脈穴,每次3~5分鐘,每日操作2~3次。按揉帶脈穴可以調經止帶、益腎強腰,緩解痛經、腰痛、脅痛等癥狀。